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_武举_武状元_考试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而状元又被分为文状元和武状元,文状元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主要就是以文化考试为主,录取的人数也会更多一点,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广,而武状元就不一样了,那么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

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

武举创立于唐代,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当时的科举制度分为武举和文举,在那个时候规定:“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也就是说,当时唐朝武科考试的项目主要有六个项目,分别是长垛、马枪、平射、步射、翘关、擎重。其中的长垛是指射箭的技术;马枪是考察在马上使用兵器格斗的本领;翘关是指抬起或者举起城门的大木栓,而这些项目大致上就是为了考察考生的体力和耐力。

另外唐朝对于参加武举的考生还会有“才貌之选”的要求,一般身材魁梧、伟岸、强健、壮实的考生优先获得好名次。在武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就是武状元,成绩稍微差点的就是武进士了。

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

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延续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建立了武举制度,但是要知道,那个时候是重文轻武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武将的地位。宋朝时期的武举要求就与唐朝的不一样了,它不再仅限于力量上的笔试,还加入了策论,其目的是为了考核考生文化水平与谋略智慧,此外还取消了臂力测试,转而更加重视骑射,而且那个时候考试所使用的弓箭,还会按照不同人不同体重来划分的。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宋朝前期,是没有武状元这一设立的,直到宋神宗时期,第一位武状元才诞生。而后到了元朝时,这武举制度被取消了,一直到明英中时期,明朝才开始恢复武举,只是那个时候对于武举也没有受到重视,其主要考核的是骑射和策论这两个部分。

古代武状元是如何考试的?考取武状元有哪些要求?

一直到万历年间,朝廷才开始加强武举,而后在崇祯皇帝的时候,朝廷又增加了举重项目,并且还对此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他们举重举的是举刀石,其刀的重量会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八十斤,二级一百斤,三级一百二十斤。石的重量也分为了两百斤,两百五十斤,三百斤三个等级。

后来到了清朝,也是比较重视武举的,清朝的武举考试分为三场,头一场是考马射,第二场考步射和技勇。而这个几场考试是在室外举行的,所以又被称之为“外场”,相对应的第三场策论考试被称之为“内场”。

总得来说,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在各朝各代是有不同的变化的,大体上又是比较相似的。而武举与文举最大的不同,武状元不仅仅要熟读兵书,还需要有一身武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