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女主播,知道儿子摔下楼还继续工作,网友斥责:冷血动物_自己的_北京_稿子

引言

提起主持界的“扛把子”,想必每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隔着电视为全国人民直播报道新闻时,我们总能看到他们是一副淡然自若,从容不迫的模样,仿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但是要练就这样强大的心理,背后的付出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01

李瑞英,1961年出生于北京,25岁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曾是《新闻联播》主播,央视知名美女主播。在接受受采访时,李瑞英提起她这一路走来的坎坷,也不由得让她这样心理强大的人感到伤感。李瑞英小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上播音员,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售货员,据她自己开玩笑说她喜欢售货员数钱时的样子,而她走上播音这条路,完全是意外。

在李瑞英高中时期,她曾陪自己的好友去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报名考试。李瑞英在传达室里等待好友时无聊,随手拿起身边的报纸,向旁边的老人诵读了一段,并问老人自己能否考上北京广播学院,老人听了她的诵读之后,对她说八九不离能考上。听了此话的李瑞英后来真的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并在传达室再一次看见了那位老人。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这位老人名叫张颂,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著名教授。

展开全文

李瑞英凭着自身能力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进入大学的李瑞英每天早晨六点开始,就会在学校的小林子里反复练习发音,雷打不动。如此刻苦的李瑞英本应该进步神速,但恰恰相反,她不仅没能进步,连最初的热情也快被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以及刻苦练习后的毫无进步消磨殆尽了。

苦于没有进步,于是她向老师张颂请教原因,张颂耐心的对李瑞英说:“万事开头难,这些看似枯燥的东西都是为了打好自身的基础,而这些基础将让你受益终生。”李瑞英听了之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立马打消了所有的杂念,并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02

大学毕业之后,李瑞英被分配到了江苏电视台,在这期间李瑞英为了更好地磨练自己,主持人、记者、新闻播音员的岗位她都从事过,这样丰富的经历让她的业务水平很快就得到了提升,后来李瑞英受到了领导和同学们的赞赏,并将她举荐到了中央电视台工作。

进入央视之后的李瑞英,作为新人根本没有任何出镜的机会,在这期间她沉下心来,继续努力学习,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十足的准备。后来她遇上了央视和上海电视台进行主播交流,但是老人们很少愿意参加这种交流会,一是要离开北京怕麻烦,二是怕被留在当地工作,回不了央视。李瑞英当即毛遂自荐,表明自己愿意前往上海参加交流会。

这次交流会对于李瑞英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学习之旅,她在交流会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回到央视以后,李瑞英终于有了上镜的机会,她凭借着自己平时的努力,以及扎实的功夫,上镜以后完全不惧镜头,全程稳稳当当,镇定自若,主播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后来,李瑞英被选作《新闻联播》的直播主持人。有一次,马上就要直播了,但李瑞英的稿子还没有被拿上来。一般稿子都会提前十分钟拿到主持人手中,但是这一次,还有一分钟开播,稿子始终没有拿上来,李瑞英询问编辑情况,但无人回答,直到她急得大吼,才看见稿子从空中“飞”到了她的手上。从那以后,李瑞英便常常梦到自己马上开播时,却找不到稿子的场景,吓得她大喊大叫的从梦中惊醒。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瑞英为了不被偏僻字所难倒,时常在自己的包里揣上一本新华字典,闲暇之余,便拿出来看看。除了新华字典,她的包里也总能找到一本笔记,看到、听到好的语句,她都会记载下来。就这样,她的直播生涯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但也正因如此,她也曾被人骂“冷血动物”。

有一次直播前十分钟,李瑞英接到电话说自己的儿子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满脸是血,李瑞英听了之后吓得脸色发白。然而马上就要开播了无法换人,大家都在为李瑞英担心时,李瑞英却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并登上了工作岗位,全程与往常无异。这个消息被人爆出来之后,李瑞英引来网友指责“冷血动物”、“枉为人母”,说她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担心。然而那些人或许不知道的是,李瑞英在直播结束之后,当即飞快地冲到自己儿子身边。不过,李瑞英对于别人的辱骂并没有做任何解释,或许是她自己的内心,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吧。

结语

李瑞英不顾儿子并不是她泯灭人性,而是她职业素养的表现。在其位,谋其政,既然李瑞英做了直播员,就肯定会想到有这样的突发事件会发生。人在生活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让你分身乏术的事情,如何去选择,这是她们自己的事情,我佩服李瑞英的沉着与冷静,她能做到《新闻联播》主播这个位置,离不开她的专业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状态,而这些,都是她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所成,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除了坚韧不拔的心态以外,还要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才行。

参考资料:

《荀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