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负责情报工作的,民国时期的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_军统_中统_特务

简单地说,中统主要负责党务情报工作,军统主要负责军事情报工作。这两个机构共同组成了国民政府的特务系统。

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两者的业务范围划分不清,两个机构的职权高度重叠,常常出现暗斗,甚至火并。

就像两个人都在一个锅里抢肉吃,难免不发生矛盾。关于这一点,电视剧《潜伏》中就有多处细节展现。

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办事效率,甚至经常贻误战机,被我方反将一军。

陈立夫(右)、陈果夫(左)

中统与军统的矛盾是国民政府中派系的斗争

中统背后的老大是国民政府的CC系,也就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军统的老板是戴笠,他直接听命于老蒋,根本不鸟二陈。

在最初的国民政府中,蒋校长的地位并不高,经常受到汪精卫等人的轻视和排挤。多亏有了陈家兄弟的鼎力相助,蒋校长才能爬上国民党一把手的宝座。

中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老蒋政府在1927年5月成立的“清党委员会”。陈立夫为第一负责人。在老蒋的疯狂迫害下,我方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转到地下,隐藏起来。

1928年,老蒋与陈氏兄弟合谋成立了“党务调查科”。后来升级改组为“党务调查处”。

职责有二:一是针对国民党内的斗争,搜集情报。二是搜查、清剿我地下党成员。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陈立夫逐渐成长为了心狠手辣的特务头目,老蒋的得力干将。

与此同时,老蒋军队里的“参谋本部第二厅”也成立了特务处,专门从事暗杀活动。其骨干成员由原先戴笠领导的“力行社”组成。

面对老蒋的步步紧逼,我们只好被迫成立了“中央特科”,专门对付老蒋的这个特务组织。

展开全文

1938年初,老蒋扩大了自己的特务组织。将cc系的原班人马独立出来,组成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内部代号:一处。

同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主要由戴笠负责。这就是老蒋的特务组织“二处”。

老蒋还单独搞了一个特务机构,特检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要从事全国往来的邮电信息检查。也被称为三处。

戴笠

老蒋之所以搞这么庞大的特务组织,从侧面反映出了我方地下工作十分出色;另外一个考虑是,借机制衡一下“CC派”。这与明朝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类似。

相同的历史情节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上演,只不过这次是在国民政府内部。

老蒋本想通过戴笠制衡“CC系”。没想到戴笠却野心勃勃,私底下搞小动作,成立了警坛社”的秘密组织。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戴笠企图扩大自己的权利,大有尾大不掉之势。老蒋打算裁撤军统。但是戴笠却委婉地拒绝了。

老蒋气得拍了桌子,骂了娘。电令戴笠火速飞回重庆述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发生了。

戴笠回重庆,为什么要中途拐个大弯去上海?

两个特务机构最终命运

1946年3月17日,军统头子戴笠的专机从青岛飞往上海的途中失事,他摔死了。

对于这则消息,美联社是这样评价的:

中国秘密警察头子,中美合作组织首领,传奇性十足的戴笠死了。他的死与他活着的时候一样神秘。

很快,老蒋就下令改革中统和军统。事后看,改组后的这两个系统基本职能不变,只是裁减冗员,精简了机构。

其中,中统挂在党务部门名下,改名为“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军统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

结尾

抗战之后,老蒋与四大家族中的“cc系”,与戴笠矛盾越来越深,直接表现就是军统和中统的改组。军统与中统之间的矛盾却更深了。这虽然达到了老蒋制衡两派的目的,但是内耗严重,致使国民政府的谍报系统漏洞百出,直接导致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