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执导契诃夫名作《海鸥》 时隔三十余年如何重新诠释经典?_海鸥_契诃夫_北京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实习生 黄艺南

“我也很期待,想知道自己的习作,能不能得到观众认可,能不能得到契诃夫认可。” 濮存昕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海鸥》是自己退休之后送给北京人艺的最后一个礼物。

4月6日,北京人艺今年第二部新排作品——契诃夫名作《海鸥》举办媒体见面会,导演濮存昕携一众青年演员及主创亮相,解读了这部作品在舞台样式、导表演方面的艺术特点,并现场带来了剧目片段展示。

《海鸥》这部创作于十九世纪末的作品,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被多次搬上各国舞台。1991年,时任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叶甫列莫夫应邀在北京人艺执导该作,濮存昕出演男主角特里波列夫。

此次重新演绎经典与1991年的版本有何不同?濮存昕说,“《海鸥》有无数个版本,这一版源自我们内心的直觉。”

濮存昕。

如何再现契诃夫表达与哲思?

濮存昕:呈现喜剧“本源”

时隔三十余年,再次演绎这部作品,对于为何选择《海鸥》,濮存昕表示,经典名作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养分应该被全世界共享。

在他看来,中国剧院演绎契诃夫的戏还太少,对契诃夫的认识和表现仍然不够。“我们一方面在抓原创作品,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用经典剧目去提升剧院的创作品质。”

契诃夫曾表示《海鸥》是一部“四幕喜剧”,但用一种内敛的喜剧精神来观照生活中的悲剧情境,让人感觉上像悲剧,思考起来却是喜剧。置身契诃夫风格的戏中,如何把握作品中被隐藏的激情、爱情、嫉妒、憎恨?

从演员到导演,濮存昕表示,这次他用上了四十年舞台创作的经验和积累,将艺术经验、总结与思考都放进了作品当中,希望让观众看到北京人艺版全新的契诃夫话剧。

展开全文

“首先要保证戏剧整体风格是轻快的,不要拖沓。”他还认为,契诃夫戏剧中的思想和性格冲突是喜剧的“本源”,而不是靠“搔首弄姿”达成喜剧状态。

话剧《海鸥》排练现场。

如何演绎中国版《海鸥》?

把角色传递到观众心里

“无法还原原貌”是当代排演契诃夫的一大困境,这甚至影响了契诃夫走入当代甚至未来的渠道。面对这一挑战,北京人艺将《海鸥》的剧本进行了二度处理,既在文学上保留契诃夫的语言魅力,又更加符合中文听觉习惯。舞台样式选用精炼、简洁的风格,让古典和现代产生交汇。

如何打造北京人艺版契诃夫,也对演员们提出了挑战。饰演作家特里果林的李劲峰表示,《海鸥》是自己第一次排演的国外经典,之前在北京人艺演绎的生活戏和北京戏多一些。他说,自己需要在台词处理上调整状态,寻找另一种方式。

对饰演伊琳娜的孙翌琳来说,努力在舞台化的表演技巧和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之间探索平衡。“话剧是需要舞台化表演艺术技巧的,但还要追求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把角色传递到观众心里。”

如何解读契诃夫戏剧?

“在戏剧里实现涅槃”

濮存昕已多次出演过契诃夫戏剧,包括《海鸥》《三姐妹》《伊万诺夫》和《天鹅之歌》。他表示,真诚,是解读契诃夫戏剧的关键。“每个人要带着对世界最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海鸥》有无数版本,这一版源自我们内心的直觉。”濮存昕说,契诃夫剧中深刻的精神内涵,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人类的爱与悲悯,都隐藏在一片生活中。他认为,契诃夫认识生活的角度永远值得学习,如何看待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

演员李小萌在《海鸥》中扮演在困境中寻找自我的女孩妮娜,她用“既幸福又痛苦”来形容排练创作的过程。在她看来,妮娜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角色,即使头破血流、粉身碎骨依然奋不顾身去寻找生命的答案。“在寻找角色表达的同时,我也在寻找自己的表达,像妮娜一样在戏剧里实现了涅槃。”

话剧《海鸥》排练现场。

为何不用“老演员”?

以新鲜力量呈现青春版《海鸥》

用经典作品培养演员、滋养演员是北京人艺的传统,此次全青年阵容的《海鸥》延续了这一传统。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在介绍《海鸥》时说,“这部戏坚持不用老演员,就是要培养新人,让老演员把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他表示,《海鸥》班底是一个很年轻的集体,希望以年轻的新鲜力量,呈现给观众一个青春版的《海鸥》。

对于“以老带新”的传统,濮存昕深有感触,他回想起40年前还是年轻演员时,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支持和包容。对于青年演员的表现,濮存昕充满期待,同时也给予了足够的创作空间,“你大胆来演,像风筝一样随便飞,我来做你的那根线。”

《海鸥》将于5月1日亮相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今年北京人艺的剧目安排,将突破历年新来剧目数量,多部新作陆续与观众见面。“希望可以拿出更好的演出质量,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看到属于北京人艺的全新契诃夫。”濮存昕说。

话剧《海鸥》海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