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苦练绘画20年,因作品走红网络,却被专家斥责不懂画画_绘画_的人_画作

引言

“至德,道者若丘山,不动,行者以为期也”是《淮南子.诠言训》中一段名句,句中的“然不动”一词更是被后世大量引用。其意指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这一意涵在网上爆红的“疯子画家”徐荣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徐荣发,一位出生在江西省的50后,因2008年《赣州晚报》发表了一则报道:《赣州“疯子画家”走红网络》,他自此而走红网络。俗话说“人红是非多”,社会各方对其进行了报道、参访与评价。

徐荣发本是一位热衷画画的人士,当然,从年轻时起他在绘画上表现出异于周围人的才能,被街坊邻居称为“小画家”。1978年高考恢复后,他是南市街上参加第一届高考的人,1981年大学毕业后,他被顺利分配到南方冶金学院职业中学从事美术教学,这是因为他确实很有才华。另一方面,他又是学校里唯一的美术老师,因此当时的学校很重视他。但他本人性格很固执,有着自己的想法,1996年,徐荣发向学校请假,打算留职去广州某学校任职。一年后,他本人未回校,学校便无奈辞退他。

祸不单行,被学校辞退后,他遭遇了婚姻的变故——结发妻子与他解除婚姻关系。即使在经历家庭、事业巨大的变故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绘画。音乐家王洛宾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给他战胜生活不幸的力量,因此王洛宾对他人生或者说绘画事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许多画作都以王洛宾为题材进行创作。

展开全文

不久,生活又给早已不堪重负的徐荣发重重的一锤,他因中风,绘画的右手失去了知觉,这对一位将绘画视为自己生命全部的人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式的打击。生活亦然不幸,但至少还能在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让不幸的人生,看起来也不至过于凄惨,至少绘画能让他在看到活着的希望。生活对他如此的刻薄,他却坚强地接过这一切。右手不能绘画以后,他便用左手练习绘画。由于经济拮据,无钱购买绘画所用原料,他只能用最原始、最天然朴素的绘画工具——木炭、粉笔、木板完成画作。

画作里,徐荣发自由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大多作品都是黑白画,却是活灵活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或许他想借此表达对生命艰难的叹息、也或许传达对顽强生命的一种敬畏。

徐荣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是异于常人,蓬松的头发、浓密的面须、凹陷的脸颊,加上破烂不堪的衣着,以及日常捡垃圾的行为,周围人对此无法理解,戏称他为“疯子画家”。或许他的世界承载了太多生命之重,未曾经历过的人又何曾能读懂他的画作、理解他的行为、走进他的心灵。即便在旁人眼中他是“疯子”,但他在画作中展现了如常人般的感情,他的彩色油画为数不多,其中一幅是自己的母亲,在内心深处,或许母亲能带给他些许的安慰。

在这样艰难的人生中,徐荣发坚强的生命毅力、执着的艺术态度,是值得我们敬佩、思考的。试想谁人愿意经历婚姻的不顺、事业的落魄?谁也不想,但是命运总是会给人生带来突然的暴击,正真坚强的人、对生命敬畏的人,他们会迎难而上,坦然接受。

“疯子画家”到底是尊称还是戏称?我们不做评论,因为未曾了解别人过去的经历,是没有资格对他人的现状做评价的。或许在常人眼中他怪异的行为,正是他对生命豁达的一种表现。

“中国的梵高”是一部分网友对其绘画技艺的评价,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他目前的作品还没有达到加入美术协会的标准。其实作为我们旁观者,我们需要抱着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审视这一切。不能因为他悲惨的遭遇,肆意夸大他的画技,为他博得社会关注;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肆意贬低他的作品。

结语

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各有各的经历与故事,我们无需过多去评价他人的世界,我们需要对身边的人温柔以待,毕竟谁的生活都是事事如意呢?我们不了解徐荣发自己本人是否想走红网络、宁静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因为他是在网络中被迫爆红;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否中肯,在此仅引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借用古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干涉他人生活。

参考资料:

《淮南子·诠言训》

《论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