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澎:新中国首任新闻司司长,杰出的女外交家,二任丈夫是乔冠华_燕京大学_工作_革命

外交发言人的能说会到,大部分人在新闻上也见识过,他们有才有貌,令人心生佩服。

在建国初期,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外交发言人龚澎,学生时代是校花,后来她是新中国第一任新闻司司长,中共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1914年10月,龚澎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她的父亲龚镇洲跟随孙中山,是参与辛亥革命的重要成员之一,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龚澎小时候生活奔波,她祖籍在安徽合肥,但却在日本出生。

原名龚慈生,后来因为敬仰革命先烈彭拜改名为龚澎,1928年,她考进上海圣玛利亚中学读书,成绩优异,1933年又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

或许是因为职业的原因,她的容貌并没有被现代人津津乐道,事实上,在燕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她是公认的校花。

展开全文

她读书并不是为了紧随潮流,她有梦想,有志向,大学时期就是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之一。

或许是革命家庭的熏陶,也或者是时代的影响,龚澎从学生时代就有反抗意识,一直走在革命的前沿,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她作为学生代表冲在最前列。

几天后,又跟姐姐龚普生召开记者会,勇敢揭露日本人对中国的暴行,还批判蒋的不反抗行为,这是她第一次新闻发言。

龚澎成绩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因为这个特长,毛在跟其他几位外国朋友交谈时,让她来做翻译。

毕业后,又被分到周手下工作,不过,具体在哪个岗位还是要面试的。

刚到重庆,她被叫到周的办公室,周人不在,过了一会才进去,就直接问:“在我进来之前,你在这间屋子都看到了什么”。

龚澎根据自己的记忆说出看到的三张地图,还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是哪种地图,她的回答出乎周的意料称赞道:“你的观察力很敏锐”。

后面一系列问题都通过了,周让她担任外事秘书,龚澎眼光敏锐,逻辑缜密,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发言人。

事业上春风得意,感情上也早有了归属,1938年,她来到延安的时候,结识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刘文华,刘文华也是一名积极的抗日战士,1940年两人成婚,婚后不到一个月,龚澎因为工作原因去了重庆,两人后来便一直异地。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只能靠书信联系,1942年对龚澎来说是难忘的一年。

先是她自己生病,7月她的父亲去世,正是脆弱的时候,自己丈夫却因为工作不能在她身边,家信是她最大的安慰,然而几个月都没收到丈夫来信,她去打听后得知,丈夫在前线患了急性盲肠炎去世了。

当时正是龚澎父亲的葬礼,害怕她接受不了打击,所以其他人就瞒下来了。

好在龚澎不是恋爱大过天的女子,她既感性又理性,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再次投入了工作中。

幸运地是,良缘再次到来,与她一起共事的乔冠华对她心生爱慕,长期相处后,龚澎也喜欢他,俩人顺利结婚。

龚澎在工作上十分认真,对待小细节也不马虎,经常投入工作到深夜,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经常随着周出席各种国外会议。

有一次出席日内瓦会议,面对台下上百名国外记者,她镇定自若,侃侃而谈,又清楚表达新中国的立场跟主张,面对记者的刁难,也能漂亮应答,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西方记者称赞是“优秀年轻的发言人”。

事业上得意,但国内因为那场运动,她被迫停止了工作,每天都要被批斗跟扫厕所,身体越来越差,1970年的一天,龚澎突然倒地,乔冠华送她去医院,在医院里住了4个月,依旧没有挽回她的生命。

她一生极其短暂,却一直璀璨,后来她的骨灰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也算是最后的安慰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