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高僧活了119岁,圆寂前留下一字,有何特殊深意?_禅师_佛法_佛教

佛教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发源地是古印度,之后传入我国。在历史上有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佛法的描述,最著名的就是《西游记》,至今佛教在我国都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佛教在我国备受推崇,所以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得道高僧,他们传播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时刻怀有一颗菩萨心肠。

上世纪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叫虚云禅师,他崇尚佛法并潜心修学,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高僧。虚云禅师活到了119岁的高龄,在他圆寂之前已经预感到自己即将去世,于是便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字,至今都引得人们无限联想。

出身不凡,立志修行佛法

虚云禅师出生于福建,他一生下来就注定不平凡。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样貌异于常人,并不像一个普通的孩子,而是一个肉球。当时他的母亲刚把他生下来,就因为身体虚脱而去世了。当时家里人看见这个肉球都吓坏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此时家门口突然来了一个卖药的老人,他看起来疯疯癫癫的,二话不说上前直接就把肉球破开了。此时众人才看见,原来肉球里面还藏了一个婴儿。由于生母早早过世,所以虚云禅师是跟着他的庶母长大的。父亲从小对他的管教就十分严格,虚云禅师长大之后发现,他对于佛法很感兴趣,于是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

展开全文

父亲听到的时候十分愤怒,坚决不同意他学习佛法。为了断绝儿子这个念头,父亲强迫他娶妻生子。虽然父亲为他娶了两房妻子,但是虚云禅师对她们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心向佛。之前由于年纪小,父亲对他看管又十分严格,所以虚云禅师几次出逃都失败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表面听任父亲安排,让他对自己放松警惕,方便日后再寻机会离开。

//i1.go2yd.com/image.php?url=0Qcn51RvqC

待他十九岁的时候,父亲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约束,于是虚云禅师趁此机会出逃。为了避免被家里人找到,他选择了隐居深山,并且每日坚持诵经打坐、研习佛法。在学习了一年之后,他已经大有所成。随即他要求师傅给他剃度,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和尚。

四处游历,临死前留下一字

为了提升自己的见识,虚云禅师选择下山游历,他身着僧袍、头戴斗笠,凭借着双脚游历了全中国。众所周知佛法是从外国传入的,于是虚云禅师想去它的发源地印度游历一番,于是他从中国出发,途径缅甸以及斯里兰卡等国,最终终于抵达印度。经过此番学习之后,他的修为大大提升,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

建国之后,我国成立了佛教协会,在大家的推选下,虚云禅师成了协会会长,由此可见他在我国佛教领域有很高的地位。虚云禅师当时是从家中出逃的,一开始没有做出成绩的时候并不敢回家,现在他小有成就想回家看看。

他回家之后发现,他的庶母年岁已高,满脸都是沧桑,而自己之前所娶的两任妻子也都已经离开,重新改嫁他人。虚云禅师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义务,于是内心十分愧疚。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他曾经三叩一拜走了一千多公里,以此来缓解自己的愧疚。此举不仅让他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孝子,而且还有效的传播了佛法,让更多人对佛教有了深入了解。

据说只要是得道高僧是可以预知到自己寿命的,在1959年的时候,119岁的虚云禅师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作为高僧他早就看淡了生死。他把弟子提前叫到了他的身边,并且和他们说了一个字"戒"。

简单的一个字蕴含深刻的哲理,不禁引得人无限遐想。虚云禅师这是在警醒弟子和后人,一定不要贪婪,否则将会陷入深渊。相传每一个高僧圆寂之后都会有一颗舍利子,但是人们从虚云禅师的身上发现了数百颗,由此可见他的修为极为深厚。

小结

虚云禅师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游历四方,钻研佛学奥秘,并且将所学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他的弟子,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即使在他即将圆寂的时候,他思虑的也是别人,生怕后人以及自己的弟子不懂得约束自己而犯下大错,于是才给他们留了这个"戒"字。虽然只有一字,但是很多人却需要用一生去参悟,才能够理解其中深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