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应该如何贴谁在左,谁在右?玄武门事变后,如果李渊抗拒李世民,尉迟敬德会怎么做_李渊_李元_门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尉迟敬德  李渊 李元 门神

本文目录

  • 武将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应该如何贴谁在左,谁在右
  • 玄武门事变后,如果李渊抗拒李世民,尉迟敬德会怎么做
  • 尉迟敬德单身匹马就敢逼宫了,难道皇宫里就没有护卫拦他吗
  •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 如果李渊让秦琼站在太子一边,李世民尉迟敬德能杀掉建成元吉吗

武将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应该如何贴谁在左,谁在右

这个问题小时候困扰了我很久,后来就简单的知道两位武将对脸贴就可以了,这也不算错。不过其实秦琼和尉迟恭是有固定的位置的,尉迟恭在西(左),秦琼在东(右),请看具体分解:

门神的种类

门神,是年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

门神分很多种,有驱邪类的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有祈福类的福禄寿三神;有宗教类的各类门户神明;当然我们最常见的是武将类,手持武器,可以镇住恶魔和灾星从大门而入,武将类中又以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最受欢迎。

秦琼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是隋末唐初著名武将,唐朝开国功臣。由于小说演义的广泛传播,二人早已在民间家喻户晓,成为极受欢迎的门神人物,那么在贴门神时,二人到底有没有固定的位置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门神要对面而贴,反之左右贴错了就成背对背了,像互不理睬对方的样子。广东俗语称这种情况为“贴错门神”,寓意两人之间有芥蒂,互相不搭理。

其次,在购买门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秦叔宝是白脸,尉迟敬德是黑脸,偶尔也有红脸形象。我们拿起门神的时候,尉迟敬德应该是面向右边的,秦叔宝应该是面向左边的。另外,粘贴的时候,尉迟敬德要贴在门的西(左)侧,秦叔宝要贴在东(右)侧。

与左右尊卑无关,主要因为尉迟敬德是山西人,而秦叔宝是山东人,门一般朝南,所以东秦叔宝,西尉迟敬德。

玄武门事变后,如果李渊抗拒李世民,尉迟敬德会怎么做

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李渊,理由有二:

(一)此时尉迟敬德已经杀红了眼,从前备受太子党们打压,今日好不容易到了出口气的日子。平时在战场上豁出性命砍杀的最多就是敌方的将领,今天抡起刀子就剁了一位王爷,甭提多过瘾了。此时李渊如果不听话,估计尉迟敬德极有可能头脑一热,就直接一刀子砍了过去。

(二)李渊如果不答应不仅仅为难的是尉迟敬德,更是为难的是李世民。作为一个贴心武将,时刻要为主子李世民排忧解难。那么李渊极有可能被尉迟敬德直接杀了,毕竟刚才自己已经杀了一个齐王李元吉,主子已经杀了太子李建成,此时也不在乎再杀一个,已经骑虎难下了。

会将难题留给李世民,理由有二:

(一)李渊毕竟是李世民的老爹,更重要的是当今皇帝。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可以说是他们先谋杀秦王李世民,杀皇帝那就是造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让谁死,谁就得死。当然李渊即使让尉迟敬德去死,敬德当然不会听从命令,但是让他杀皇帝却未必敢。所以,只能将难题留给秦王李世民了。

(二)李渊是李世民的老爹,这次政变归根结底是一次皇位争夺,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基本已经为李世民当皇帝扫清道路。李渊配不配合,已经改变不了大局。何况当皇帝毕竟是李家的家事,作为外臣已经陷入够深了。将问题留给李世民,以李世民的才能肯定比敬德处理的更好。

尉迟敬德单身匹马就敢逼宫了,难道皇宫里就没有护卫拦他吗

尉迟敬德肯定不是单枪匹马闯皇宫的,必定是经过一场血战才到李渊面前。

我个人毫不怀疑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过程的史书记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把自己的无奈、被迫甚至委屈浓墨重彩描述,并丑化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些内容都可以无视,但一些关键节点是可信的,比如李渊交权了,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无中生有或者颠倒黑白的。

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时候尉迟敬德带了70骑兵出现,尉迟敬德杀了李元吉。是尉迟敬德还是李世民杀李元吉并不重要,我们只知道李建成、李元吉在玄武门内被杀,人头被砍了下来(有学者认为70骑兵是史书记载有误,应该是最初埋伏的十人中的七人,我个人认为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唐代骑兵,这只能算轻骑兵)

史书中下一个记录就是李建成的护卫将领薛万彻等人发现情况不妙,开始向玄武门守将要人,无果后回去调集了2000人的李建成私兵开始攻打玄武门。之后战斗很激烈,玄武门守将有二人与薛万彻等人对攻并战死,流矢都射到了内宫。等薛万彻发现无法攻破玄武门后,准备掉头去攻打秦王府。

这时,尉迟敬德才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出现在玄武门。见此情景,薛万彻等人士气崩溃,士卒逃散,李世民才取得全面的胜利。

这就说明: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到尉迟敬德拿着人头出现在玄武门,中间有一段时间的空白期,至少一小时以上。这段时间尉迟敬德和70骑兵在做什么?这是所有史书中都没有记载的内容。同时,李世民这一小时中也失踪了,并不在玄武门。弄清这一小时李世民、尉迟敬德在做什么,整个玄武门之变的链条才能完全打通。

根据史书记载,李渊是在皇宫内苑湖中的船上被尉迟敬德找到,尉迟敬德披甲持矛站到了李渊面前,逼迫李渊交出长安军队的控制权。李渊同意后,尉迟敬德才拿着李建成和元吉的人头出现在玄武门。

我个人分析:这一个小时,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带着这70名全副武装的骑兵,突袭了李渊当时所在的位置。

当天,李渊本来是想组织宇文士及、封德彝等一批大臣审理一个大案,是李世民头一天举报李建成、李元吉秽乱后宫案。如果举报属实,建成的太子位必定不保;如果举报不实,李世民就是个拨弄是非的小人,再无问鼎可能。那些大臣已经就位,围绕在李渊周围。

那么,在游船上可信程度就比较低了,这不是一个足够庄重审理案件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李渊的三个儿子、涉及到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涉及到打下大半个中原的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会议地点应该在太极殿,或者某个平时李渊议事的中小型宫殿。

但是,宇文士及、封德彝是李世民的内应(从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就能看出来),可能在李世民发动之后,这些人建议李渊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到某个城门驻军军营中,这样更加安全。或者李渊的安全守卫本身是有预案的,有警之后就要按预案转移。

但转移需要时间,而且转移过程是从深宫内部出来,经过一些相对开阔的场所,这样就给原本固若金汤的皇宫内部防卫体系留下一些薄弱环节。

而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的七十骑兵就抓住了这个瞬间,一路突进杀到了李渊面前。久经战阵的七十名骑兵精锐,对抗数百数千名分散的、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毫无准备且以步兵为主的皇宫内卫,带队的人是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还有勇冠三军、嗜血成性的尉迟敬德为冲击箭头,小小的长安皇宫完全可以被凿穿。

李渊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我相信即使他身边有二三百人保护,面对七十名成锋矢阵准备向他冲锋的精锐骑兵,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大喊“住手!”,否则被马踩死都不冤枉。于是,李渊就是这样才给了尉迟敬德披甲持矛站在面前说话的机会,长矛的矛尖上必定还有鲜血滴下。

(这才是唐代披甲重骑兵)

总之,这是一个典型的战术突击行动,在一个很熟悉的场所(李世民必定有长安皇宫图纸),行动目标路线可以预测,还有足够的情报支持,再加上精锐骑兵的在小范围的强大突击力,就把这个本来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千古一帝、天可汗李世民的最后一次亲自战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并取得了全胜。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尉迟敬德是唐朝名将,咱们过年时贴的右门神,左门神是秦琼。他是李世民的肱骨之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一生戎马生涯,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杀死李元吉,帮助李世民胁迫李渊退位,其功劳有目共睹,后被李世民封为右武侯大将军。

尉迟敬德其人其事

尉迟敬德生于585年,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人,他自小以打铁为生,所以长的黝黑高大、孔武有力。

当时正值隋朝末年,兵荒马乱,尉迟敬德为自己打了一副”子母”钢鞭,给老婆留下了一只钢鞭,作为未出生儿子的兵器和相认的信物。随后买了一匹乌骓马,辞别妻子投了刘武周的军队。

隋末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烟尘纷纷造反,唐国公李渊趁机夺取了隋朝天下,建立了大唐。

武德三年,刘武周会同宋金刚在山西介休和唐军摆开了战场,当时带兵的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叛军刘武周和宋金刚已是强弩之末,作为他俩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也无力回天,战争打的就是士气,叛军士气低落,这就注定要失败。

果然山西门一战,刘和宋大败,二人带着残兵败将逃亡突厥,突厥国王怕收留二人得罪李渊,果断杀了二人。

尉迟敬德收拾残兵败将坚守介休,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勇猛出众,就派人进城劝降,尉迟敬德一想,“领导”都死了,再坚持也没有意义了,于是率军投降了李世民。《隋唐演义》书中是秦琼用“三鞭换两锏”之计收降了尉迟敬德,这是说书艺人杜撰的。

尉迟敬德投降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其他将领表示不满,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有的将领就说,尉迟敬德早晚会反叛的,李世民坚信自己没看错人,对这一切置若罔闻。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唐军征讨王世充,这次将领们旧话重提,说小心尉迟敬德阵前反戈一击,毕竟他和王世充有交情,有的将领甚至要把尉迟敬德关押起来,李世民力排众议,命尉迟敬德为先锋,并对尉迟敬德说“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任,我不会听信谗言迫害忠臣良将的”尉迟敬德感动的热泪直流。

人的忠诚是由信任开始的,尉迟敬德得遇明主是他的福气,何尝不是李世民的福气呢?

在和王世充两军对阵闲暇之余,尉迟敬德陪着李世民去山上打猎,此时王世充手下的大将单雄信看到了机会,带着少量人马悄悄靠近了二人,出其不意攻击李世民,想把李走马活擒。

此时尉迟敬德驱马挺槊大吼一声“休伤我家主人”,一枪把单雄信挑于马下,威逼单雄信的随从退后,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了重围。事后李世民感慨说道:“上天验证了我的看法”,假如尉迟敬德反叛,当时是绝佳机会。

尉迟敬德善使马槊,他的绝技就是空手夺敌人的武器,也就是说,他能一枪刺死敌人,敌人未必能刺到他。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也善使马槊,他知道后很不服气,李世民就安排二人比试比试。尉迟敬德把马槊头上的刀刃取了下来,目的是怕伤到李元吉。他对李元吉说,你的就不必取下来了,反正你也伤不到我。

李元吉挺槊便刺,尉迟敬德左闪右躲,他始终刺不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夺了李元吉三次马槊,李元吉彻底服了,但从那时起,就忌恨上了尉迟敬德。

技不如人,不服不行。玄武门政变时,尉迟敬德和李元吉再次交手。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见大事不妙,二人拨马就跑,李元吉回身射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了哥哥李建成。

李世民拍马就追李元吉,李元吉的马被射倒,李世民上前要杀李元吉,结果被李元吉反制,李元吉用弓弦要勒死李世民,在这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再次救了李世民,他及时赶到,一槊要了李元吉的命。随后割下头颅,尉迟敬德手提李元吉的头颅,对太子的军队喊道:“你们主公被我杀了,只要投降既往不咎”太子的部队瞬间被瓦解了。

尉迟敬德无论是对大唐还是李世民本人都功不可没,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尉迟敬德不吃老本又立新功。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认为李世民刚刚称帝,国内不稳,矛盾突出,此时想趁机进犯中原。突厥颉(jie)利可汗带兵二十万犯唐边。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带兵迎击,结果唐军大获全胜。尉迟敬德因功封为鄂国公。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被李世民训斥

有道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尉迟敬德虽然功高至伟,但他是个粗人,功成名就后不知检点,尤其是在朝廷内部,他和一些文官尿不到一个壶里,比如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元勋,他看不上这些人,同样这些有头脑的看不起他这个大老粗。于是矛盾重重,李世民没办法就下放尉迟敬德为地方官,让他做了同州刺史。

贞观六年(632年)七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宫中摆酒宴,邀请了一些重臣参加,同州刺史尉迟敬德也在被邀请之列。他高高兴兴来到了京城。到了宴席前,他发现有个不认识的人坐在了他的上位,他勃然大怒,上前质问那人,“你小子何德何能敢做我的前头?”那人吓蒙圈了。

这时坐在他下位的任道王李道宗出于好心劝解,李道宗是皇亲国戚,他是的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

此时尉迟敬德不知哪来的火气,对劝解的李道宗的脸颊就是一拳,大家想想看,尉迟敬德是武将,又是打铁出身,这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珠子打飞,幸亏李道宗手疾眼快,生生把眼珠子用手按回去了。

一时之间宴席上的人惊呼逃走,只剩下李道宗和尉迟敬德二人,好好一顿饭让尉迟敬德搅黄了。李世民来后,顾不得其他,急忙让人护送李道宗去御医处看病。

此时尉迟敬德傻叉了,知道自己闯祸了。李世民把他叫到宫里,君臣二人座下后,李世民还没开口,尉迟敬德一五一十讲了自己干的混事,最后求太宗网开一面。

李世民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朕读史以来,对刘邦屠戮功臣的做法十分反感和不解,朕觉得既然天下已定,就应该和功臣共享荣华富贵,朕可保你子孙富贵,但是你却居功自傲,屡屡犯错不知悔改。现在我才理解刘邦为什么杀功了,韩信和彭越这些人被杀难道都是刘邦的错吗?有你这件事我明白了许多,我也理解了许多刘邦的难处。我不想效仿刘邦,希望你引以为戒,不要到时候追悔莫及。

一番话吓坏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汗透衣袍,急忙跪倒在地,“谢主荣恩、以后再也不敢了”。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尉迟敬德接受教训,辞去了官职,在家中养花种草,和妻妾喝酒取乐,不问世事。16年没出过门。最后他以74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尉迟敬德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网络配图,侵权必删,欢迎点评和留言】

如果李渊让秦琼站在太子一边,李世民尉迟敬德能杀掉建成元吉吗

如果李渊让秦琼站在太子一边,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联手,也未必杀得了建成元吉。综合史料来看,李渊是把李建成当做政治家来培养的,所以一直把太子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只有当李世民实在摆不平刘黑闼的时候,太子建成才亲自出马,李建成一出马就用攻心计打赢了,这才让秦王李世民感到了威胁。因为是当做政治家培养,所以李渊并没有把当时的顶尖悍将秦琼程咬金等人配属给李建成,只有个瓦岗旧部魏征帮着出谋划策,但不管魏征多么足智多谋,真动起手来还得靠秦琼那样身经百战威望极高的悍将,魏征什么都算计到了,就是没算计到自己这些人马根本就打不过李世民集团的尉迟恭程咬金。  

如果李渊把秦琼派去保护李建成,那么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几分胜算?按照新旧唐书等正史记载,秦琼似乎有一种任何人都难以抗拒的人格魅力:目空一切的大隋骁将来护儿,谁都瞧不起,但偏偏对秦琼格外礼遇;齐郡通守张须陀仗着老乡关系招揽了秦琼,也是让他建牙开府当了正六品的建节尉(有人说是建衙而不是建牙,那是不懂古代官制,建牙,指的是树立自己的牙旗,有了完全归自己指挥的部队);秦琼投奔瓦岗,李密做梦都会笑醒:“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王世充得到秦琼,也是马上加封龙骧大将军。可以说无论是英雄来护儿张须陀还是枭雄李密王世充,都难以抗拒秦琼的人格魅力,李渊更是恨不得把自己身上肉割下来给秦琼吃。  

  秦琼在瓦岗军的时候,最骄傲的单雄信开怀畅饮之后手舞足蹈:“咱们现在天下无敌了,因为秦叔宝来了!”言下之意就是“放眼天下,我可能就打不过秦琼”而军人世家出身(没卖过私盐,善使马槊而不是大斧)的程咬金,更是只听秦琼一个人的话。如果秦琼归属太子建成,程咬金就不会给李世民出主意了,如果太子建成手下有魏征出谋划策,程咬金当机立断,再加上秦琼的悍勇无敌威名赫赫,那么尉迟敬德宁肯回家打铁,也不肯在玄武门跟秦琼对阵——被秦琼打得心里有阴影。  

  但是李渊一招失措,致使太子建成满盘皆输。李世民之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笑到了最后,实际是军事家打败了政治家,刀把子打赢了笔杆子,而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秦琼秦叔宝,李渊如果用好了秦琼,或者让秦琼独立带兵,或者让秦琼归属太子建成,那么也就不会发生一天之内两个儿子十个亲孙子被杀的惨剧了——李世民毫不客气地一股脑砍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