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吉林名将,额勒登保的墓地在哪里?战争史上,有没有可以称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的战役_嘉庆_清朝_都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杨遇春 嘉庆 清朝 都是

本文目录

  • 清朝吉林名将,额勒登保的墓地在哪里
  • 战争史上,有没有可以称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的战役
  • 历史上的嘉庆皇帝是怎样的人
  • 李鸿章对晚清功劳极大,为何只封了个伯爵
  • 三番都是汉人吗清朝还有哪些汉人被封王封侯
  • 清朝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时期用马桶对付英国人
  • 为什么很少人拍关于,嘉庆,道光的影视作品

清朝吉林名将,额勒登保的墓地在哪里

额勒登保(1748-1805)瓜尔佳氏,字珠轩,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名将。

世为吉林珠户,隶打牲总管。乾隆中,以马甲从征缅甸大小金川,累擢三等侍卫,赐号和隆阿巴图鲁,干清门行走。四十九年,镇压甘肃石峰堡回民起义。五十二年,平台湾。叠迁御前侍卫。五十六年,从福康安征廓尔喀,摄驻藏大臣。攻克擦木贼寨,七战七胜,抵帕朗古河,班师殿后,加副都统衔。论台湾、廓尔喀功,两次图形紫光阁。寻授副都统兼护军统领,擢都统。

镇压湘黔苗民起义

六十年,贵州松桃苗石柳邓、湖南永绥苗石三保相继叛,陷干州。福康安视师,请额勒登保偕护军统领德楞泰率巴图鲁侍卫赴军。至则松桃围已解,石柳邓逸入石三保黄瓜寨中。额勒登保由松桃进攻,解永绥围,克黄瓜寨。攻贼首吴半生于苏麻寨,克西梁;半生遁高多寨,擒之:授内大臣。又获干州贼目吴八月,馀党据平陇,进抵长吉山,败之。嘉庆元年,福康安卒,和琳代。时石三保就擒,石柳邓在平陇,乃进兵复干州,赐花翎,署领侍卫内大臣。秋,和琳卒于军,统兵者惟额勒登保、德楞泰及湖南巡抚姜晟三人。诏将军明亮、提督鄂辉往会剿。十月,克平陇,石柳邓遁踞养牛塘山梁,分兵克之。十二月,斩石柳邓,苗缚吴八月子廷义以献。军事告竣,诏嘉其功最,锡封威勇侯,赐双眼花翎。

围剿鄂陕白莲教起义

二年,移师剿湖北教匪。时林之华、覃加耀踞长阳黄柏山,地险粮足,总督福宁攻之久不下。三月,额勒登保至,克四方台。贼遁鹤峰芭叶山,其险隘曰大拏口,六月克之。贼窜宣恩、建始,分兵三路进,十月,毙之华于大茅田,而加耀遁施南山中,寻窜长乐朱里寨,三面悬崖,惟东南一径。十二月,遣死士缒登,掘地窖火药轰之,贼争走,坠崖,坑谷皆满。惟加耀偕贼二百遁,踞归州终报寨。诏斥额勒登保纵贼,降三等伯爵。三年春,加耀始就擒,仍以蒇事缓,夺爵职、花翎,予副都统衔,命赴陕西协剿襄匪高均德、姚之富、齐王氏等。会李全自盩厔至蓝田,欲与诸贼合,击走之。姚之富、齐王氏失援,遂为明亮、德楞泰所歼。进剿均德于两岔河,贼分窜商州、镇安。四月,赴荆州会剿张汉潮,败之竹山,蹑追,由陕西入四川。九月,击汉潮于广元,擒其子正漋。与德楞泰等合剿川匪罗其清。其清踞营山之箕山,已为德楞泰所破,窜大鹏寨。额勒登保与德楞泰、惠龄、恒瑞四路进攻,十月合围。其清突走青观山,树栅距险。额勒登保鉴于黄柏山、芭叶山顿兵之失,议主急攻,亲逼栅前,席地坐,令杨遇春督兵囊土立营,且战且筑,诸军继之,攻击七昼夜。贼不支,窜渡巴河,踞遂风寨废堡。德楞泰同至,围之数重,势垂克,薄暮,忽传令撤围。贼倾巢夜溃,迟至黎明始驰追,贼四路逃窜,至方山坪已散尽,获其清于石穴,逸匪数日内并为民兵擒献。是役,贼趋绝地,无外援,开网纵之,饥疲就缚,士卒不损,竟全功焉,复花翎。十二月,追徐天德、冷天禄于合州。

四川剿匪

四年春,诏以勒保为经略大臣,额勒登保与明亮同授副都统为参赞。三月,追冷天禄于大竹,闻萧占国、张长庚由阆州窜营山,回军迎击。贼踞黄土坪,临江负山,令总兵朱射斗绕出鸡猴寨,截其西;自率杨遇春由东袭攻城隍庙,贼西走,为射斗所扼,夹击,歼其半,越山窜走尚数千。乘夜围击于谭家山,陨崖死及生擒几尽,斩占国、长庚。有冒难民逃出者,投冷天禄,述兵威,天禄曰:“我曾于安乐坪破经略兵数万,何惧此乎?”时踞岳池,距大军不远,天禄遣大队先行,自率悍党八百殿后。额勒登保冒雨由间道进至广安,令穆克登布据石头堰以待,杨遇春潜出贼后;自将索伦劲骑冲之,贼死斗,天禄毙于箭。次日,迫其大队于石笋河,斩溺过半,先渡者追歼之。旬日间连殄三剧贼,叠诏嘉赉,先封二等男爵,晋一等。四月,追剿白号张子聪于云阳,子聪纠合黄号樊人杰、线号萧焜、卜三聘等,叠败之寒水坝,贼稍散。五月,子聪复合冉天元窥陕境,扼御之。子聪窜通江,追败之于苟家坪,又败天元于木老坝。七月,天元窜镇龙关,欲与王登廷合,登廷屯马鞍寨,击走之。穷追至大竹、东乡,援贼麇至,分兵进击,擒斩甚众,仍蹑登廷。

上疏

额勒登保战绩为诸军最,湖北道员胡齐仑治饷馈送诸将,事发,独无所受,诏嘉其“忠勇公清,为东三省人杰”。八月,勒保以罪逮,命代为经略,授领侍卫内大臣,补都统。疏陈军事曰:“臣前数年止领一路偏师,今任经略,当筹全局。教匪本属编氓,宜招抚以散其众,然必能剿而后可抚,必能堵而后可剿。从前湖北教匪多,胁从少;四川教匪少,胁从多。今楚贼尽逼入川,其与川东巫山、大宁接壤者,有界岭可扼,是湖北重在堵而不在剿。川、陕交界,自广元至太平,千馀里随处可通,陕攻急则入川,川攻急则入陕,是汉江南北剿堵并重。川东、川北有嘉陵江以限其西南,馀皆崇山峻岭,居民近皆扼险筑寨,团练守御;而川北形势更便于川东,若能驱各路之贼逼川北,必可聚而歼旃:是四川重在剿而不在堵。但使所至堡寨罗布,兵随其后,遇贼迎截夹击,以堵为剿,事半功倍,此则三省所同。臣已行知陕、楚,晓谕修筑,并定赏格,以期兵民同心蹙贼。至从征官兵,日行百十里,旬月尚可耐劳,若阅四五年之久,骡马尚且踣毙,何况于人?续调新募者,不习劳苦,更不如旧兵。臣一军尚能得力者,以兵士所到之处,亦臣所到之处;兵士不得食息,臣亦不得食息。自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而各路不能尽然。近日不得已,将臣兵与各提镇互相更调,以期人人精锐。”又言:“军中出力人员,应随时鼓励,令各路领兵大员,自行保奏,以免咨送迟延。”帝并韪之。

时徐天德败于湖北,折回川东,渐衰弱;而王登廷与冉天元、苟文明合阮正漋窜广元,贼势重在川北。九月,率杨遇春歼正漋于云雾山。十一月,登廷、天德、天元及樊人杰会合抗拒,叠战于巴州何家院、东君坝,擒贼目贾正举、王国安,追至苍溪猫儿垭。额勒登保以天元善战,令杨遇春、穆克登布合左右翼力击。穆克登布轻进,为天元所乘,伤亡甚众;贼萃攻经略中营,血战竟夜,贼始退,次日,登廷在南江为乡团所擒。额勒登保以实闻,诏嘉其不讳败,不攘功,不媿大臣。天元窜开县,额勒登保病留太平,遣杨遇春、穆克登布追之。将与德楞泰夹击,而杨开甲、辛聪、王廷诏、高天升、马学礼诸贼以川北守御严,无所掠,乘间由老林窜陕西城固、南郑,提督王文雄不能御,前路贼且入甘肃。额勒登保疏请以川事付魁伦、德楞泰,自力疾赴陕,而德楞泰先已西行赴援,不及回军。

赴陕追剿

五年春,天元纠胁日众,乘魁伦初受事,遂夺渡嘉陵江,朱射斗战死。未几,潼河复失守,川中震动。诏逮魁伦,起勒保与德楞泰同办川贼,责额勒登保与那彦成专剿陕贼。时那彦成破南山馀贼于陇山、伏羌,德楞泰追王廷诏、杨开甲于成县。额勒登保亦至,乃令德楞泰回川西,自与那彦成分三路,遏贼入川及北窜之路。杨遇春、穆克登布破张天伦于岷州,庆成等破张世龙于洮河。廷诏、开甲合犯大营,击走之,分兵追贼。大军移剿高天升、马学礼,迭败之,贼逾渭北窜,寻要之于巩昌,又要廷诏、开甲于岷州。诸贼并逼回渭南,而张世龙等走秦州,将趋北栈。留那彦成追高、马二贼,自率杨遇春、岱森保回陕,令王文雄及总兵索费英阿等分扼南北栈。张汉潮已为明亮所歼,馀党留陕者纠合复众。张世龙、张天伦为大兵所驱,窜滇安,皆注汉北山中,东向商、雒,贼复蔓延。严诏诘责,召那彦成回京。闰四月,额勒登保率杨遇春连败贼于商、雒、两岔河,令遇春扼龙驹寨,使不得犯河南。贼乃回窜,留后队缀官军,连破之洵阳大、小、中溪,设伏溪口,擒斩三千馀,毙蓝号刘允恭、刘开玉,于是汉潮馀党略尽,晋封三等子。杨开甲、辛聪、张世龙、张天伦、伍金柱、戴仕杰等皆西窜。五月,令杨遇春等追击金柱等于汉阴手扳崖,阵毙贼目庞洪胜等。进攻杨开甲等于洋县茅坪,贼踞山巅,诱之出战,伏兵绕贼后夹击,阵斩开甲。六月,贼窜甘肃徽县、两当,蓝号陈杰偷越栈道,擒之。八月,遇春斩伍金柱于成县,毙宋麻子于两当,贼复回窜陕境。疏陈军事,略谓:“贼踪飘忽,时分时合,随杀随增,东西回窜,官军受其牵缀,稍不慎即堕术中,堵剿均无速效,自请治罪。”又言:“地广兵单,请将防兵悉为剿兵,防堵责乡勇,促筑陕、楚寨堡以绝掳掠。”温诏慰劳,以剿捕责诸将,防堵责疆吏,分专其任。会贼逼武关,截击走之。

战功赫赫

六年春,奏设宁陕镇为南山屏障,如议行。二月,杨遇春擒王廷诏于川、陕交界鞍子沟,擒高天德、马学礼于宁羌龙洞溪,三贼皆最悍。诏晋二等子,复双眼花翎。时贼之著者,陕西冉学胜、伍怀志,湖北徐天德、苟文明,四川樊人杰、冉天泗、王士虎等,尚不下十馀股。四月,剿学胜于渭河南岸,又蹙之于汉南,贼遁平利。张天伦纠合五路屯洵阳高塘岭、刘家河,令杨遇春击走之。五月,穆克登布擒伍怀志于秦岭。七月,遇春擒冉天泗、王士虎于通江报晓垭,徐天德、冉学胜并为他师所歼;而姚之富子馨佐及白号高见奇、辛斗等方扰宁羌,督诸将进剿,逼入川北。九月,总兵杨芳等擒辛斗于通江。十月,丰伸、桑吉斯塔尔擒高见奇于达州。于是贼首李元受、老教首阎天明等各率众降,贼势穷蹙。条上搜捕事宜,诏嘉奖,晋封三等伯。十一月,苟文明合各路残匪窜阶州,裹胁复众,回窜广元、通江。十二月,败之于瓦山溪,文明窜开县大宁。

克敌制胜

七年正月,斩黄号辛聪于南江,文明由西乡偷渡汉江。额勒登保自请罪,降一等男,诏以川匪责德楞泰、勒保等,额勒登保兼西安将军,仍专办陕贼。二月,文明窜入南山,与宋应伏、刘永受合,督师入山搜剿。六月,歼其众于龚家湾,文明仅以身免,刘永受潜遁,为乡民所歼。七月,歼文明于宁陕花石岩,晋一等伯。疏陈军事将竣,请撤东三省及直隶、两广兵,远地乡勇分别遣留。遂穷搜南山馀匪,八月,擒苟文齐,毙张芳。赴平利与德楞泰会剿楚匪,五战,擒斩过半。十月,毙青号熊方青于达州,尽歼竹溪股匪。十一月,令穆克登布追贼通江铁镫台,擒景英、蒲添香、赖大祥,及湖北老教首崔连乐,晋三等侯。著名匪首率就歼,零匪散窜老林。十二月,疏告蒇功,诏嘉额勒登保:“运筹决策,悉中机宜,躬亲行阵,与士卒同甘苦,厥功最伟。”晋封一等侯,世袭罔替,授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赐用紫缰。馀论封行赏有差。

善后有方

八年春,留陕搜捕,擒姚馨佐、陈文海、宋应伏等于紫阳。穆克登布遇伏战殁。六月,移师入川,擒熊老八、赵金友于大宁,熊老八即戕穆克登布者。疏陈善后事宜:“各省酌留本省兵勇:四川一万二千,湖北一万,陕西一万五千,分布要地。随征乡勇有业归籍,无业补兵,分驻大员统率。”七月,驰奏肃清,命暂留四川经理善后。编阅陕、楚营卡事竣,振旅还京。十二月,至,行抱见礼于养心殿,奖赉有加,命谒裕陵。

卒于京师

九年春,因前遭母忧不获守制,补持服。寻命赴四川偕德楞泰歼馀孽。十年,回京,总理行营,充方略馆总裁。八月,上幸盛京,额勒登保以病不克从,谒陵礼成,特诏加恩晋三等公爵。是月,卒于京师,年五十八。上闻震悼,回銮亲奠,御制述悲诗一章。于地安门外建专祠,曰褒忠,谥忠毅,命吉林将军修其祖墓立碑焉。

战争史上,有没有可以称得上逆天的军事行为的战役

配得上“逆天”的战事,笔者首先想到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这是个出乎全世界所有军事家意料之外的大胆作战模式:志愿军携带着绝对劣势的武器装备,在悄无声息中对武装到牙齿的十多万联合国军实现了伏击,一举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轻步兵的巅峰”,一战成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8月初,朝鲜人民军占领了南部90% 以上的土地和人口,迫使对方残余力量退守洛东江以东。

但在7月,美国迅速纠结了17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由美军远东总部统帅麦克阿瑟统一指挥。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港登陆,一举截断朝鲜人民军的运输通道,前后夹击之下,半岛战局瞬间扭转。

为了防止局势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警告美国不要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并倡议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但当时的美国上下,携二战胜利之威,凭借傲视全球的强大国力军力,根本不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放在眼里;美国政府内部,主张重视苏联、中国态度的声音,逐渐被强硬派的叫嚷所掩盖。

至于麦克阿瑟,作为当时日本的“太上皇,多年来形成的自信,让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体东亚国家更是极端轻视,压根不相信中国真的敢出兵。而他的意见,对于当时的美国影响巨大。

据悉,美国在10月中旬进行了一次民测,结果64%的美国人支持越过三八线。这一结果让美国学者感慨:只要事不关己,人们往往会毫无顾忌的拥护更激进的政策

于是,在上下几乎一致的态度下,美军几乎把中国的警告当成了笑话,他们不仅在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甚至疯狂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指中朝)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言下之意,是要威胁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

后来,美国著名战地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大卫·哈伯斯塔姆这样说道:

美国在20世纪有过许多军事误判,但麦克阿瑟决定一路打到鸭绿江边这一错误绝对无人能及。

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老一辈领导人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9日,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起先,志愿军计划在朝鲜北部设立防线,其后待条件成熟后再进攻平壤;但此时美军动作之迅捷已远远超出了之前的设想,他们集结了13万的兵力,由元山、平壤,分东,西两线全面向中朝边境推进,甚至叫嚣要在在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

同时,随着“联合国军”北上,他们沿路并未发现中国军队的身影,愈发相信中国不会出兵,于是他们几乎是唱着歌、如同度假般的往鸭绿江推进。随着警惕性的降低,战线越拉越长,各路军队间的间隔越来越远、兵力逐渐分散、互相间的交通联络情况不佳;同时,朝鲜半岛冬日的天气越来越寒冷,补给线逐日拉长的“联合国军”危机四伏。

根据这一敌情,以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将领根据领导人“争取战机,在运动中歼敌”的指示,进行了精心计划和周密组织,作出以下战役规划:

以第42军的两个师,位于长津以南的黄草岭,赴战岭地区进行防御,阻击、钳制东线的美军;

以第39军和第40军进抵云山,温井等地,从正面伏击冒进中的美军;

以第38军及第42军的第125师首先歼灭熙川之美军,占领德川,然后沿清川江向新安州方向迂回,阻美军增援和断美军退路;

以第50军和第66军开赴安东、新义州等地,作为战役预备队。

对于志愿军是否入朝,美军其实保持着警惕,他们的侦察机时常在朝鲜的天空中巡逻,甚至抵达鸭绿江畔。

但那时的侦查,主要靠相机拍照以及飞行员的眼睛,在漫天白雪皑皑的环境下,这两样的功能其实都被严重削弱。志愿军入朝时,挑选黄昏及夜间行进,同时每位战士都披着白布作为伪装,白天几乎看不到任何动静。在严格纪律性的保证下,20多万志愿军按照命令,按部就班抵达战斗位置,有些部队甚至已经迂回到了敌军的背后。

这期间,虽然发生了零星与中国军队交火事件,但美军上下仍认为这是区域性偶然事件,麦克阿瑟甚至自信的判断:入朝的中国人顶多五六万,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中国志愿军,已经静静埋伏在“联合国军”的身边,默默地注视着大大咧咧的敌人越陷越深。

10月25日深夜,当敌人几乎完全掉进口袋后,志愿军在各条战线上同时发起总攻。事后美国人惊讶的感慨:在人类历史上,极少有哪一支军队在动用如此规模兵力的情况下,向对手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

开展前,领导人作出了先打伪军(韩军)、 再打美军,“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西线重点、东线为辅的安排,以击垮“联合国军”的整体士气。

事实证明,韩国人“不负众望”。一跟中国军队交火,他们瞬间崩溃。

25日,志愿军在云山以北轻松击退韩军第1师先头部队;紧接着,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全歼韩军的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其后乘胜前进,占领温井。28日,几乎歼灭了冲的最前的韩军第6师、重创第8师。

据美国军官称,出现过韩军整团携带武器全副武装溃逃的情形,这些人的军官甚至一路跑到汉城,把一个装满鸭绿江水的瓶子呈给了李承晚。

这样一来,各支美军的侧翼几乎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的眼皮底下,军心开始动摇;11月1日黄昏,志愿军第39军发起云山战斗,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击溃第5团,毙伤俘敌2000余人;第38军沿清川江左岸攻击前进,严重威胁西线“联合国军”侧后。

在正面、侧后遭到严重突击、威胁后,西线美军全线撤退,11月5日西线作战结束。

东线,志愿军第42军的主要任务是阻击美军第10军向江界推进。面对双方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粮弹后勤不足的极度困难环境,志愿军顽强抗击,将敌人狙击在三丰里一带,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主力作战。

这次战役,面对用飞机、坦克等最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世界最强军队,初次入朝的志愿军以战术、纪律、意志弥补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以伏击、迂回穿插等我军传统经典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创造了歼敌1.5万余人的战绩,把对方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这也证明,不管在任何时代,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人总是第一位的。在那个一穷二白的艰苦年代,我们的先辈以聪明的头脑、顽强的意志、灵活务实的战术,创造了对抗世界最强大阵营的奇迹,洗刷了之前的百年屈辱,奠定了让中国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底气;时至今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

历史上的嘉庆皇帝是怎样的人

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子之子,道光皇帝之父,但一来因为他夹在康乾盛世与道咸衰世之间的尴尬位置,不上又不下;二来他在位时间虽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但是除了诛杀权臣和珅之外却没有了其他光辉政绩,难免被“乾隆大帝”的万丈光芒所掩盖,加之在他死后二十年又爆发了鸦片战争,人们的目光纷纷被这场战争吸引了过去,这两点就导致嘉庆所在处的时期几乎成了中国历史的盲区。那么不禁有人要问了,嘉庆其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除了平庸之外还有其他特点吗?

御下仁慈

“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亮吉以为今日皇上当法宪皇帝(雍正)之严明,使吏治肃而民乐生;然后法仁皇帝(康熙)之宽仁,以转移风俗,则文武一张一弛之道也”——《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亲政伊始,一位叫做洪亮吉的官员就给他上了一篇奏折,名为《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洪亮吉在折中极言清朝吏治之腐败,言辞犀利,激近告诫的口吻于嘉庆,言外之意是说嘉庆皇帝既不如祖父雍正,也不如曾祖父康熙吗。这自然惹得嘉庆龙颜大怒,毕竟那个皇帝能忍受臣子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呢?但是即使是这样嘉庆都没有处死洪亮吉,而是仅仅判了他个流放伊犁,这要是落在乾隆手里,且不说洪亮吉必死无疑,株连九族也不是不可能。

善于自省

“自川、楚教匪平后…. 朕实恧焉…. 朕惟返躬修省耳。”——嘉庆

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天理教攻打紫禁城事件。后来虽被镇压下去,事情处理亦较完善,但是嘉庆还是下了一道“罪己诏”,向全国人民检讨。同样的,在嘉庆二十三年四月,有一日突然天色有异,暴风大起,尘霾四散,以至“燃烛始能辨色”,嘉庆又害怕是自己的言行不当触怒了上天,于是再次下诏自省:“朕心震惧惕…. 皆朕莅事不明、用人不当之所致”。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嘉庆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崇尚节俭

嘉庆与父亲乾隆的重奢靡,爱铺张不同,他注重节俭,一辈子仅仅大办过六十寿诞这一次生日,为此还自责不已,事后口中还不断念叨着下不为例,下不为例,为此事还专门下了一道旨意:“将来朕七旬万寿时,著军机大臣存记,前一千提奏,不准各衙门复行恳请建设经坛”。

爱民如子

嘉庆对乾隆蠲免天下钱粮的做法十分赞赏,一直跃跃欲试也想要尝试一番,怎奈经济环境不允许,让他始终不能得偿所愿。每次一想到父亲在位期间能够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合共总额有两万万两白银之多,而自己在位二十多年却一次都做不到,嘉庆就十分内疚,甚至为此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解释为什么他不能给人民免税的苦衷。 最后在六旬万寿的时候,嘉庆还是给百姓减免了两千多万两的税,要知道这个时候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四千万两,这相当于已经减除了一半的赋税了,这个时候国家财力还十分紧张,免除的这些税收还是他苦口婆心劝说官员硬给减下来的,在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史上,这样的君主是十分少见的。也正因如此,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驾崩之后,臣子们才给他拟定了“仁宗”的庙号,并且公认他有圣祖康熙爷的风范。

其实嘉庆的事迹还有很多,比如说改革吏治,惩贪奖廉,严禁鸦片,消除了“文字狱”等,因此仅仅因为嘉庆政绩不显就说他只是个才干平庸之君,这个说法不仅武断、片面,对他来说更是一个不公平的评价。

我个人觉得嘉庆在清朝入关后的十位帝王里,论才干,嘉庆虽然次于康熙、雍正、乾隆,位列第四,但是论品性、修养,他仅逊于康熙,能排在第二位,所以在综合能力方面,嘉庆在清朝诸帝中也算是个中游偏上的皇帝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差。

参考史料:《清仁宗实录》、《清史稿》等。

李鸿章对晚清功劳极大,为何只封了个伯爵

首先李鸿章在生前是被封一等肃毅伯的爵位,当在他死后他被追封为一等肃毅侯,所以李鸿章的爵位最高的是侯爵。但不管是伯爵还是侯爵,李鸿章的爵位都已经很高了,清朝的异姓爵位最高的就是公爵,其次就是侯爵和伯爵,这三等爵位都是属于超品的等级,在名义上是与清朝的亲王、郡王这些皇族爵位平级的。

纵观清朝二百七十六年,除了刚入关的时候封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和义王孙可望这四个异姓王之外,清朝就再也没有对异姓封过王,所以公爵就是清朝皇族之外异姓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历史有记载的汉族人获得爵位的只有29位,除了清朝入关之后所封的四个王爵,公爵有一等海澄公黄梧、一等公年羹尧、一等谋勇公孙士毅、三等威信公岳钟琪、续顺公沈志祥、三等公陈福、海澄公郑克塽和承恩公白文选;侯爵有一等顺勤侯马得功、一等靖逆侯张勇、一等延恩侯朱之琏、一等昭勇侯杨遇春、一等毅勇侯曾国藩、二等顺义侯田雄、二等果勇侯杨芳、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一等肃毅侯、三等懋烈侯李国翰、三等靖海侯施琅、同安侯郑芝龙、恭顺侯吴惟华、建义侯林兴珠、慕义侯谭洪和一等侯袁世凯。当然这里除了李鸿章是死后被封为侯爵的,其他的都是生前就被封为公爵和侯爵,再者以上就是清二百余年所封的全部汉人爵位。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能被封爵的几乎都是为清朝开疆扩土以及平定叛乱作出巨大的贡献的人,比如一等公年羹尧为雍正朝平西藏、平青海,三等靖海侯施琅为康熙收台湾,一等谋勇公孙士毅为乾隆朝平安南等,当然这里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海澄公郑克塽是因为献上台湾,投降清廷而被封为公,一等延恩侯朱之琏是明朝皇室后裔,雍正帝为了安抚汉人之心而特意赐封的。但是不管如何汉人能被封公封侯的,无一例外是对清朝有大功的,也基本上都是参加过平定叛乱的,有赫赫战功的。

那么为什么李鸿章生前只能封伯爵,而不能封侯爵呢?我们先看看在当时跟李鸿章同一时代的,都对清朝有重大贡献的三位中兴名臣左宗棠、张之洞和曾国藩都是得到什么样的爵位,首先这三个人只有张之洞没有被封爵,至于为什么这里就不详细说,其他的两位左宗棠被封为二等恪靖侯,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这两位之所以能被封为侯爵,理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战功赫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头等功臣,湘军是抵抗太平天国的主力军队,晚清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曾国藩湘军的存在才能得以继续延续近百年的国祚,所以他的战功不言而喻,是非常之大,所以被封为侯爵之理所当然的,甚至还有点委屈他,毕竟当时的清政府可是说过“克复金陵者王”,而在这之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金陵之后,曾国藩却没有被封王,只是被封为侯爵;左宗棠战功更是显赫,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这一件件即使单独拿出来,也是战功显赫的存在,所以他被封为侯也实属正常。然后我们再看看李鸿章,李鸿章虽然创建了淮军,也参与了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的战争,但是他实际上并不是统帅的存在,在当时他的顶头上司都是曾国藩,可以说他是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成功平定这些叛乱的,他之所以能被封为伯爵很大程度是因为曾国藩的提携,试想下作为他的上司,更是提携他的人,曾国藩这么大的功劳才只是被封为侯爵,作为后生的李鸿章能超过自己的恩师曾国藩吗?显然不能,所以被封为伯爵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番都是汉人吗清朝还有哪些汉人被封王封侯

三番都是汉人吗?清朝还有哪些汉人被封王?封侯?

清朝历史上的“三番”,的确都是汉人王。他们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他们的确都是汉人,在明朝的时候属于总督级别的官。因为拥护清朝,所以封王。不过,后来还追封不少,有恭顺王孔有德、秦王(也有人说是义王)孙可望、颖水王祝顺昌、忠勇王黄芳度。

下面,简略介绍一下部分人的简历。

吴三桂,字长伯,江南高邮人,原籍辽东。他的父亲吴襄,原来明朝锦州总兵。吴三桂以武举人承继父荫,被明王朝授都督指挥,年轻时就喜欢打仗,又善于战斗,做事勇敢而果断。后金听说以后,屡次给吴三桂发书信,想招降他。吴三桂始终不为所动。

后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逼近京城,吴三桂被授予平西伯,急招他进京。吴三桂急忙动身赶赴京城。但是走到半路上,就听说,京城已经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已经自杀身亡。吴三桂无奈,只好引兵返回山海关。想到崇祯皇帝已死,想投奔李自成,但紧接着听说最近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所掠,自己的家人也已被杀害,便决意借清军势力报仇。引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后,吴三桂挥军追剿李自成结束后。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其后转战各地,打了大小上百次战斗,战争结束后,清廷令吴三桂镇守云南。后清廷撤藩,吴三桂决意反正。奉明三太子,建元周咨(官方史书称吴帝制自为,国号大周,纵横西南几年后,因病而死。其子吴应熊在京师被当做人质,吴三桂在云南起事后,被杀。

平南王尚可喜,辽东人。父亲尚学礼、兄长尚可义,都是明朝将领,死于和后金的战斗中。尚可喜开始的时候,是广鹿岛副将,后来被同僚诬陷,一气之下,率领所部投了后金,他的军队号称天助兵,后金封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来,被后金派遣,征讨过朝鲜。清军入关后,他归降清廷,征剿李自成,战后,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后随吴三桂反叛清廷。但就在这时,家里生了内乱,他两个儿子互相打了起来。尚可喜忧愤交加,得病而死。

靖南王耿仲明,字云台,辽东人,矿徒出身。初为明登州参将,后随孔有德叛变明王朝,投降后金。被后金封为怀顺王。与尚可喜一起征伐朝鲜。后随满清入关以后,征讨闯王李自成战后,被清朝廷封为靖南王。后提兵入广东,因所部收纳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人,被刑部弹劾,因害怕受到处理,自杀了。他儿子耿继茂承袭他的爵位,移镇福建,不久病死,孙精忠继承爵位,因娶了肃亲王豪格的女儿,被封为和硕额驸。后来跟吴三桂一起反叛清廷,战不利,又降于清,清廷初许以既往不咎,待战事平被杀。

定南王孔有德,字瑞图,辽东人,矿徒出身。明朝崇祯初年为登州参将,率军援辽,后至吴桥起兵反叛明王朝。受到明王朝大军严厉围剿,便与耿仲明渡海降后金,被后金授都元帅。所部称为天祐兵(满语称乌真超哈),后来被后金封恭顺王,随军征朝鲜。随满清入关后,追剿李自成。战后被清廷任命为平南大将军,继而又改封定南王,驻节桂林。明将李定国以象兵破桂林,孔有德自杀。孔有德其子被俘后,亦被杀。有人考证,孔有德仅留一女,据说就是还珠格格的原型。

义王孙可望,陕西延长人。开始时,是在张献忠麾下效力,认张献忠为干爹。清廷大将豪格入川进剿张献忠,张献忠失败后,西军诸将入滇,都相互发誓,共扶明王朝后人。被小明廷桂王封为景国公,赐名朝宗。孙可望想当秦王,廷议不决,引兵入卫,要挟桂王。后为李定国部所击溃,因此又投降了清王朝,被清廷封为义王,隶汉军正白旗下。孙可望死后,他的三儿子继承他的爵位,后来,因为孙可望曾经是乱贼张献忠旧部,逐渐被清廷疑忌,御史奏本,降爵。

另外,还有一些被封公、侯的。他们是:一等公年羹尧,一等谋勇公孙士毅、三等威信公岳锺琪、承恩公白文选、公陈福、海澄公郑克塽、续顺侯沈志祥、一等顺勤侯马得功,一等靖逆侯张勇、一等延恩侯朱之琏、一等昭勇侯杨遇春、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二等顺义侯田雄、二等果勇侯杨芳、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三等侯李国翰、三等靖海侯施琅、同安侯郑芝龙,恭顺侯吴惟华、建义侯林兴珠、慕义侯谭洪、一等侯袁世凯等。

清朝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时期用马桶对付英国人

这是鸦片战争中令人可笑,可叹,可悲的一幕!以小见大,这个细节足以说明中国为何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自乾隆时代,清朝达到全盛时期以后,整个清王朝自上到下,沉迷于天朝的盛世虚幻之中,虚骄自大,刚愎自用,无视中国之外的欧美世界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化!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制宪法开国会,集众人智慧,成国家伟业!十八世纪中期开始,又开展了技术领域的革命—蒸汽革命,大工厂大工业在英国迅速发展并扩展到西欧各国。可是当英王派遣的访华使团带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工业产品来拜见乾隆时,他却高傲到看都不看一眼!

拒绝一切新生事物,打击压制人民的思想与创造力,通过各种手段打造一个超级稳定的帝国,这就是清朝历代帝王的终极目标。

到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废驰,各阶层生色犬马,吸鸦片成风,这样的一个国家在面对工业化的英国舰队时,看到浓烟滚滚的军舰时就不难理解会用马桶对付敌人了!

为什么很少人拍关于,嘉庆,道光的影视作品

这就要说到历史题材的问题了。

嘉庆、道光都是清朝的皇帝,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如果要挑选清朝皇帝的题材作为影视剧的剧本,那么最好的题材肯定是康、雍、乾三朝了,这三朝是清朝最繁荣的时期,而且康熙和乾隆二位皇帝的在位时间加起来有120多年,俩人在位时间将近占了清朝一半的历史。论话题性、历史故事甚至包括野史,这三朝都是最有看点的,也是普通观众最熟悉的,拍成影视剧也更受人欢迎,从如今众多清宫剧就可以看出,多数还是以康雍乾三朝为背景来拍的。

相比之下,嘉庆和道光的历史就相对平庸很多,嘉庆一共在位25年,道光在位30年,俩人加起来还没康熙一个人在位时间长,二人都属于相对平庸的皇帝,可供编剧发挥的题材并不多。

嘉庆在真正掌权之后,就将清朝最具话题性的历史大贪官和珅给办了,这就让嘉庆在如今的历史剧中吃了大亏,经典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都有和珅与乾隆的角色,而且都是重要角色。如果嘉庆不把和珅给抄家了,而是留着和珅,那么他在如今的影视剧中上镜的频率可能会更高一些。少了和珅这个“大IP”的陪衬,嘉庆一朝在历史上可真就没有话题可言了,在位时间不长,又没有什么功绩可言,而且在位期间农民起义不断,最大的历史事件就是白莲教起义了,这个题材并不适合被影视剧拿来使用。所以,很多影视剧都不愿意拍关于嘉庆的题材。

再来说说道光,道光是嘉庆的儿子,一共在位30年,没有功绩,没有话题,甚至连野史都少之又少。要说嘉庆还能蹭一下和珅这个话题人物最后一段时光的热度,那么道光可就真的是平庸中的平庸了。但道光这个时期很特殊,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就是在道光在位时期发生的,《南京条约》也是这时候签订的。如果拍道光的影视题材,那就只有丧权辱国了,涉及这样的反面题材很危险,也很不好。

道光在如今影视剧上出现的次数,还不如他手下的一位名臣曝光度高,那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的禁烟是个非常真面的题材,而且禁烟、禁毒在如今都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影视剧都会涉猎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扫毒》、《毒战》等。但道光作为一个平庸的皇帝,真的无需出现在影视剧当中。

总的来说,影视剧的拍摄还是以赚收视率和票房为主,有流量、有IP、有话题、有野史、被大众熟知等,有这些优势的历史人物,就很容易出现在影视剧中,反之,没有任何优势的历史人物就很难出现在以商业为主的影视剧中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