四川校讯通首页(现在很多医院都叫某大学附属医院,那医院院长归大学校长管吗)_华西_成都_学校

本文目录

  • 现在很多医院都叫某大学附属医院,那医院院长归大学校长管吗
  • 成都大学校长为什么至今没有回应毛洪涛事件
  • 2022新农合缴费“补助”即将截止,逾期补交最低900元!你交吗
  • 成都教科院和四川省教科院,家长们该怎么选择
  • 和校园(校讯通)你们用了吗

现在很多医院都叫某大学附属医院,那医院院长归大学校长管吗

怎么说呢?现而今的所谓“附属医院”都快“烂大街”了!只要是个医院,都得弄块“附属医院”的牌子挂挂,搞得似乎不挂块“附属医院”的牌子就“低人一等”似的!就连四川省人民医院那样在四川省内排名第二、仅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特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居然也“随大流”、挂上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牌子……甚至连很多县级医院,也都挂上了“某某大学附属医院”的牌子。

在这些所谓“附属医院”中,“原配”的附属医院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其实都是“二婚”。就以四川的两家“大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来是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来华西医科大学成建制并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随之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这是成都一家最“老牌”的大学附属医院,从民国时期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开始,到新中国的华西大学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再到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这所医院都是其附属医院,是典型的“原配”附属医院!

而四川省人民医院,一直都是一家独立建制的医院。本人在成都读书那会儿,四川省人民医院也只是加挂了一块“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的牌子而已,从来也不是哪家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可前些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居然也“随大流”,挂上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的牌子,这就是典型的“二婚”附属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组织、行政上完全隶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领导班子都是由四川大学有关部门直接任命的,其中有一些还是由四川大学的校领导兼任的。而四川省人民医院与电子科技大学仅仅只是业务上的合作关系,四川省人民医院为电子科技大学提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其他一些协助,同时加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的牌子。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组织、行政上依然隶属于四川省卫健委、而不是电子科技大学。简单说就是,四川大学可以任免华西医院的院长,但电子科技大学无权任免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院长。

综上所述,“原配”的附属医院也叫直属附属医院,组织、行政上皆隶属于大学或独立建制的医学院,与大学的其他学院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大学的“二级单位”。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时还加挂了“华西临床医学院”的牌子。换句话说,它既是四川大学的附属医院,同时还是四川大学的临床医学院,与四川大学的文学与新闻学院、机械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等并没有本质区别。这里顺带吐槽一下,别人家都直接叫临床医学院,就四川大学非得把华西两个字加上、叫什么“华西临床医学院”。毕业后本人回江苏工作,“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经常被人当成是“本三院校”……

“二婚”的附属医院也叫非直属附属医院,它与大学之间仅仅只是一种业务上的合作关系。在业务上有关联,但组织、行政上仍然隶属于卫健委系统。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所谓“附属医院”,其实都是这种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主要侧重于业务领域,大学无权任免医院的领导、也无权干预医院的日常运营。

成都大学校长为什么至今没有回应毛洪涛事件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沉默并不代表没有想法。该说的迟早的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022新农合缴费“补助”即将截止,逾期补交最低900元!你交吗

新农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今年个人缴费350元、财政补贴550元、住院最高可报销75%的费用,这是一项幅射面很大的惠民政策,非常划算;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如果不缴纳医保、一旦生三病住院,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二十几万元,那可要卖房、卖牛给医院送钱啦,医生的手术刀在手、没钱是不会轻易给你动手术的;

建议:自谋职业者、城乡民民、还是乘早将医保费提前缴上,避免错过交款期、自己还要多出550元的费用,一天节约一元钱、就是全年的医保费;

可别为了节省350元,拿自己的性命、将家产做赌注,太不值得!!!

成都教科院和四川省教科院,家长们该怎么选择

家长对“教科院”系列学校的追捧,主要还是看中了“教科院”其本来的身份。因为教科院,基本上就可以理解成一个区域的教育智库,拥有数量众多的专家与名师,为“教科院系”学校的发展提供理论或者实操指导。

所以,这几年,我们也看到“教科院”系遍地开花,不止一个区域都在利用“教科院”这个龙头展开基础教育的办学实践。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高新区的“教科院”系列学校,这里所指的教科院,包含了两个对象:成都市教科院,四川省教科院。

那么,他们分别领办了哪些学校,彼此之间有何关联和区别呢。

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东区、西区)

先来说说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的“一校两区”,也就是家长口中的东区西区。东区的地址在高新区天府四街1717号,西区的地址在高新区天府三街1789号,从实际位置来看,其实是紧挨着的。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说。

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东区(有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历史并不长,2017年才创办,所依托的就是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业背景,然后按照公办条例设立。

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东区、西区)

其首任校长,是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有着中小学品格教育第一人之称的杨霖担任。

杨霖是成都教育圈的知名女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品格教育的研究和推广,这一点从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全人之品”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同的爱给不同的你”的核心价值观就多少能够了解一二。

2019年,杨霖离开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以后(现担任成都市郫都区华爱学校总校长),学校继任校长分别为:东区校长张铮、西区校长彭昌奎(西区我们会在后文专门说)。

张铮是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初中部原教务主任,杨霖在任时,他是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分管初中部的副校长。

彭昌奎曾在高新区新光小学、益州小学等校任职,是高新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省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从事小学教育及教育管理工作20余年。

关于东区,在这里跟家长们讲一个小细节。我们查阅了一下高新区2017年3月份教师公招中,当时的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没有公招一名教师。

啥意思呢?也就是说,学校全部是从现有教师队伍中择优内部调配而来。当时的选拔标准:市上一等奖不超过30岁,全国一等奖省一等奖35岁,特级教师不超过40岁。

据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一年级4个班,除一个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之外,全部是内部选拔的有经验的有编制老师(非代课老师),以5-15年经验的居多。

这一点,最终在教学上也有了对应的投射。据该校第一届的家长回忆,班上同学不多,学校老师经验丰富,认真负责,他们都很庆幸在第一届选择了这所学校,虽然最初也很忐忑。

2017年9月,成都教科院又领办了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仅有小学,是原成都高新区临江小学,创办于2014年)。

西区虽是后来加盟,但本身底子还是不错的。建校第一年,在高新区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家长学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位于高新区第十;第二年飞速上升,位列全区第四;2017年加入“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后,社会满意度更是一度冲到了高新区第一。

不过,因为分了东区和西区,所以虽说是“一校两区”,这两个校区也没有逃脱被比较的宿命。

前几年,家长一直对两个校区的办学水平差异,存有较大争议,甚至在2020年,还有家长将“成都教科院附属小学东区西区师资配备不均”反应到了主管部门。

当时高新区管委会在回复中表示,教科院附属学校东区和西区两个学校正在开展八统一:办学理念系统统一;统一标识vi系统;课程体系相对一致;统一作息时间;逐步统一学生校服;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定期交流互派;设施设备资源共享。

附:

1.2021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东区)划片范围:

东至剑南大道,南至双流、天府新区,西至南华路,北至天府三街。

2.2021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西区)划片范围:

东至南华路,南至双流区,西至双流区,北至天府二街:祥华路36号、祥华路33号、南华路1033号、康华路1188号、南华路1489号、康华路999号、同源街777号、同源街666号、天府四街1999号、天府四街1869号。

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

这是一所高中,2019年建校,首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就达到606分。当年,就凭着这个分数,这所学校以黑马之姿爆红。

高中的走红,将上文提到的小学和初中也引发更多关注,教科院附属学校也成为幼升小和小升初家长的重点关注对象。随后的几年,教科院附中的录取分数线一直维持600分以上。2019年,学校的统招线为606分,调招线为605分;2020年,统招线为608分,调招线为610分;2021年统招线为613分,调招线为621分,可谓是逐年看涨。

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

成都教科院附中的校长是成都七中原化学教研组组长、国内知名的化学金牌教练潘君,他也被称为“四川化学竞赛第一人”。

一个不得不关注的事实是,这几年,高中学科竞赛已然成为培养顶尖高中生的一个热门渠道,每年竞赛获奖、入选国家队、保送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新闻,一次次都能吸引家长的关注。这或许就是市教科院附中开学就颇受关注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也有在读家长告诉我们,也不能只看到竞赛生的出口,毕竟,能通过竞赛升学的,寥寥无几,有时候一年都没有一个。他们更关心的是,对于大量的金字塔腰部和底部的学生,这所学校能有多强的改造能力。

关于这一点,两个月之后就能见分晓——今年,这所学校将迎来第一批高考生,当年收分如此高,今年能不能和同梯队学校较量一番,很多关注这所学校的家长,都在等待着看学校的表现。

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学校系列

如果要说省教科院和市教科院有啥不一样,一个是成都市的教育智库,一个是四川省的教育智库。

所以,省教科院汇聚的是全省优秀的教师、专家,涉及到各个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截止2020年初,据四川省教科院发布,省教科院有专业技术人员7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占7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正高级教师(研究员)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特级教师11人、博士研究生8人。

与成都高新区的合作,也是四川省教科院第一次集团化委托管理附中、附小、附幼,全权负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组建等工作。

2020年9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开学,当年招生10个班,实行小班制,每个班30多个学生。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

校长雷春,在加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之前,曾任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开办第一年,省教科院附小即被确立为“四川云教”主播学校。另外,这所学校坚持“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特别重视音体美科学等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艺体科教师均来自本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在各级艺体比赛、科创比赛中,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成绩不错,参加各类研究课、展演活动也屡获好评,在拓展学生科技素养、人文素养方面拥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才艺。

一年之后的2021年,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开学。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定得比较高,锁定的都是四川省教学改革实验示范校、四川省优质均衡示范校、四川省教学成果转化基地、四川省教师培训基地这类目标。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

校长叶玲,来自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有21年工作经验,是“国家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叶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目前,学校开学才进入第一年,招生不到200名,全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也是很多小班化的民办学校都比不了的。当然,随着片区入住人口的增多,今年的招生计划,大概率是会多一些的(详细的招生计划请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准确发布)。

另外,今年,教科院系列的家族将扩大到中和片区。按照公开信息,2022年9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小学(崇和校区,工程名为四组团一小)计划开学,学校位于崇和三街北侧,锦翰路东侧,设计规模36班。

如果家长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省教科院附属学校的消息,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探校系列文章。

和校园(校讯通)你们用了吗

我认为和校园它能够存在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首先,对于能够熟练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并且有时间有精力使用微信来查看信息的家长来说,确实没有必要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来进行校讯通知。但对于许多留守学生家庭来说,学校讯息能通过短信方式来接收,是很有帮助的。我有很多同学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大多不使用智能手机,自然就别谈微信了。这时候手机短信的优势便显现出来,尽管有些老年人不识字,但他们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交予别人念以便更好的知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当然,每月十元服务费确实是比较贵的,我也并不否认这可能是通讯公司和校领导串通起来赚钱的一项业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