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工业投资目标的三个理念支撑_江门_项目_亿元

万众瞩目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一期即将正式投产。

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一分耕耘有了一分收获。近日,江门一季度招商引资“成绩单”公布,累计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含)项目107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05.8%;计划投资额674亿元,增长31.7%。无论从项目数量还是计划投资额看,江门都用全年1/4的时间,完成了1/3的招商引资进度,阶段性跑在了时间前面。

“开门红”的消息固然让人振奋,因为今天的招商引资就是明天的项目和产业。但江门也深知,项目后续的挂网、交地、动工、投产、达产等流程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时时咬紧牙关、紧绷着弦。

单凭一个季度的数据,尚不能做出全年的预判。但通过这份“成绩单”一些数据比对,我们发现,江门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彰显了三个理念。这些理念,将为江门今年完成超千亿工业投资目标提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展开全文

“一把手”上台签,更带头招

开年以来,不少江门市领导和各县(市、区)领导有了新的焦虑。

今年,《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明确把招商引资定为“一把手工程”,要求省、市、县(区)领导牵头联系1个以上招商引资大项目。江门在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也立下“军令状”:各市长和各县(市、区)长力争招引1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项目。

在“大招商”格局下,“一把手”们都成了招商人,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

以往,“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常常扮演“见证者”的角色,在项目落地时上台签约。而如今,他们撸起袖子,从头干起。“一把手”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推介,不仅饱含了对企业的尊重与诚意,更有利于主官们直接了解企业需求,动用全域力量推进项目落地。

从媒体公开报道中,可以感受到“一把手”们的紧迫感:

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会见松下集团高层,就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光伏等产业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商谈增资扩产项目有关事宜。两周后,他们会见了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一行,双方就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加快大广海湾开发建设进行深入交流。

在最近举行的江港新春交流推介会上,吴晓晖致辞,希望广大香港企业扩大在江门布局。次日,她又率队赴澳门拜访交流,表示要进一步优化江门的营商环境,激发新生代华侨华人的投资热情。

各县(市、区)“一把手”也纷纷率领招商小分队,奔赴全国。

东部,江海区到北京、重庆、深圳、香港、澳门,引进两大龙头企业;蓬江区赴深一连签下3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0亿元;新会区赴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招商,3天跨越4省6城8项目,行程超过2000公里;鹤山市赴港拜访鹤山籍社团、杰出乡贤,并开展招商工作;台山市赴香港、广州招商,与乡亲们欢聚一堂、共谋发展。

西部,开平市在香港、澳门举行新春投资环境推介会,向乡亲发出邀请,支持港澳青年、华侨华人到开平就业创业。恩平市紧锣密鼓赴四川自贡、山东枣庄、广东中山三地招商考察,其间多个项目表达了投资意向。

从新增项目的来源地,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一把手”带头招商的效果。一季度,江门市外投资项目40个,计划投资额387亿元,其中34个来自大湾区,与外出招商路线重合度较高。

招大企业,也招中小企业

有什么大企业、好项目来了?这是江门市民对招商引资成绩最感兴趣的部分。

今年前三个月,江门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含)项目20个,同比增长100%,中广核台山新一代智慧绿电升级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一期扩建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精测电子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计划投资30亿元),泽塔新能源储能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相继落户。

从省、市举行的几次大活动里,我们也能抓住一些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江门的“高光”时刻。

2月初,江门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50个项目签订投资协议或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额326亿元。当天,各县(市、区)会场捷报频传:江门创维智能显示产业园项目在鹤山工业城建成开园,高新区(江海区)82%的集中动工(投产)项目属于安全应急产业领域,恩平7家智能装备企业集中开工投产。

2月底,在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上,江门共向组委会汇总上报侨商投资、贸易项目106个。其中,投资项目56个,投资金额597.56亿元;贸易项目50个,进出口贸易金额95.54亿元,一批有实力的侨商投资江门。

3月底,“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启动仪式及广东投资营商环境专场推介会在广州举办。其间,江门促成6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额56.33亿元,排全省第5,其中外商投资金额38.46亿元,排全省第3。华津热浸锌钢管制造项目、第一产业江门央厨及预制菜生产基地项目等2个项目在现场签约。

聚光灯下,城市牵手大企业、大项目的故事被人们所熟知。但当我们纵观全盘数据,不难发现,江门在注重引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时,也成功招引了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

盘点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背后的投资方,我们发现,除了9家上市企业或行业龙头,2家中国500强企业,还有中建海龙、海德森、尖端科技、慧为智能、东君智能5家“专精特新”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强劲龙头企业的落地,可以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用脚投票”。但活跃的经济市场,需要月亮,也需要星星。具有潜力的、能起到补链作用、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能提高整条产业链乃至整个产业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年以来,江门市人民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突出招大引强、招优引专,开展了一轮“专精特新”攻坚。项目准入评审标准得到进一步优化,项目容积率、亩均效益、注重工业增加值、科技含量再提高。

但当所有人都瞄准了少量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时,寻找值得招的中小企业,对招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的占有,是成功的关键。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顾乃华明确指出,准确、及时、有效的招商引资信息,是招商引资部门作出准确判断和有效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他曾经给江门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展会、招商中介作用,坚持对内挖潜与对外招引并重,不断拓展项目来源渠道,延伸投资推广网络。

大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是立竿见影的,而中小企业则需要更多时间、更多元的衡量标准去检验。江门引进的这批中小企业行不行,后续整条产业链的发展,会给出答案。

招商有短期奖励,更讲长期环境

今年以来,多项招商引资政策落地江门,加上不少企业在公开场合为江门站台,点赞政府的高效服务,成为新项目选择江门的催化剂。

例如,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江门市落实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真金白银”用于奖励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本市制造业项目。又如,新会区顺利运行工建审批线上“会商系统”,第一个项目杰鹰高端数控机床研制中心项目,实现摘牌同日内不动产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

奖补和服务可以为一座城市加分,但必须看清的是,招商引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市场主导的行为。企业对落户地的选择,最终看中的核心因素还是低成本——包括项目用地的成本,落地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生产全流程的运输成本,工人和科技人才的招工成本等。

江门是怎么做的呢?

降低用地成本。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在优势上扩大优势,江门实施“园区再造”工程,高标准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让企业来了就能盖厂房“拎包入驻”。

降低运输成本。连通深圳的深江铁路、深中通道,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一批特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加速推进,形成“黄金内湾”1小时通勤圈,成为吸引广深佛莞企业向珠西落子的重要砝码。“江门号”中欧、中老班列直达欧盟及RCEP成员国,“买全球卖全球”的陆港型国际物流枢纽逐步成型。

降低配套成本。江门优化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开辟新型储能、机器人产业等招商新赛道,更新产业招商地图。一季度全市引进15条重点产业链项目75个,计划投资额366亿元,分别占引进项目总数和计划投资额的70.1%和54.3%。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不断累积,减少了原料的成本和交易费用,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易得,发挥强大的集聚效应。

降低用工成本。江门实施“园区技校三年行动计划”,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设专业,面向社会招生,预计每年培训产业技术工人5万人次。多场围绕重点产业链的专场招聘活动在江门各地举行,未来还将有一批“就业驿站”入驻工业园区、重要交通站点、大型商超等场所。

招商引资需要领导干部的“狼性”,更需要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的绵绵之力。党委、政府在向企业表达诚意时,常常说:“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其实很多时候,企业想要的不外乎8个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招商引资是一项长远而系统的工程,只有当城市顺应市场规律,修炼好了内功,才能获得健康的、可持续的投资吸引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