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绝食7天圆寂,坐缸千日“修成正果”,肉身不腐失去女性特征_比丘尼_仁义_佛法

引言

博爱者,人生最贵之道德也。人之所以能为人者以此。

——蔡元培

我们的国家一直以来对各国习俗与文明都是博采众长,对不同的文化与信仰都有着高度的包容,而其中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广褒的土地上,也让无数的国人在了解佛教之后,受其教化,感其佛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近代史上就有一位比丘尼绝食7天圆寂,坐缸千日“修成正果”,肉身不腐失去女性特征

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虽然现在很多人知道佛教,但是要说到多么深入了解却算不上,很少人知道佛教受戒体系中有着比丘与比丘尼等体系,而比丘便是僧人,而比丘尼说的便是尼姑,虽然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在古时候受戒对尼姑来说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个时代断发如断头,对女性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在晋朝才诞生了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她受戒时24岁,根据佛教经典《大爱道比丘尼经》记载,当时的她为了成为比丘尼,也是历经重重阻碍,最后发誓坚守八敬法,当时的智山法师感其决心,才为其受戒。

也正是有了净检法师作为比丘尼的先行者,也才有了后来许许多多受佛法感召的女性陆续成为了比丘尼,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有这样一位比丘尼,绝食7天圆寂,坐缸千日“修成正果”,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肉身,她就是仁义师太,俗名姜素敏。

姜素敏出生在中国佛教发源地之一江苏,她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因此在她孩童时期并不需要辛苦劳作,而她的父母也是对其十分宠爱,加上家中十分富足,将姜素敏当作大家闺秀培养,琴棋书画的教导一样都不落下,但是这些对于当时的姜素敏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加上出生在一个遍地佛法的江苏,她的家附近就有很多的寺庙,这时候的姜素敏就已经表现出对佛法佛经的浓厚兴趣,甚至在7、8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通过听和尚念经而熟练背诵各大佛教经书,然而姜素敏的父母对此毫无察觉

展开全文

她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非常正统的传统教育,姜素敏的父母对她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姜素敏可以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文化礼仪,未来成为一个大家认可的闺秀,在成年之后就可以早日许配好人家。但那时候的姜素敏就已经有着自己的不同想法,一方面是她对传统的四书五经完全没有兴趣,琴棋书画虽说不排斥,也谈不上喜欢一词。在她年仅7、8岁的时候,姜素敏就到附近的寺庙中去听寺庙和尚念经,这里的经书比父母要求她读的“经书”完全不同,但是却十分的吸引她,因此不过几年的时间,对于大悲咒金刚经等佛家经书,姜素敏在听诵之后就可以能够熟练背诵,而这一切,姜素敏的父母还没有察觉。

10年之后,姜素敏决定学习中医研究针灸之法,在学习中医针法之余,她对佛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她自己也在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佛法的魅力,虽然没有正式出家,但是父母也慢慢了解到她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与志向,见她如此坚决,也慢慢的开始接受这件事。有了父母的认可,姜素敏在1940年的秋天,就来到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正式受戒,成为了一名比丘尼,法号仁义,也就此仁义时态开始了自己修行佛法的生活。

仁义师太在正式受戒成为比丘尼之后,她的佛法虽更有精益,但是她对中医的学习并没有因此放下,在出家两年之后,仁义师太就考上了当时沈阳的中医学院,在这里系统性的学习了中医针灸4年,也就是在她学习期间,中国就已经开始了战乱,入佛门的她放下的是对世俗的执念,但是对家国她依旧有着自己的挂念,也希望自己在将来能够为国家做贡献,因此在医术一道上十分刻苦。

她在结束医学生涯之后,中国虽然已经结束了内乱,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面临西方各国的围堵封锁,并没有就此安全,后来爆发朝鲜战争,无数志愿军前往朝鲜战场与当地的人一起抵抗敌人,也就是在这次战争爆发之际,作为僧人的仁义师太以医者的身份,参与到这次朝鲜战争中去。

从1951年抵达朝鲜一直到战争结束,仁义师太都一直未曾离开,也就是在这里她用自己的医术为我方军队做治疗,虽然她本只是一名后勤医务人员,但是她在战争中却数次冲向战场,为了及时的治疗更多的伤员,她并没有在枪林弹雨中退缩,而她曾经被父母当作大家闺秀培养,因此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裹脚了,小脚的她,本身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十分不便,在战场中更是给她带去更大的困难,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小脚的问题,退居二线,而是勇敢的冲向前线,也就是在这样不畏生死的战争,在她的左手上留下了一个无法消除的枪伤。

在战争结束后的她,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僧人就回归到寺院中修行,而是在1953年之后几年,先从通化206医院再到沈阳大南关联营中医院,后来又到环城卫生所,辗转于各地医疗所救治伤患,而她也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自己修习佛法的志愿,一边救人一边学习佛法。

医者与僧者的双重身份一直坚持到她的晚年,1982年,仁义师太再一次回到了当初她受戒出家的地方,山西五台山,并受了具足的大戒。随后她辗转在各大寺庙朝礼,但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发展也不是很好,因此很多寺庙都因资金不足而残破,于是她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家财,去修建维护这些寺庙,已经70多岁的她,还依旧四处弘扬佛法,如果遇到伤患她也毫不推辞,直到1995年,她又再一次回到九华山。

随着对金刚经和大悲咒的领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酝酿,仁义师太几乎与佛法达到了一种浑然一体的境界,要知道她在出家之后,除了坚持着比丘尼戒律之外,还不吃盐,任何食物她都不会加盐,就这样一直坚持了数十年,因此在她去世之后,她的肉体一直保持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

随后仁义师太在感受到自己大限到来之后,她告诉自己的弟子,将要戒律绝食,不得打扰,并且在去世之后,尸身不用火化,坐缸就可以,将所有的事情交代完毕之后,仁义师太便开始了最后的修行,绝食7天圆寂,坐缸千日“修成正果”,于1999年1月2日,由思尚法师打开已经封闭三年的坐缸,她的肉身不腐还保持着原有的状态,体肤也保持相当完整,甚至在触摸之下还有一定的弹性,不过已经失去女性特征,但这已经是佛教史上非常罕见的比丘尼肉身。

结论弘法渡人,医术救世

仁义师太的一生可以说都在践行佛法,用自己的医术普渡众生,即便是在战乱时期也没有逃避,要知道出家人讲究方外之人,但是她并没有因此置身事外,甚至可以说她自己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身体力行地去帮助别人,去救治伤患,在生命的结束用自己去完成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行为,去完成自己的信仰。

参考资料:《运命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