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文宗咸丰皇帝的生母与养母,有哪些宫斗的历史可以透露?为什么清文宗叫咸丰帝_咸丰_皇后_文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清文宗  咸丰 皇后 文宗

本文目录

  • 关于清文宗咸丰皇帝的生母与养母,有哪些宫斗的历史可以透露
  • 为什么清文宗叫咸丰帝
  • 清文宗咸丰帝是个怎样的人
  • 如何评价清文宗奕詝

关于清文宗咸丰皇帝的生母与养母,有哪些宫斗的历史可以透露

作者:史遇春

人之所以可爱,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人的善往往超出想象。

人之所以恐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人的恶往往没有极限。

清宫戏很多,宫斗是主要的题材之一。

许多时候,戏中的情节夸张,让人感觉到做作。

一些时候,戏中那些让人乍舌情节,远远没有超越历史的真实。

这里,就来讲一段清朝的宫斗,一起看一看,在清人的笔记中,是如何说这些宫廷往事的。

读清人笔记,罗惇曧《宾退随笔》中有《孝全皇后赐死;康慈太后尊号》一节,本篇即据此成文。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的生母。

既然说到孝全成皇后,那么,这里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其人的简略情况。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一等男颐龄之女。清宣宗道光(公元1821年~公元1850年)时入宫,被册封为全嫔,累进为全贵妃。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六月己丑,24岁,生清文宗咸丰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26岁,升进为皇贵妃,统管六宫事。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27岁,被立为皇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正月壬寅,崩,年33岁。逝后,道光帝亲定谥曰孝全皇后;葬龙泉峪。咸丰(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初年,上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中,加谥: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生育一子,即咸丰帝;生有两女,一早殇;一下嫁德穆楚克扎布。

孝全成皇后的亲生儿子咸丰帝有两位异母的弟弟:

一位是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帝第六子,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

一位是爱新觉罗·奕譞,道光帝第七子,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光绪帝生父;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封醇郡王。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帝登基,加封亲王世袭罔替。

需要支出的是,笔记作者罗惇曧误以为恭亲王奕訢与醇亲王奕譞是同母所出,实则不然。

醇亲王奕譞的生母是庄顺皇贵妃。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事道光帝,为常在,进为琳贵人,累进为琳贵妃。

恭亲王奕訢的生母是孝静成皇后,即本文所说的康慈。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事道光帝,为静贵人,累进为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逝时,咸丰帝才十岁,由静皇贵妃妃抚育。因抚育有恩,咸丰帝即位后,尊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七月,康慈皇贵太妃病笃,被尊为康慈皇太后。九日后,庚午,崩逝,年44岁。上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称慕东陵。

咸丰帝比恭亲王奕訢大两岁,比醇亲王奕譞大九岁。

据说,最初道光帝很喜欢恭亲王奕訢,想立他为太子。孝全皇后在察觉到道光帝的心思之后,她感觉到自己儿子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打算亲自出手,扫除威胁。

孝全皇后的计划,就是想办法在暗中施以辣手,用毒药药死道光帝的其他儿子。

有一天,孝全皇后安排好了筵席,传召诸位皇子一起进食。

据说,孝全皇后招待诸位皇子时,筵席中所上的鱼肉之中,事先都下了毒。

咸丰帝和诸位皇子宴聚前,孝全皇后交代他,桌上的鱼肉,千万不要吃。

咸丰帝还是小孩子,他和兄弟们的关系很好,非常友爱。他又悄悄告诉弟弟不要吃桌上的鱼肉。

就因为这样,孝全皇后的计划没有成功,咸丰帝的弟弟也就得以不死。

皇宫之中,人多眼杂,没过多久,孝全皇后阴谋毒害皇子的事情就被暴露了出来。

道光帝的母亲、当时的皇太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暴怒,她立即下令,要赐孝全皇后自尽。

皇太后的命令下来之后,孝全皇后当然不想死。

面对死亡,孝全皇后徘徊不进,没有勇气引缳自决。

皇太后见孝全皇后迟迟不肯受命自尽,于是,她就下令,马上在孝全皇后的宫中布置起丧葬的场面,安排在其宫门上悬挂起白布,让宫人们穿好孝服,聚集在孝全皇后的宫中,日夜哭泣,就像孝全皇后已经死了一样。

孝全皇后见事已至此,实在是没有办法、无路可走了。于是,她才迫不得已、满怀幽恨与不甘,投缳而死了。

孝全皇后死后,道光帝让恭亲王奕訢的生母康慈抚养咸丰帝,并让咸丰帝以人子之礼侍奉康慈。

康慈人比较好,抚育咸丰帝,视之如己出。

道光帝看到咸丰帝对兄弟们都很友爱,经过甚重考虑,最后决定,立其为太子,承继皇位。

咸丰帝登位之后,待恭亲王奕訢优厚。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恭亲王奕訢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九月九日,命奕訢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十月初七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后来,康慈生了病,且病得很严重,咸丰帝前去侍望。他吩咐随行人员,不要惊扰了康慈,悄悄进去看望即可。咸丰帝进入康慈的房间之后,康慈面向墙壁躺着。迷迷糊糊当中,康慈误把咸丰帝当成了恭亲王奕訢,她口中说道:

“你来做什么啊?我咽不下这口气、遗留于世的原因,都是为了你!你皇兄的性子刚烈,你千万不要触忤他啊!”

咸丰帝问康慈:

“您在说些什么啊?”

康慈转身,睁开眼睛看了看,发现是咸丰帝,她就不再说话了。

自此以后,咸丰帝开始嫌恶恭亲王奕訢了。

此后,恭亲王多次请求为母亲上尊号,咸丰帝不愿给予应答。

等到康慈弥留之际,恭亲王奕訢从康慈那里出来,正好在夹道上遇见了前去看望康慈的咸丰帝,他又哭着对咸丰帝说:

“母亲最后的心愿,就是能够给她上尊号,这样,老人家才能瞑目。”

听完恭亲王奕訢的哭诉,咸丰帝点点头,没说什么,就进去看康慈了。

恭亲王奕訢出来之后,就安排传诏,说是咸丰帝已经答应上康慈太后尊号了。

须知,因恭亲王奕訢可参与机要,能在中枢议事,所以,这个事情,他可以处理。

对于恭亲王奕訢如此的作为,咸丰帝非常不高兴。

看来,名器的重要,在当时的社会之中,是多么地被人在意。

康慈太后崩逝后,相关机构部门拟定的丧礼内容,咸丰帝极力裁撤消减。

没多久,咸丰帝又下令,要求恭亲王奕訢退出了中枢(军机处)。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葬完恭亲王奕訢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全文结束)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为什么清文宗叫咸丰帝

其实没什么原因,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可惜这个目标只完成了一半,贪官污吏富了,人们造反了!

清文宗咸丰帝是个怎样的人

咸丰皇帝,清文宗(1831~1861),爱新觉罗.奕,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1850~1861年在位。即位不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位期间,签订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61年病死热河。这位清朝的第九代皇帝,自幼体弱多病,面如黄土,素有咯血的痼疾。幸得御医指点迷津,说鹿血可治此病。于是在宫中养鹿一百多头,随用随取,极为便利。鹿血也因此成了他苟延残喘、须臾不能离开的救命良药。可见,咸丰除了是一个病秧子之外,懦弱无能是他一生的写照。

  咸丰身材不高,比较瘦。继位之前,他还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但是当了皇帝之后,他恶习就显露出来了。他一生做错了太多的事情,就连死了也害得我们家跟着受牵连。1861年的时候,英法联军通过通州,已经攻到了北京,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咸丰却表现得又怕又惊,毫无办法。最后只好带着慈安、慈禧以及肃顺等一班人马,连夜逃离京城,赶到承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热河避祸。虽然害怕成这样,但国难当头之时,咸丰依旧终日纵情于声色之中,以致于咳血突发。没想到,这次咳血之后不久,咸丰就死了。死就死了,还给历史留下一个笑话,“‘龙’非得到热河‘洗澡’,最后终于烫死了。”

  他20岁登基,在位只有短短的11年。虽然他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他给整个国家并没有带来什么平安,招来了八国联军不说,就连祖宗留下的一点基业也几乎丧失殆尽。他20岁继位,年龄不算小了,但是除了声色犬马外和丧权辱国的条约外,他的政绩几乎为零。当初老祖宗顺治6岁登基,14岁亲政,亲政之后就处理了睿亲王多尔衮;康熙8岁继位,14岁亲政,不久,即智擒鳌拜。康熙18岁的时候,下了一个诏令,号召满洲王公贵族要学习骑射,学习文化;康熙20岁时候,亲自主持平定三藩之乱,战争结束时他才28岁,接着统一台湾,反击沙俄侵略,两次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并且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与老祖宗相比,咸丰简直就算一个“败家子”。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考量,道光还是选择了咸丰作为继承人。有人这么说:咸丰做皇帝,错不在他自己,而是在道光。因为道光在选皇太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德才兼备,只考虑到了德而没考虑了才。但实际上咸丰后来在德的方面做得也是不够的。其实咸丰这个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一位很不称职的皇帝。

  在今天看来,说咸丰不称职,是因为作为大清江山的统治者,并没有好好守住江山。但是历数历代王朝,并没有哪一个皇帝让国家陷于如此的内忧外患的境地。咸丰是第一个。他让整个国家元气大伤,其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位在位只有11年的皇帝,却改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他这就是个败家子。本来面对内忧外患,他应该挺身而出,但是作为一国之主的他却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时,逃之夭夭。为此,北京城险些被生灵涂炭,而圆明园则被大火焚烧,当时的百姓也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从这些方面来看,今天说他平庸也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情早已经冷静下来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咸丰皇帝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昏君。

如何评价清文宗奕詝

咸丰帝奕詝是清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在他在位的11年里,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他无才能,无作为,误国误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昏君。

首先,奕詝登上皇位来自道光帝选错了人。从身材上讲,他早年坠马是个瘸子,出过天花满脸麻子,形象不好;从才干上讲,《清史稿•杜受田传》所载有“藏拙示仁”的故事,说他在“仁”与“孝”上很突出。道光帝就是认为他比其他皇子有“德”,然而他遇事退缩、逃避,现实表现是既无德又无才。

其次,奕詝登极之后,面临的“内忧”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外患”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这两者他都没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而是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在避暑山庄里贪峦女色、吸食鸦片,使整个大清帝国走向没落,没有国君之担当。

再次,临终没能有效平衡各方势力,造成“辛酉政变”的发生,从而导致皇太后“垂帘听政”,出现太后专权的局面,影响长达50年之久,帝国灭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