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原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王子却带领巴西走向独立_巴西_葡萄牙_摩洛哥

01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巴西是一片神秘而新奇的土地:绿茵场上的黄色战袍,热情华丽的桑巴舞,前凸后翘的迷人姑娘……总之,谈起这里的体育和文化,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词语,可要说说它的历史,您脑中恐怕会一片空白。

事实上,同拉美的其他兄弟类似,巴西也历经了殖民、独立和军事独裁的风风雨雨。不过,值得一叙的是,巴西的独立之路却与阿根廷、玻利维亚这些从战火中走出的国家有所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揭开它历史神秘的面纱。

时间转回到1500年的4月22日,这一天,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成为了第一个登陆巴西的欧洲人。他立即兴奋地宣布,这块土地归葡萄牙所有。可葡萄牙人很快就失望了:这里既不像北美那样盛产金银矿石,更没有东方特产的香料,只有随处可见的树林,可以提供丰富但廉价的红木资源。一来二去,满怀期待的航海家和淘金者纷纷离去,剩下的只有心心念念传播福音的教士们。而巴西的神奇,就在这些上帝信徒的手中诞生。

传教的同时,教士们也会考察拉美的山川地貌。他们惊讶地发现,虽然这里没有什么珍贵的矿产,土地却是出奇的肥沃,简直可以说是种什么长什么。消息传到葡国,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很快想到了生财之道。

他们横渡大西洋,在巴西大面积种植甘蔗,然后批量生产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的蔗糖,果然赚了大钱。随后,大量烟草田和橡胶林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巴西高原的每个角落。短短的几十年间,这个原本不起眼的“红木之国”竟迅速成为了葡萄牙经济的重要来源。

展开全文

02

要说贪婪是殖民者的本性,这话一点也不假。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便积极扩张军备,并于1578年以讨伐异教徒为名,向着阿拉伯人在北非的领地——摩洛哥开动了大军。

在塞巴斯蒂昂一世看来,此时的摩洛哥是内忧外患:内部王位争夺此起彼伏,外部则在欧洲和奥斯曼的夹缝中苟延残喘;而自己带着两万五千的雇佣军,还有36门大口径火炮,自然是信心满满。可这位满脑子骑士文学的年轻国王实在是低估了北非人的实力,战斗伊始,摩洛哥军便玩了个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主动撤向内地。

而葡王以为敌军胆怯,便毫不犹豫地冒进追击,进入了干燥的山区。炎热的天气极大消磨了葡军士兵的意志,摩洛哥人见时机已到,便在马哈赞河与葡军展开决战。此战中,摩洛哥轻骑兵从侧翼迂回,避开葡萄牙精锐方阵,直击战力薄弱的第二线的民兵部队和国王本阵,结果塞巴斯蒂昂一世当场战死,葡军也兵败如山倒,一半多人成了俘虏。世界上首个远海帝国就此一蹶不振,更要命的是,因为国王战死,“好邻居”西班牙迅速接管了葡国在欧洲的领土,葡萄牙灭亡了!

宗主国不在了,身在巴西的葡萄牙移民该何去何从呢?

03

进入十七世纪后,曾经诞生过哥伦布、麦哲伦等名人的伊比利亚半岛风光不再,荷兰人则成为海上新兴霸主。他们不仅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抢夺西班牙人的贸易,也想在美洲大陆上分一杯羹。从1624年开始,荷兰西印度公司开始派军队攻打巴西。虽然没了宗主国,巴西的葡萄牙移民还是拒绝放弃丰饶的土地,拿起刀枪跟荷兰人开打。大大小小的战争持续了近三十年,直到1654年,在复国的葡萄牙王室的支援下,巴西的庄园主们总算将荷兰人成功驱逐,而巴西也因此留在了天主教的文化圈中。

可以说,这场殖民地的争夺战,为巴西的独立悄悄埋下了种子。

到了十九世纪初,拿破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早已日薄西山的葡萄牙自然不是法军的对手,国土再度沦陷,王室则集体逃亡到了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直到拿破仑覆灭方才回到欧洲。而就在同一时期的拉美,北方的玻利瓦尔正挥舞佩剑,构建着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南方的圣马丁则穿行在安第斯山脉中,引领智利走向自由……风起云涌的独立战争,加之虚弱不堪的葡萄牙王室,缔造新巴西的思潮在民众中间愈发强烈。是选择血腥镇压,还是任其发展?葡国王室站在时代的分水岭上,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1822年1月,身在里约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罗给父亲若昂六世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只有一个词:“Fico!”意为“我留下”。佩德罗王子早已意识到,巴西走向独立是大势所趋,倘若像西班牙那样试图遏制独立风潮,即便付出惨重代价,也未必能收获满意的结果。

在这一年的9月22日,佩德罗王子在圣保罗伊皮兰加河畔拔剑宣誓:“不自由,毋宁死!”从这一刻起,巴西不再是葡萄牙的臣属,而成为了一个拥有自己议会,可以自行修宪的独立国家。佩德罗王子也成为了巴西王国的首位皇帝——佩德罗一世。由宗主国的王室,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殖民地的独立,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了。

04

遗憾的是,佩德罗一世虽然明晓大势,却未能理解独立自由的真谛。接下来的数年中,他罢黜原有的内阁首相,亲自任命各个地方部队司令,并在1824年颁布的首部宪法中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归于皇帝本人”。原来这位表面开明的王子,不过是想成为第二个拿破仑而已。巴西人民很快由失望转为愤怒,从里约到外省,起义的消息接连不断地送到佩德罗一世的案头。1831年4月,里约圣安娜广场人山人海,民众和官兵纷纷振臂高呼,要求独裁者下台。巨大的压力之下,佩德罗一世只得将皇位传与五岁的幼子,自己则黯然回到欧洲,数年后因病离世。

相较于父亲,新上任的佩德罗二世则显得温和宽容。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晓多国语言。与其和政客勾心斗角,他更愿意和文学家、艺术家们品茶谈心。正是在这位被赞誉为“高尚者”的皇帝在位期间,巴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公路和铁路,拥有了海底电缆,电话的使用也开始普及。甚至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佩德罗二世还顺应时代潮流,同意签署废奴宣言,并解放了自己手下的黑奴,以作表率。在他的推动下,独立的巴西向着现代文明国家大踏步迈进着。

可惜的是,佩德罗二世退位后,巴西并未迎来开明的君主,反而蒙上了近百年的军人独裁的阴霾。两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都相继开出了信息科技革命的列车,巴西却连同整个南美大陆停滞不前。南美人热情开朗的外表,难掩他们对于经济颓势的失落。可见自由之路依然漫长,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人不断求索。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