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书法拍出当代最高价,是物有所值还是资本炒作?_草书_忠臣_米芾

成忠臣书法

拍出当代最高价,是物有所值还是资本炒作?

文/龙跃

在以头衔地位论英雄的中国书画界,出现一种"成忠臣”现象,这是目前市场正在理性回归,说明以头衔地位定书画水平高低正在失去市场,大势已去。近几年成忠臣书画作品的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关注他的书画。

成忠臣的书法和绘画具有一种浓郁的书卷气和恬淡沉着、仙气禅意的古典氛围,在审美上恰是文人书画的干流审美情调。成忠臣书画有很高的艺术高诣,已经成为当代书画收藏和拍卖市场的热门题材,被誉为收藏板块中的"硬通货”,价格正一路上扬。从目前京城、香港拍场上的看,其书法作品最高拍价每平尺八十万人民币,而在当代书画界,超过这一价格的仅沈鹏老先生一人而已。另据一些日本权威媒体报道,日本学者眼中的当代中国书坛能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仅沈鹏、王镛、成忠臣三人。但对成忠臣书法在拍场上拍出的这一价位,也有不少人随意乱贬,说是资本炒作,那么对于这一观点,我们还是来客观公允的分析下成忠臣先生艺术作品本身的水平和造诣,看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资本炒作?

成忠臣自小拜在叶浅予先生门下,青年时代就在金字塔尖待过,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十分淡泊。几十年来只潜心学问,探索研究自己一小选择终身的书画技艺,他从不去参与市场炒作,也不关心自己的书画拍卖情况,对于他作品拍出高价,他也是一脸茫然,全然不知。他性格耿直,不去巴结权贵,不去奔圈子,他清楚一个画家,书法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写好字,其他与已无关。

他为人始终保持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各地市场上他的大量假字画很多,常有人拿来找他问真假,他总是讲"写的好","画的好”,旁人看出真假,他解释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画画这是看得起我,抬举我啊,让我臭名远扬啊,这都好事,我感谢还来不及呢!就是面对来自一些人不怀好意的诋毁,造谣攻击,他也总是笑着讲"人家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我,总想着我,我应该知趣,应该感谢人家美意啊!他对自己的书画赝品保持豁达心态,对各种赞誉保持谦逊,对各种攻击谩骂,他一笑了之,从不回敬。他从不贬低任何一个人,更不去议论任何一个书画家作品的好与坏。面对日本媒体的采访,他对社会上争议很大的沈鹏、范曾、王镛等人给予高度肯定。

展开全文

成先生诸体皆擅,但最出色的是草书成就。有行家评论,当代论草书成就,他和沈鹏无人超越,但他从不这么认为。成忠臣的草书成就,得益于他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眼界,是一个集书画、文字、历史、哲学、佛学于一身的大家。草书的境界和格局,自然比常人高出一筹。他的草书线条质感十分突出,透过笔墨,看得出有深厚的金石底蕴。在章法上与墨法上,别具一格,独出心裁。他的草书,碑帖结合,在二王、魏碑基础上,借鉴了米芾和王铎的笔法及毛体结体特点,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酣畅,跌宕出奇,表现出感人心魄的书法气势,富有动感。在点画上沉着坚实而又气息酣畅,整体连绵不绝,气贯长虹,不失传统法度。

成忠臣草书最大亮点是枯笔,这主要是他取法唐人在书法上的觉悟,追求印印泥、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这些特征体现。枯笔,是指在笔墨很少的情况下,笔毫以迅速遒劲的气势用力摩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古人称为"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观成先生草书中的枯笔,是自然形成枯润相生的相映成趣,神旺气足,墨处厚重:,白处空灵。写草书的人都知道,枯笔很难写,只有在随意书写中才能出现。成先生是枯笔高手,将枯笔艺术发挥到极致,一字枯,一行枯,整篇枯,字字有活力,个个显灵气,有一种膨胀化的张力,让人感到向外扩张的震撼人心的威慑之力!

成忠臣认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体现在学养上,如没有真正对传统文化的那种深入走进去的体现,就称不上一个合格的书法家。一个真正达到境界和格局的书作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会穿透你的生命,走进你的内心。书法的背后是学问做支撑,一个书法家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博采,就是广泛涉猎,学习经典法帖,为自己创作打下根基。第二个阶段就是沉淀积累过程,这个时候书写者开始自化,形成独特的个性语言。第三个阶段就是通会阶段,就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说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时书家已进入化境阶段,无论怎么写都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能到达这一境界者凤毛麟角。

有行家讲,草书在成忠臣笔下达到了极致。他书写布局疏朗,洋溢着豪放的气息,其笔锋连贯,韵味十足,展示出一种豪放气势。他运用唐人和明人的风格,以其澎湃的力量,彰显出草书特有的魅力。他的作品具有磅礴之势,狂放不羁,让人领略强烈的视觉震撼,同时富有境界。这来自于他不断地向前人学习经验与技艺,汲取前人的智慧,在此过程中,他逐渐地营造出自己的新体势草书风格。这一新体势的形成彰显出他的勤奋与天分,其作品苍老劲健,沉着厚重,跌宕纵横,宗法二王,又冲破二王,似米芾、王铎又非二人,终于形成自己的语言特征。

成忠臣的新体势草书线条质感灵动而节奏多变,张驰有度,风神高古,其功力非常人所能企及。他的草书根基在二王、并遍临历代诸家,立足二王,吸取张旭、怀素、米芾、王觉斯诸家的优点,并最终化为已有,写出自己的特色。用他的话讲"不师古法不成我法,不变古法终非家法”。他在草书上融合了二王小草及唐元明清草书的一些元素。尤其明显受到米芾、王觉斯的影响。在草书结构上,吸收了历代大家的精华并对米芾结字进行优化处理,尤其注重字形左右倾斜变化,再配以用笔浓枯字形大小对比的手法,以达到作品字迹"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

本号传播、分享书画作品。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