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该如何发展海洋文化你怎么看?海南为什么会单独建省_西班牙_海洋_葡萄牙

本文目录

  • 现代该如何发展海洋文化你怎么看
  • 海南为什么会单独建省
  • 郑和下西洋,语言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 为什么西班牙半岛上会有葡萄牙与西班牙两个国家
  • 演唱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歌手陈红现状如何
  • 北洋海军各级军官和士兵的收入怎样的

现代该如何发展海洋文化你怎么看

中华民族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活动的历史由来已久。华夏部落联邦时,天然海贝钱币初现端倪。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以及商周墓葬中,均有发现加工而成的贝壳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贝壳又被普遍制成项链、臂饰、腰饰等商品进行交易。唐玄宗时期,唐朝宫廷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紫檀螺钿五弦琵琶,被誉为世界海洋螺钿艺术的稀世珍品,现收藏于日本正仓院。总之,在华夏民族历史长河中,我国沿海地区的居民,从来没有缺失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文化商业活动,并延续至今。

  中华文化圈被誉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大型文化圈,包括了整个东亚环中国海地区。按照胡焕庸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的结论,占当时全国总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有四亿四千万的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96%。所以从上述两方面来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海洋文化影响的人口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换言之,当时沿海居民的海洋文化精神生活是比较丰富的,再加上内陆外来人口和海上贸易流动人口等因素,经过长时期的各种文化交汇和沉淀,中国沿海地区的文化资源具备了明显的地域性、独特性和海洋特征。可以说,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在沿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其很大程度上可以佐证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地域的文化商业活动的业态。

  当前,海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主权中的地位凸显,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显著,在国际文化竞争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海洋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全民族海洋意识和增强国家软实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了我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这为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国文化互信的角度,中国传统海洋文化正逐渐展现其文化自信与自觉。

——战略意义

  第一,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产业既是中国特色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强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其发展正是对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落实。

  第二,从地理经济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产业可以推动沿海地区加快开发利用海洋的空间维度,加大海洋服务业产值,为传统海洋产业顺利转型升级探索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

  第三,从民族文化学与民俗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产业可以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加快海上丝绸之路城市间人民的文化同源性交流,加强了解,传播21世纪新海洋观,提升沿海地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看,海洋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发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作用,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各种鲜活的题材,可以极大丰富民族文化,为形成产业规模化、链条化积蓄新的力量。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顶层设计层面。建设海洋强国和文化强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时提出,表明我国今后将在一段时期内重点支持海洋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对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重视不足。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中,顶层设计尚有不足。如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中就未见海洋文化资源如何融合其中发展的内容。

  二、财政支持方面。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并启动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战略规划”的编制。而海洋文化产业作为具有典型海洋特征的特色文化产业,尚未被纳入中央财政特色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

  三、理论层面。海洋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术基础相当薄弱,学术研究人才严重缺乏,综合性研究几近空白。

  四、国家标准方面。《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因没有海洋文化产业这个门类,还不属于海洋产业调控范畴。

  五、海洋文化产品方面。重陆轻海的传统思想导致我们的海洋文化精品佳作屈指可数,一些涉海经典作品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居多,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距离较远,贴近性、共鸣感不强。

——对策建议

  一、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特别是发展高端海洋文化产业,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主导和培育作用,强化政府的支持引导职能,制定以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为沿海城市经济特色增长方式的战略,给涉海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制定战略规划,要突出海洋文化产业的区域特征,不可千篇一律重复建设。要注意发掘本区域海洋文化的特色,对现有简单、粗放、雷同的海洋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资源整合。高端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不可盲目求大求新。

  三、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等海洋文化遗产,打造创新型海洋文化项目,利用新媒体平台加以宣传和包装,不断形成海洋文化产品的强势品牌。

  四、健全制度管理体系,特别是加快海洋文化产业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在海洋文化开发的同时注重海洋文化保护,保障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五、结合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政策,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时机,开展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海洋认知创新能力,鼓励高端人才加快涉海文化传播的国际交流合作,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海洋经济、科技与文化交叉融合的专业人才和国际人才。

海南为什么会单独建省

1987年8月24日,国务院向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建议撤销海南行政区,把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来,成立海南省。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决定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分出,设立海南省,简称“琼”,省会设在海口市。撤销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海南省直隶国务院。海南省成为最晚成立的省,海南建省的原因有:

地缘位置

台湾早在清光绪年间(1885年)就建省,海南岛比台湾岛陆地面积略小,由于与大陆又相隔着琼州海峡,交通不便导致广东省对海南似乎也鞭长莫及。 广东珠三角地区辐射到粤南湛江已属于强弩之末,难越琼州海峡。长此以往海南拖既拖广东后腿,自身发展也不方便。

海南的陆地面积虽然不大,但辖区内的海洋面积却异常辽阔——南海属于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的,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比其余三大海域面积总和还要广阔。

历史原因

汉唐以来,中原王朝通常在海南岛上设置两郡两州,元明清建省之后,海南岛隶属广东省,但是海南毕竟与广东还是不一样。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岛都是单独行政区,虽隶属广东,但是中央政府历来非常关心。民国时期,就有海南建省一说。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设置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当地发展都很快,但是经济特区与大陆相连,而且范围都较小,不利于大展拳脚。将海南岛全域设为经济特区,更有利于改革开放。


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海南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3个亿。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8倍、14.3倍、226.8倍,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在农垦体制改革、“多规合一”改革、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航权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成功举办了18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经过30年不懈努力,海南已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郑和下西洋,语言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肯定是带翻译啊,大明时期,我泱泱大国,外事相对还是比较频繁的,翻译工作也是做的比较到位的,早在朱元璋时期,南京应天府就有设会同馆,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设立隶属于翰林院的四夷馆,从国子监招生培训,专门负责翻译工作。

四夷馆下设八个语系,分别是鞑靼馆(蒙古语)、女直馆(女真语)、西番馆(藏语)、西天馆(梵语)、回回馆(波斯语)、高昌馆(察合台语)、百夷馆(傣语)、缅甸馆(缅甸语),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又增设了暹罗馆(泰语),八百馆(泰沅语)。而随着外事的逐渐增多,逐渐的又增设了朝鲜馆(朝鲜语)、日本馆(日语)、琉球馆(琉球语)、安南馆(越南语)、真腊馆(高棉语)、暹罗馆(泰语)、占城馆(占语)、爪哇馆(爪哇语)、苏门答喇馆(亚齐语)、满剌加馆(马来语)、河西馆(河西语)等等,达到十八馆之多。

郑和下西洋,扬大明国威,开通海上丝绸之路,船队两万多人,随行的翻译自不在少数,有名有姓的有马欢、郭崇礼、哈三等人,这几人精通波斯语与阿拉伯语,还有的本就是清真寺的掌教,而郑和下西洋所到国家多是穆斯林国家,这几个人都精通阿拉伯语,所以交流起来问题还是不大的。

当然也会有一种情况发生,那就是到一个地方之后,没有这个地域语系的翻译官,其实这也不难,大明时期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已经兴起,在当地找寻第三翻译还是可行的,所谓的第三翻译就是当地找寻精通当地语系以及其他语系的人,然后从郑和船队中找寻精通其他语系的人,这也用第三方语系交流,然后由此翻译成当地语系,就类似于一个说汉语的,一个说法语的,还有一个会说法语和英语的,那么就找一个会说英语和汉语的,这也就可以形成沟通了。

说明:本文原创老麦,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联系老麦。敬请关注:老麦说说,与老麦一起去探寻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为什么西班牙半岛上会有葡萄牙与西班牙两个国家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角,东部,东南部临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比利牛斯山脉在半岛东北部,比利牛斯山脉为天然界线,与欧洲大陆连接。南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对望。在这片面积约58.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存在着葡萄牙与西班牙两个国家。

事实上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伊比利亚半岛双雄经历的是同样的历史:伊贝洛人、塔尔提西奥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凯尔特人、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先后统治过这里。公元419年在西罗马帝国覆灭的过程中西哥特人涌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在此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占了伊比利亚,西哥特人残部逃往北部的阿都斯里亚山区,此后西哥特人发起了旨在从阿拉伯人手中收复伊比利亚半岛的长达8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又名再征服运动)。

公元9世纪时在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人反抗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诞生了阿斯都里亚王国,此后阿斯都里亚王国合并加利西亚形成雷翁王国。11世纪初在雷翁东部形成了卡斯提王国,1230年卡斯提与雷翁合并后仍称卡斯提王国。9~11世纪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出现了那瓦尔王国、阿拉冈王国和巴塞罗那王国。1093年卡斯提王国的特里萨公主下嫁波尔多凯尔伯爵,生下一子阿方索·亨里克斯。1128年16岁的阿方索放逐其母特里萨,随后又击败卡斯提王国的军队,在位于杜罗河下游的自家封地上建立了独立的葡萄牙王国。葡萄牙王国独立后伊比利亚半岛逐渐形成了卡斯提、阿拉冈、那瓦尔和葡萄牙四雄并立的格局,与此同时已被基督教王国挤压到半岛南端的阿拉伯人仍维持着自己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1469年卡斯提公主伊莎贝拉和阿拉冈王子斐迪南结婚,两人又分别于1474年和1479年继承王位,两国随即于1479年正式合并成为西班牙。1492年西班牙征服格拉纳达,1512年又合并那瓦尔,至此西班牙统一了除葡萄牙之外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作为卡斯提王国的继承者一直对葡萄牙的独立耿耿于怀——本以为赶走了阿拉伯人后自己可以统一伊比利亚,结果葡萄牙的独立令西班牙人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那么为什么西班牙在统一伊比利亚的过程中没连葡萄牙也一起吞并呢?这是因为这时的葡萄牙实在太过强大——1434年葡萄牙人越过了此前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最南端的博哈多尔角,开始向非洲南部进发;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打开了通往印度、中国的新航路;1497年达伽马率船队抵达印度,从此开启了葡萄牙向东方贸易和殖民的历史进程。葡萄牙通过掠夺殖民地的物资以及同东方的贸易迅速积攒起大量财富。葡萄牙通过海外开拓而迅速强大起来的现实刺激了西班牙,于是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哥伦布开始了他的远航,结果原本打算驶往印度、中国的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美洲的金银开始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1494年6月7日葡萄牙与西班牙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2200海里处的教皇子午线为界瓜分新发现的世界——界东属葡萄牙,界西属西班牙。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两个殖民帝国就这样像切西瓜一样分割世界,不过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双方在殖民地的争夺上依然积累着矛盾:本来根据《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应当属于西班牙的巴西被葡萄牙占领,而原本应当属于葡萄牙的菲律宾却成为了西班牙殖民地。

尽管葡萄牙率先开启了对新航路的探索和海外殖民活动,但西班牙却后来居上:1521年8月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多·科尔蒂斯征服了位于今天墨西哥和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在这里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1533年11月15日另一位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攻入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仅仅过去了50年西班牙就完全占领了南起合恩角、北至今日美国和加拿大边界的南北美洲绝大部分土地。1565年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宿雾岛,开始在菲律宾建立起殖民统治。1578年葡萄牙在远征摩洛哥的战争中遭受重创,于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自己有一半葡萄牙血统为由于1580年兼并了葡萄牙。16世纪的西班牙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日不落帝国,这时西班牙本土及其在全球各地的属地加起来高达19215000平方公里,统治着约47266243人口,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获得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占当时全世界总开采量的83%。西班牙为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及海外利益而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的士兵的海军,时人谓之“无敌舰队”。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此后西班牙人手中的制海权逐渐转移到英国人手中。1618年-1648年爆发了波及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原本的西班牙属地尼德兰独立并同英国联合打击西班牙,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不论陆战还是海战均告失利,从此逐渐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就在三十年战争正在进行的1640年葡萄牙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三十年战争严重削弱了西班牙的国力。事实上西班牙人一直忙着对殖民地的掠夺,却忽略了自身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改革;与此同时西班牙过分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往往在欧洲争霸的过程中以宗教信仰划分敌我阵营,而缺乏务实的外交风格。很快新兴的荷兰、英国、法国就取代了西班牙的欧洲霸主地位,大航海时代盛极一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被人讥讽的“欧洲病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成功扮演了背景板的角色,国际外交的话语权彻底与其无缘了。

演唱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歌手陈红现状如何

当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时,不知又忆起多少人童年的回忆和漂泊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的想念之情。

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正是歌手陈红,或许提到陈红的名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位演艺圈颇有“最美”之称的演员陈红,也就是陈凯歌的妻子。

曾经我也感到纳闷,演员陈红还演唱了《常回家看看》?我说怎么看都不像呢,原来还有另一位军旅歌手陈红啊。说起来也是挺有缘分,她们两还是同龄人,难免会让人有些误解。

歌手陈红曾因《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

歌手陈红她1968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从小就喜爱唱歌的陈红,对于歌曲演唱可是非常的有天赋,在1987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

凭借出色的演唱,在1989年,还在读大学的陈红,就开始登上春晚的演出,当时她独唱一首歌曲《单程车票》,21岁的她就有发展,确实挺让人羡慕的。

此后,陈红推出了很多歌曲,也常出现在春节晚会和各大型晚会中演出,春节晚会的演出可不少于10次。曾在春晚中和孙浩演唱过《中华民谣》,和蔡国庆一起演唱过《喜乐年华》、《常来常往》。

当然,最经典的莫过于由她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当时可是被广为传唱,记得是童年磁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首了。而歌手陈红也因此红遍大江南北。

在99年的春节晚会中,陈红还和蔡国庆、江涛、张迈一同合唱《常回家看看》,当时的晚会上,听到这首歌曲可是非常的温暖动人啊。那个年代提及歌手陈红的名字,谁人不知呢。

曾事业巅峰期,为了爱情而退隐

在98年代和本世纪初,歌手陈红的名气可是非常的响亮,然而就是在事业最为红火时,选择了嫁给富商李军,并在第二年生下一儿子,可见纵使陈红当时那么红火,却也非常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庭。

在结婚后,陈红也曾淡出荧屏一段时间,直到2003年,陈红被邀请参加春晚的演出,她才借此出版了一首《常来常往》再现歌坛。

此后,陈红还出版了多部专辑,也参加了许多晚会演出,还常以公益形象大使的身份参加众多公益慈善晚会。

在2009年,陈红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事业上算是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而且这几年,陈红演唱的歌曲也更多的向公益、军旅方面靠拢。

原本陈红事业上一帆风顺,家庭上也挺让人羡慕的。然而,在2013年却传出陈红丈夫出轨一事,这事一出,第二年,他们离婚了,结束了长达近14年的婚姻,让人甚是感慨。

从歌手转向纪录片拍摄,如今渐渐淡出荧屏

其实,在2011年开始,陈红就开始从歌手转向幕后的趋势,那时开始担任编导的职务,拍摄一些纪录片,像《先锋本色》、《走向海洋》等等纪录片就是陈红担任用编导、总制片的。

这几年,陈红的荧屏出镜率明显少了许多,只是偶尔会参加一些晚会的演出。记得去年,央视七套《回家过年》主题春晚中,陈红再次唱响《常回家看看》,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此外。去年初陈红还参加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当时还和孙浩、蔡国庆再次演唱了《中华民谣》和《喜乐年华》等歌曲,还原当年的春晚情景,歌声依旧,气质犹存。

如今的陈红,相比于当红时期,出镜率明显少了许多,不过,偶尔还是会参加一些演出。前段时间,她还推出了《常回家看看,舞动洛杉矶、陈红健康舞》的话题,也算是推广公益健康舞吧。

我们看到51岁的陈红,剪着短发,唱起歌、跳起舞来依旧年轻美丽、活力四射,保养的也是特别好,想来生活还是过得不错的!

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关注,更多精彩娱乐资讯第一时间与您共享!

北洋海军各级军官和士兵的收入怎样的

北洋海军是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建设的第一支近代化海防力量,曾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数据来自纪录片《走向海洋》)作为中国第一次努力接轨世界的近代化海防力量,有关北洋海军建设覆灭的历史一直是国内外历史,军事爱好者研究的焦点。

中国近代海军建设,以悲剧开始,又以悲剧结束(下面开始分析当时的历史)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小皇帝同治继位,因年幼无力,慈禧与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辅佐政事,清朝进入了女人当家的时期。

1884年马尾海战,法国海军与中国福建水师打仗,仅仅用了40分钟,福建水师便全军覆没。

这无疑是对清政府的个巨大的刺激,这时李鸿章站出来主持大局。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把海军搞的有声有色,世界上都排名靠前。

这支海军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满员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那恐怕只有李鸿章自己最清楚了。

参海军由古至今的标准要求都很高,选拔上极其严格,不仅要奋勇向前,不畏生死,还需要懂得航海的技巧。当然这样的人才是很难寻觅的,所以李鸿章不惜重金来吸引各路人才!

那北洋海军的薪水到底有多高呢?

军官的年薪分为两部分:一是“年俸”,二是“船俸”,也就是基本工资和年底分红。根据记载,大概的标准为:据有人粗略估计,那时的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50-220元。

海军提督一年收入大概为8400两白银。

海军总兵一年收入大概为3960两白银。

海军副将一年收入大概为3240两白银。

海军参将一年收入大概为2640两白银。

这跟其他军种比,多个两三倍。而且不止如此,还有油水捞!

海军不仅军官工资高,就连士兵的也是不低的:

一等水手月薪为10两白银。

一等炮目是20两白银。

鱼雷匠月薪为24两白银。

电灯兵月薪为30两白银。

岸上勤杂人员月薪为3两白银。

那段历史我们都已经清楚了,即使官兵们的薪水再高也逃脱不了北洋海军全军覆灭遗憾。

所以强大的军队可不仅是待遇的丰厚,有战斗精神、战斗力,能打胜仗才是关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