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故事(中国5000年历史有哪些经典故事)_朝鲜_燕王_大清

本文目录

  • 中国5000年历史有哪些经典故事
  • 历史上有什么比较经典的不自量力事件
  • 经典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有哪些
  • 你知道什么经典历史故事可以分享

中国5000年历史有哪些经典故事

【燕王足迹遍夹沟】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第三代皇帝,1402——1424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成人后,太祖封其为燕王,当时的燕地还在元朝控制下,太祖只给他五千老兵,五千老马,命其征北,同时,暗示驻守在夹沟南的马御史,柳尚书不给其粮草补给。

燕王率兵北征,途经夹沟五柳,见此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又闻不远处辛丰里乃马皇后故乡,皇亲甚多。遂决定在此歇兵休整,不仅可补充粮草,更能得到马皇后呵护,武皇亲相助。当地人说,燕王真是有福之君,三年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麦挑二旗(一棵小麦两个穗),马下双驹。燕王又让老兵回乡养老,由儿子来当兵,当地有不少人来投军。兵强马壮之后,燕王率大军拔营北征。

皇垫湖:燕王在夹沟歇兵,为不占用农田,命士兵从山上取黄士,在一片沼泽中垫基建营房,至今可见广阔的黑土地上有一大片黄土。

草场:燕王在夹沟招兵买马,见朱陈村群山环抱,水草丰美,遂在此设大军草料场,迁武皇亲族人在此看守。

李营孜:从夹沟镇南行四公里许,有一古村曰“李营孜”,是当年燕王征北后,李总兵告老在此颐养天年,青壮年多随燕王北征,至今村中仍有李总兵后人。

……

历史上有什么比较经典的不自量力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一直被夹在中、俄、日三方中间做夹心媳妇的朝鲜也开始抖起来了,1895年的《洪范十四条》宣布,宣告了朝鲜作为中国附属国近千年的关系正式断绝,朝鲜成为了名义上的独立国家。

此时朝鲜的国君,高宗李熙和闵妃眼看庞大的大清败于蕞尔小国日本手里,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大清也彻底失去了信心,虽然大清还是派了领事去朝鲜坐镇,但根本不被朝鲜朝廷认可,同一时间,朝鲜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李熙不愿依附世仇日本,转而对北方的俄国抛出了橄榄枝。

从小弟一下子成为有独立力量的朝鲜,一时间也嚣张起来了,李熙于两年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逐步加强军事武装,当时大清虽然同意朝鲜脱离,但还是希望以昔日宗主国的威势,与朝鲜签订外交条约,把握在半岛上的力量均衡,但李熙一直拖延此事,直到1899年两国才签订了《中韩通商条约》。

和以前的老大平起平坐的感觉,让李熙认为自己总算可以有所作为了,并极力消除中华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在《洪范十四条》签订的同年,就已经将明朝时期建立于朝鲜首都汉城的迎恩门拆掉,在其遗址上修建了独立门,又毁掉大清皇帝功德碑、宣武祠,改慕华馆为独立馆等等。

李熙的做法引起朝中一些老臣的反对,但志高气满的李熙根本不在乎,除了把“大清赶出朝鲜”之外,李熙还妄想着从落魄的大清手里拿点好处,依附着列强,跟在屁股后面也分杯羹。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李熙就猛刷存在感,特意致电八国领导人,慰问在战事中遇难的外交人员和侨民,还派遣官员前去天津犒劳,八国占领紫禁城后,李熙像打了鸡血一样,向八国致电祝贺。

李熙依靠俄国,暗通款曲,两国之间暗中往来不断,要瓜分大清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并经常借口挑起中朝边境冲突,1902年,李熙派李范允为北间岛视察官,李范允多次向先前偷渡进去的朝鲜移民运送军火,组织非法武装,建立官署,制造了大量的流血事件。

大清此时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对这些挑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让驻韩公使去和李熙沟通,当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沟通全部石沉大海了。更为嚣张的是,李熙居然当着大清公使的面,宣布间岛地区本就是韩国旧有国土,要大清归还,这谁还忍得了。

大清此时虽然日薄西山被犬欺了,但毕竟虎死不倒架,那容得韩国这个连主权都没有的小国瞎闹,于是大清吉林将军直接就把李范允在间岛任命的非法官员们给捉了起来,到1904年,自不量力的李范允组建了一支六千人的军队入侵延边地区,结果被延边军队一战击溃,李范允灰头土脸地跑回国内去报告了。

得知战败的李熙惊恐不安,赶忙派出使者和大清签订了《中朝边界善后章程》,中朝边界冲突才告一段落,此后李熙对外愈加收敛,对内却爆发出他作为帝王的傲气,典型的窝里横,李熙在朝鲜国内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朝鲜上下腐败成风,完全一派亡国之相。

侵清战事结束的次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大获全胜,本来就亲俄的李熙朝鲜彻底成为了日本的附庸,没有了清、俄的帮助,李熙委屈地侍奉着日本,还想着自己的乖巧能换来帝位的安稳,可日本人却不吃这一套,在1910年就强迫李熙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废了李熙,全面吞并韩国,国祚仅十三年的“大韩帝国”也就此寿终正寝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经典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有哪些

走后门,自古以来都是有风险的。

唐代诗人贺知章,他在晚年告老还乡之际,找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走后门去了。

他的诉求是:“臣有一个小儿子,还没起大名呢,想请陛下给起个名儿。这样我回乡了,一说皇上给我儿子起名了,那多显摆呀!”

这个好办,唐玄宗张口就来:“老贺啊,为人之道,最在乎的就是信义,有信义的人,一生顺遂。老贺,看你就知道,你儿子将来一定是个讲信义的人。孚,就是信义的意思,你儿子就叫贺孚吧。”

贺知章千恩万谢出来,却一脑门子郁闷,心想:“这......陛下也太逗了吧。我是浙江人,我们那儿的方言,孚是瓜下之子。我拿乡音跟家乡的人一说,我儿子不就被人叫贺瓜子儿了吗?”

这后门走得憋屈,老贺回家后,只好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提皇帝起名儿的事儿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是愁这名儿愁的。老贺的小儿子,也只能叫贺孚,叫了一辈子。

你知道什么经典历史故事可以分享

数不胜数,说几个经典的。鸿门宴.破斧沉舟.四面楚歌,杯酒释兵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召亲,赔了夫人又折兵.隆中对.七擒孟护..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四渡赤水,西安事变.抗美援朝.等等.见笑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