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先生的成就有什么?如何看待“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钱伟长先生_力学_中国_科学家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钱伟长 力学 中国 科学家

本文目录

  • 钱伟长先生的成就有什么
  • 如何看待“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钱伟长先生
  •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 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出自同一家族吗有哪些说法

钱伟长先生的成就有什么

一、他对我国力学事业有着巨大的贡献:

1、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力学研究的单位,是钱伟长先生创建的。1951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数学研究所,在数学研究所内建立了一个力学研究室。钱伟长是第一任室主任。

2、钱伟长参与筹建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力学专业从1952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它是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

3、钱伟长先生,参与创办清华大学力学培训班。力学班先后招收了三届共约290名学生,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力学专业人才。

4、创建上海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简称MMM会议),开创了理性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如何看待“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钱伟长先生

钱伟长是科学家,也是“三钱”之一。他虽然是无锡人,但和钱学森是兄弟,也是古代越国钱王的后代(由于本人不研究历史,对于这个来龙去脉不是太有研究)。以前去钱学森的浙江故里旅游过,当地有介绍说钱学森,钱伟长,钱正英,钱齐琛都是一脉相承的钱王后人。

文革时期钱伟长在解放日报发表过科普性的物理文章,这类文章不能称为论文,只能称为科普性的文章。不过即便是科普性的文章我们非物理专业人士也是无法理解的。社会上由于流行“三钱”的说法,很多人对钱伟长崇拜有加,有的甚至认为钱伟长比钱三强都更牛。这种说法是有误区的,钱三强是核物理学家,是法国居里夫人的学生。必须说明的是第二代居里,即第一代居里夫人的二女儿。也是爱因斯坦的学生,巧合的是爱因斯坦是第一代居里夫人的学生。而居里夫人用外语来称呼是,Eve Curie,即居里夫人的第二个女儿。第一个女儿的丈夫是法国共产党员,也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英雄。第二个女儿就是Eve Curie,即爱因斯坦的学生,也是科学家。钱三强回国时Eve Curie就托钱三强带给中国政府一封信,要求中国发展原子弹,不能让美国搞核垄断。

这本来应该介绍钱伟长的文章,变成介绍钱三强了。钱三强是很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夫人何泽慧也是科学家,并且对于我国的氢弹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钱学森——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细数他身上带有的荣誉称号:“中国航天工程的先驱”,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完全可以体现钱老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杰出能力。

大学时期的钱学森学习的是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赴美留学。正是在这段时间,钱学森遇见了在他科研道路上重要的指路灯——冯·卡门。

后来他和导师完成的科研论题中还建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甚至在28岁时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5年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的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中间还经历了种种的阻挠。回国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钱学森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和其他物理学家一起致力于导弹方面的科学研究。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钱学森,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五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工程控制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发展都有杰出的贡献。正是由于钱学森回国加入科研队伍,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进程提前了至少20年。

如此大的贡献,国内科学家中有谁可以和钱学森相比呢?如果非要做比较,当然是有的。

有人罗列了中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单,当然要说一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

钱学森——航天与导弹专家

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

华罗庚——数学家

张孝骞——医学家

朱光亚——物理学家

吴文俊——数学家

李国杰——计算机专家

黄伯云——材料学家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

钱伟长——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于敏——核物理学家

赵九章——大气科学家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
这些科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中袁隆平、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就不用多介绍了,他们的成就可谓是家喻户晓。

除了这些科学家,还有一些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值得我们了解。

首先是钱三强、钱伟长两位科学家,他们和钱学森一起被称为是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并且三个人在“”两弹一星”研制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赴美留学时发表了名为《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里包含了茅以升自己独特的见解,被称为“茅氏定律”。

回国后主持设计了钱塘江大桥,这是中国自主构建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被称作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设计师。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背后赵九章功不可没。因此他也被认为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重要的奠基人。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和钱学森一样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的主攻方向是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以及核武器的研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导弹、航空航天方面的重大科技突破都得益于这些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不能归功到一个人的身上,而是众多科学家团结一致、呕心沥血共同完成的。

他们各有所长,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中国才能在各个研究领域有了重大的科技飞跃。

钱学森功勋卓著,内心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航空航天和导弹领域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其他的科学家也一样,只是在不同的领域热血奋斗着。论成就,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钱三强、张九章等等等等。

对中国都有着值得被记住,无法被取代的贡献。他们的成就无法排名,都是应该被歌颂的。

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出自同一家族吗有哪些说法

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并称3000是毛主席喊出的别号,后来被周恩来总理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是中国科坛的杰出人物,世界顶尖科学家,当然还有两弹一星的三钱学森,钱三强,钱冀。

钱三强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原籍是浙江,生于浙江绍兴,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强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同时还学习本科课程,1932年毕业,1936年,又从清华大学毕业,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居里夫人, 同时跟随化学诗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研究,而且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39年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回国,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学森是吴越王钱镠的第33世孙,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六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1935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学院的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学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并成为其最受重视的学生。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获奖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等,由于他的回国,中国原子弹导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1935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学习数学,1946年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人造卫星轨道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等众多领域,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人,在数学力学,物理学,弹性力学,摄动方法等众多领域有重要成就,开创了我国近我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研究,被称为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2010年7月30号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逝世,享年98岁。

三人祖上可能都是吴越王,但是几百年来已经没有多少血缘关系,不过他们都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敬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