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的主人公(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_班门弄斧_鲁班_成语

本文目录

  •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
  • 成语“班门弄斧”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鲁班

班门弄斧成语出处是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成语解释: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成语“班门弄斧”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来自战国时期鲁国人名叫:鲁班。鲁班由于制作的器具栩栩如生,可以把死物雕刻成像会动的生物。这样精湛的技巧,被人们称作为“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巧人”以及木匠的始祖的称谓。
喻意就是:还没有成气候的学者狂妄自大,以为自己不可一世,就在鲁班门前显摆自己有多么大的本事,结果鲁班一出场,自以为是的学者惭愧自如,搞得自己无地自容。
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谦虚,不要总是自以为是,并且要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不要总在人们面前耍起大刀吹嘘自己有多大本能,要时时刻刻提防有“关公”和“鲁班”这样的能人出现,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遭人笑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