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哪四大园林?沧浪亭介绍_园林_沧浪亭_苏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沧浪亭 园林 沧浪亭 苏州

本文目录

  • 苏州有哪四大园林
  • 沧浪亭介绍
  • 有关沧浪亭的诗句

苏州有哪四大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中国四大名园为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江南四大名园包括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苏州四大名园为: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一、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二、假山王国——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面面对假山,下面靠近小池,古柏苍劲;见山楼上可以看到群峰;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0余方。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有“”假山王国“的美称。”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西侧为吐月峰。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三、吴下名园之冠——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周秉忠叠山遗迹。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西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对于留园老杨个人认为其中的半山、半池、半亭最有看头,一半之美,耐人寻味。

留园还有三绝。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鱼化石,保存在五峰仙馆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

四、 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园林——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沧浪亭(此处特指名为沧浪的亭阁)即隐藏在山顶上,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类竹20余种,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看山楼”位于山中,与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映衬。

沧浪亭介绍

沧浪亭与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并列为苏州四大名园。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南端的三元坊,占地15亩,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

北宋庆历年间,朝廷官员苏舜钦被弹劾丢官流寓苏州,为寻求精神慰藉,花四万铜钱买下了这座三面临水的废园,傍水筑厅。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题名“沧浪亭“。为苏州留下了唯一以亭命名的园林,也是现存最早的文人园林。园中布局打破了以水为主的惯例,将假山作为主体,入门迎面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四周环列印心石屋、看山楼、明道堂、翠玲珑等建筑。

一条蜿蜒的复廊环绕亭山,沧浪亭的匠心独运之处是复廊和花窗。复廊即从一条长廊正中用一面墙分为两条走道,一侧临园外的水,一侧临园内的山,这种内水外山的格局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廊壁长约50米,嵌有108个精美花窗,且无一雷同。透过花窗,内外山水隐隐迢迢,相映成趣,可谓是江南园林”借景“手法的典范。复廊与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曲廊并称三大名廊。

苏舜钦早年曾赋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昔日的愿景,在沧浪亭里终成现实。他一扫官场失意的阴霾,于此畅饮高歌,直抒胸臆。好友欧阳修艳羡之余赋诗打趣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四万钱买下的不仅是园林,更有风光无限的美景和怡然自得的心境。八百年后,这两首诗在清代江苏巡抚梁章钜手上交集出现,他在整修沧浪亭时,集句而成这副千古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成为沧浪亭的最佳注解。苏舜钦在沧浪亭悟得了与山水为伴,以诗歌为乐的人生境界。今人在流连沧浪胜境时,不难体会耿介文人于沧浪之水寄托怎样的情怀与哲思。

有关沧浪亭的诗句

1、 《和韩倅沧浪亭韵》

宋·袁说友

平生公赏最岩居,肯作痴儿失故吾。正尔不堪尘满面,为君何惜酒随车。...

2、 《初晴游沧浪亭》

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3、 《沧浪亭有感二首》

宋·钱时

归老园林事已休,无端淮水作鸿沟。堂堂百战平戎手,肯向沧浪把钓钩。...

4、 《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近代·王国维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

5、 《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陈泷

整履上飞虹,风高退酒容。叶黄翻乱蝶,树老臣苍龙。古径秋霜滑,空山...

6、 《为章道祖颇及葛藤·沧浪亭》

宋·葛立方

沧浪亭下水连溪,影倒虚檐凤翅齐。白小牵风动晨镜,碧圆着雨响秋鼙。...

7、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韩维

闻君买宅洞庭傍,白水千畦插稻身。生事已能支伏腊,岁华全得属文章。...

8、 《沧浪亭》

宋·胡珵

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飞桥跨木末,巨浸...

9、 《沧浪亭》

唐·胡宿

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乱草荒来绿,幽兰...

10、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宋·刘敬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人。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11、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梅尧臣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宜曰沧浪叟,老向...

12、 《沧浪亭》

宋·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13、 《沧浪亭》

宋·蒲寿宬

晓色桃蒸霞,春阴柳垂雾。为问桥下船,沿流到何处。...

14、 《沧浪亭》

宋·沈东

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15、 《游沧浪亭诗》

宋·曾几

丘壑园林得我惊,兹游便足了馀生。飞来嶓冢横空翠,流出沧浪彻底清。...

16、 《和叔粲沧浪亭》

宋·郑侠

高亭殖殖水冷冷,笑指鸥凫坐晚汀。远不闻声千橹去,矫如争秀数峰青。...

17、 《沧浪亭作》

明·徐繗

窈窕沧波寺,玲珑水上扉。绿窗云竹净,朱户露花晞。鱼逸晴偏跃,鸥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