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被丢在幼儿园三天没人接,当老师打开书包后,瞬间红了眼_孩子_老师_父母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了,以前我们的老一辈的教育方法就是散养,没有方法,孩子吃饱了就可以。而现在大家对孩子的培养和重视,可谓是比任何事都重要。

不仅是我们普通人,就连明星现在也会在节目中,谈论自己的教育方法。要知道以前人们对明星的认知是,他们只能是活在大家心中的偶像,是不能结婚有孩子的。而今,大家不仅接受了他们有孩子,还会像他们讨教教育心得。

山鸡哥陈小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的古惑仔系列和鹿鼎记电视剧,每部几乎都是经典之作,但是他的妻子应采儿,大家当初却不那么熟悉,后来两人结婚,生了孩子,有记者问,作为作品突出音乐优秀的陈小春的妻子,她有什么代表作呢?

应采儿的回答让记者也无言以对,她说:孩子就是她的代表作。她认为女人生了孩子就得好好对孩子负责,而不是为了工作,以各种理由或者因为外界的压力,就放弃抚养陪伴孩子的权利。

毫无疑问他们俩的婚姻是幸福的,应采儿的教育观念也深得大家的认可。我们从她的谈吐中也可以看出应采儿对小小春的疼爱。

展开全文

当然,不是只有明星对孩子才这么疼爱的,我们普通人,几乎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关爱,都是非常多的,然而事情没有绝对的,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有各种理由推脱抚养孩子的权限。这真是让人感到愤怒,感觉他们真不配为人父母。

生孩子并不是我们做一件工作,做完就不用管了,孩子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旦有这个打算要孩子的想法,就要做好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这个期限不是几天也不是几年,而是有长久的打算。如果感觉做不到 ,那么不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多多今年三岁了,进入幼儿园有几个月了,多多特别听话,在幼儿园表现也不错,老师经常夸多多为人谦和礼让,让小朋友们都跟多多学习。

今天和往常一样,在傍晚放学后,老师安排学生排队到校门口,大家都高高兴兴的跟着父母回家了,眼看着学校里的小朋友都走光了,最后只剩下多多一个人没有家长接,老师也没看到多多的家长出现。

老师带着多多回到教室,给多多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却丝毫没有很着急的样子,反而让老师打电话给多多爸爸,让多多爸爸去接孩子。老师虽然不是很高兴,但还是给多多爸爸打了电话。

多多爸爸听了老师的话后,连忙道歉,感谢老师的提醒,说了老师辛苦了之类的话,也表示马上就会过去接孩子,老师只好和多多在学校等着。

然而等了很久,天都快黑了,多多的爸爸也没有出现。老师也着急了,无奈之下,再次给多多的父母打电话,结果却发现,两个人手机都打不通了。

孩子还小,学校也要关门了,总不能丢下孩子一个人在这,老师看着可怜巴巴的多多,心疼的把孩子带回了自己家里。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第三天,多多的父母还是没有出现,老师收拾着多多的书本,正打算一起回家时,突然看到多多的书本里有张纸,上面写着,你好老师,我们正在办理离婚,孩子的抚养权还不确定,麻烦老师帮忙照顾几天孩子。

老师看着懂事的多多,不禁红了眼眶,多好的孩子啊,怎么会因为大人犯下的错误,就惩罚孩子呢?老师和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应该报警。最终多多父母都出现了,可是谁都不要多多,都等着法院审判多多的抚养权。

这样的父母,有些时候真是禽兽不如,所谓虎毒还不食子呢,怎么就这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无依无靠呢?

那作为父母,既然决定了孩子的出生权,那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的家。

孩子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正常情况下,就是因为爸爸和妈妈相爱,因为爸爸妈妈组建了家庭,才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

家是最基本的,结婚生子是正常的人生道路,如果没有这些前提,随便的就生下孩子,或者以某种利益而生孩子,最后却连个家都不能给孩子提供,那就不配为人父母,更不配生孩子了。

孩子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定就非常富裕才是好的,只要爸爸妈妈相爱,而且能经常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其实就是幸福的。

其次,就是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小的时候,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大人,而如果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陪伴和照顾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心理阴影,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确定性,无法从中得到力量。

这对她以后的成长道路,和为人处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内心也会变得很脆弱,觉得什么事情都无法坚持下去。

而父母的陪伴,小时候也许还没有感觉有多大影响,可是长大了,很多事情上都会展现出他们小时候所受父母的影响。

最后,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我们的成长过程都是漫长而艰难的,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而顺利且符合心意的事情总是少之又少,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既是如此。

孩子的成长过程更是这样,这个时候,如果能得到自己最信赖人的鼓励,相信很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即使没有立马克服,也会有了继续抗争下去的勇气。

作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就要对孩子负责,他们不是一个物体,不是一个随便可以丢弃的东西,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我们不仅要陪伴教育,还要尊重理解。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我们一个家庭的未来。就像应采儿说的,孩子就是她的代表作,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仅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尽的责任,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认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