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诛颜良是真,斩文丑是假,是这样吗?颜良为什么轻松被关羽斩杀_关羽_嬴政_袁绍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斥候报告 关羽 嬴政 袁绍

本文目录

  • 关羽诛颜良是真,斩文丑是假,是这样吗
  • 颜良为什么轻松被关羽斩杀
  • 《天行九歌》嬴政与盖聂深陷敌营,王齮层层设计,嬴政如何才能够逃出升天,反败为胜
  • 曹操偷袭​颜良​,离10公里就被发现了,为何最终还是偷袭成功了
  • 魔兽世界(怀旧攻略)战歌报告任务怎么做
  • 据说颜良​武力值不次于关羽,为何会被一招毙命

关羽诛颜良是真,斩文丑是假,是这样吗

颜良确实在当时很有威名,在军界的名望和地位远远超过关羽和张飞,但是据袁绍谋士沮授讲,颜良骁勇无谋,不能独担大任,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建安5年初袁绍派颜良为先锋,渡过黄河攻击曹操在黄河南岸的军事重镇白马。这个计划就遭到不看好颜良的沮授反对,不过这时候沮授因为对袁绍的南征有意见,他的任何建议在袁绍面前都不吃香。

曹操这边听从谋士荀攸的计策,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向延津方向机动,但这一路只是佯攻而已,目的是调动袁绍的部队让他不能集中兵力进攻白马。袁绍果然上当将重兵派遣去延津寻找曹操主力会战,而在白马方向的颜良因此疏忽大意,他认为主战场在延津而不在他这边。

曹操看到袁绍上当,命令张辽为主将率领一支骑兵支援白马,张辽还带上了自己的山西老乡关羽一同前往。颜良没有想到有一支队伍突然杀向他来,仓促应战结果被关羽诛杀,这一仗关羽立下头功。

袁绍在白马吃了大败仗损失大将当然不甘心,曹操也料定袁绍会发兵来报复,就亲自安排白马地方所有军民并带上一切军粮辎重财物向延津方向撤退。照记载这次曹操只率领600骑兵,还要像拖油瓶似的屁股后面带那么多累赘,没有人真正知道他的意图。

袁绍的追击队伍有骑兵6000人,又是由河北名将文丑率领,兵力悬殊眼看就要杀到曹操跟前,形势相当危险。曹操把辎重财物一股脑丢在大道上,那些追兵开始抢夺那些财物,这时候曹操纵兵杀出,袁兵大败,文丑在乱军中被人砍死,其余没死的大多成了曹操的俘虏。

在追击曹操的这支队伍里,刘备也在里面,他可能是因为兄弟关羽前几天杀了颜良,自己在袁绍面前需要表一表绝对不和曹操同一阵营的立场,主动请缨和文丑一起来追击曹操,结果文丑被杀,刘备脚底抹油跑得快侥幸脱险,避免了再次吃曹操青梅酒的尴尬。

文丑死于乱军当中不假,并不是被关羽斩杀的,关于曹操的这次600人大胜文丑的6000人,是曹兵乔装成百姓,还是等袁兵抢掠时伏击,具体过程没有详细记录。凭只有敌人十分之一的人马,能斩杀领头的大将,并且俘虏了绝大对数敌兵,也算是奇迹了。

颜良为什么轻松被关羽斩杀

《三国演义》里面猛将如云,若说哪个武将死的最冤,那非颜良莫属!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颜良武力值丝毫不弱于关羽,甚至略胜于关羽!

关羽和颜良之前并没有交过手,不好直接比较。咱们侧面比较一下,颜良官渡之战前曾和徐晃交过手,只二十回合就击败徐晃,后者狼狈而逃。

徐晃什么人呢?徐晃乃曹操账下一等一的大将,有勇有谋,曹操评价他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就连关羽如此骄傲自负的人,曹营中让他看得起的人物,无非张辽和徐晃二人,其他的人,他眼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可见徐晃和张辽一个级别的,这俩武力稍逊于关羽,但大战一百回合应该不在话下!

关羽和徐晃可大战一百回合,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如此比较起来,颜良武力值至少和关羽旗鼓相当,甚至略高于关羽!

可武功高强的颜良,为何一招未施,就被关羽斩于马下呢?

这全都怪好哥哥刘备啊!

当时的关羽已经投降曹操了,曹操爱惜人才,对关羽千般好万般好世间始终你好,什么香车美女金银财宝绫罗细软山珍海味天天送给关羽,搞得关羽不好意思,寸功未力,受之不武啊!恰好袁绍帐下的颜良领兵攻曹,于是关羽自告奋勇,向曹操请兵三千迎敌。曹操应允!

这时候刘备投奔了袁绍,袁绍打曹操,他跟着一块来了。刘备听说关羽已投降曹操,大战前再三叮嘱颜良道:“吾二弟关羽现在曹操大营,此战他打先锋,他应该已经知道我在袁公这,你若遇到面若重枣,长胡须,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人物,切不可杀之,他必定是来投降我等的!”颜良答应了。

且说第二日双方交战前夕,颜良纵目远眺,发现果然有个长胡须手持青龙偃月刀的人,于是吩咐左右,让出一条通道来,好让关羽前来投靠。 这边关羽骑着赤兔宝马,手持青龙偃月刀,见敌方军营迟迟不见大将应战,心中焦躁!

这时候,突然敌方军队闪出一条通道来,通道尽头,有一员大将骑马立于中军。 关羽暗道,搞什么鬼啊!于是不答一言,驱赤兔马,过敌军通道,只取敌方大将,一刀将颜良斩于马下!

可怜一代骁将,未发一言,就命丧黄泉! 这刘备,你到底是哪头的啊?

《天行九歌》嬴政与盖聂深陷敌营,王齮层层设计,嬴政如何才能够逃出升天,反败为胜

《天行九歌》终于进入了最后的高潮,出乎意料的是王齮会是这一季的最后BOSS。现在的情况相当危急,嬴政已无退路。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开始,嬴政就已经在王齮的精心设计之下了,有心算无心,也不能怪嬴政不小心,实在是王齮胆子太大,用计太深。现在嬴政身旁除了盖聂已然无人,而且盖聂还给下了佩剑,这场鸿门宴,嬴政该如何逃出升天,甚至反败为胜呢?

局势分析

要想破局,就要弄清楚目前到底到了什么样的局面。仔细回想,从开始到现在,一切都是王齮的局。他为了诛杀嬴政可谓是煞费苦心。

首先,诛杀斥候,并安排嬴政到了非常偏僻的营帐。开始他的解释是为了王上的安全着想,避免行踪败露,引来杀生之祸。现在看来,何尝不是,让嬴政一直处于他的掌控之下,避免其他军士破坏他的杀局。

其次,让嬴政求援。当时是说让王上对接自己的心腹,然后来接应于他。现在看来,也是王齮的计谋,通过嬴政求援,获得嬴政的专属信件,并伪造好尚公子谋害王上的假象。也就说,很可能蒙恬都是他设计引他入局的(不然,为何斥候尸体不做处理),让他当这个见证人,毕竟蒙恬将门大家出身,和王齮又没有任何私下的瓜葛,可谓是最好的佐证者。用计之深,当真恐怖。

最后,私会李斯。看上去私会李斯并没有多大用处。仔细一想,用心非常的深刻。为何没有一开始就大军掩杀嬴政,就是因为李斯和他手上的使者权杖。后来单独私会李斯,一是试探李斯,如果他还是吕相的人,那么李斯就可以为他诛杀嬴政出谋。二是如果李斯已然归顺嬴政,那么单独击杀也会让李斯无用武之地。(使者权杖可能有着王权的象征,当众击杀会是大罪。)

王齮不愧是老谋深算,现在嬴政和盖聂,一个功夫一般,另一个被下了佩剑,且在他重重包围之下,还有王齮和蒙恬两位高手压阵,只待一声令下,杀局开始,王齮不是项羽,不会妇人之仁。现在看来嬴政真是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了。

如何逃出升天

嬴政和盖聂在赴会的时刻,已然知晓了王齮的用心,明白了此去危机重重,但是还是选择了一同前往,虽然打乱了王齮的计划,不过本质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提前杀嬴政而已,对王齮来说并无差别。所以盖聂的将计就计从何而来呢?

就嬴政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要逃出升天,光不死于这次赴会是没有用处的。他们依然还在王齮的重重包围之中,想要求生。只有击杀或者制服王齮,并且证明自己的身份这条路可以走。如果不能控制住王齮,在场的将士是不可能听从嬴政的解释的。如果只是控制王齮,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他们依然走不出戒备森严的军营。两个要求一个都不能缺。

如何反败为胜

嬴政与王齮的这场争斗,一开始就没有和谈的可能,只有一方倒下,才能结束。王齮不是易于之辈,他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大将,深得兵法精髓,个人实力也非常强大。嬴政要赢他真的不容易。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

其实仔细一想,如果不是王齮占得先机,他们两方实力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王齮对付嬴政也是一步一步计算,可见他开始也没有什么优势,所有的优势都是他慢慢建立的,蒙骗蒙恬、拿下李斯,是他成功的关键,因为真正可以和他一起不顾一切击杀王上的,除了他的亲兵,真的没有多少人。

所以要破局,关键还是李斯和蒙恬。

其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反过来看,王齮何尝不是走入了嬴政的局中。李斯是有巨大抱负的人,为了往上爬,他可以牺牲很多人。但是有时候要成功就得冒险,李斯是一个非常明白的人。他一开始就已经把宝压在了嬴政这边。还记得他对嬴政说的“尚公子不必担心,很快就有会机会返回咸阳。”说这就话的时候,他刚私会王齮回来。再结合盖聂说的“将计就计。”不难发现,其实嬴政他们的局也已经布置好了。

一开始李斯就是嬴政的人,他不过是骗过了王齮而已,同时在了解王齮的用心的时候,他已然想好了应对的方法。

王齮杀嬴政要小范围伏杀,嬴政要杀王齮,也是一样。陷入杀局的不光是嬴政,也有王齮。

真正的关键在蒙恬。

他才是王齮设计骗过来的重要保证,同样如果嬴政在李斯的帮助下已经取得了蒙恬的信任,那么王齮是不是就非常危险了呢?

李斯和蒙恬都倒向嬴政,那么王齮除了自己带来的亲兵就没有人了,那么在盖聂强大的战力面前,或者蒙恬的偷袭之下,王齮死亡的可能性非常高。同时这个设伏都是蒙恬安排的,他给自己安排一些人手接应嬴政,也不是做不到的。

不过一切还是非常危险,王齮和他的亲兵都是真正的高手,在电光火石之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最后的决战必然惊心动魄。

结论

所以,一开始是嬴政走入了王齮的布局当中,但是在李斯和盖聂的帮助下,再加上蒙恬的接应,那么他们战胜王齮,获得整个军营的帮助,回到咸阳是必然的事情。王齮布局,李斯也在布局,真正的赢家必然是嬴政,同时他还收获了李斯和蒙恬两员大将,真正的腾飞很快就要开启了,一个强大的秦国即将诞生。我们可怜的韩非,还在对抗夜幕当中。

以上是小编个人分析所得,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留言交流,让我们静静等待答案的揭晓吧!

曹操偷袭​颜良​,离10公里就被发现了,为何最终还是偷袭成功了

白马之战因“关羽斩颜良”的桥段而为人津津乐道。

历史上的白马之战,是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奇袭战,比演义中的更精彩。

颜良出击

199年底,袁绍决心渡黄河与曹操决战。他令颜良先进攻南岸白马,为大军过河开辟道路。

沮授劝阻:“颜良虽然勇猛,但性格促狭,不适合独当一面!”袁绍不听。


后来的事实证明,颜良性促狭(急躁、狭隘,应变能力不足),确实要了他的命。

曹操的准备

199年8月,曹操渡过黄河,视察了黄河两岸的地形。

通过视察地形,曹操作出了两个决定:


1、千里黄河,防不胜防。曹操决心把主要防线收缩到官渡,筑造防御工事,准备在此决战;

2、在黄河南岸渡口,留下部分军队,迟滞袁绍推进速度。

巧妙分敌,获取良机

面对颜良对白马的进攻,曹操决心出兵救援。

敌强我弱,只有设法调动敌人,使敌人分散,才能获得较好的作战环境。千里黄河,防不胜防,对曹操如此,对袁绍又何尝不是呢?

曹操推进到延津,作出要北渡黄河的姿态。

袁绍果然分兵,调军前往阻击,削弱了白马方向的兵势。

曹操立刻轻兵急进,直奔白马。

距敌10余里,还剩多少时间?颜良能干什么?

由于颜良此时正急切地攻打白马,因此,警戒不及。直到曹操离袁军只10余里时,颜良才发现曹军。


从后来曹操奇袭乌巢来看,袁绍军的警戒能力很成问题!曹操得以屡次奇袭成功!

东汉一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419米。十余里,大致也就是4、5000米!

这个距离,骑兵冲过去大约10分钟;步兵过去,大约也就是20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曹操的先头部队(张辽、关羽),10分钟内,就能攻击颜良军。曹军大队,20分钟左右就能抵达!


颜良需要干什么呢?

他的兵力正在围攻白马!这段时间,颜良要考虑好部署,把命令传达给旗鼓部队(指挥系统),部队的各级指战员在听到旗鼓后要安排小队部署,小队要撤出战斗,重新整顿···

想及时完成这些,颜良,缺一个鼠标!

颜良:必须勇敢!

这种仓促作战,将领稍微表现得怯懦,部队就很可能崩溃!

这种局面下,将领的从容不惧,是安定军心的关键!


如李嗣业,“以身饵贼”,身先士卒,稳定军心。

如马磷,“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次”;

即使是韦睿这种连马都不会骑的儒将,每遇危急,也是“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以勇武自居的颜良,张起麾盖,即使不“奋勇向前”,至少也是要“不动如山”的。

作为将军,此刻的颜良,必须勇敢!

斩将夺旗,正当此时

这种奇袭战,进攻方也是要抓紧时间的。

良将在这个关头,通常也是要有“率万人先登,一鼓而夺之”的气势!

敌军安顿好了,失去奇袭效果,就麻烦了!


颜良、张辽、关羽,此时都必须“逞强”!

斩将夺旗,正当此时!

颜良毕竟是大将,他既要考虑应对张辽、关羽,还要考虑应对曹操的后续部队!因此,自然要张起麾盖,稳住三军!

颜良的麾盖,既是袁军军心的定海神针,也是张辽、关羽的指路明灯!

冲击敌人的指挥系统,即使不能斩将夺旗,也最大程度冲击敌军!

张辽、关羽,是先锋,此时没有任何顾虑,拍马向前,奋勇摧击!而且,张辽、关羽,都是擅长突击的名将,完全可以一人指挥,一人专心突击!


关羽策马而出,刺颜良于万军中,斩其首而还!

袁军失去大将,纷纷溃散,曹军全胜!

在我看来,白马之战,比演义更加精彩。老罗为了彰显关羽之勇,把这场精彩绝伦的对决,描写成了一场有些无聊的单挑,实在有些遗憾!

此战中,曹操通过声东击西“分敌”,然后轻兵奇袭,给张辽、关羽创造了良好的战场局势;关羽英勇的突击,完成了“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壮举。

愿君谋定后动,遇事勇敢,斩获胜利!

魔兽世界(怀旧攻略)战歌报告任务怎么做

1、【接任务】在贫瘠之地北部来摩尔沙农场的“卡德拉克”处(坐标48,5)接任务。

2、【找到战歌斥候】在灰源谷碎木岗哨楼上找到“战歌斥候”(坐标71,68)。

3、【找到战歌侦查骑兵】在灰谷夜歌森林大马知路上找到“战歌侦查骑兵”,他不是在固定位置,是巡逻移动的NPC。在如图所示的巡逻路线(坐标78,56至88,49至95,48)找到他。

4、【找到战歌信使】在灰谷佐拉姆海岸的“战歌信使”处(坐标12,34)。

5、【交任务】回到贫瘠之地北部摩尔沙农场道的“卡德拉克”处(坐标48,5)交任务即可。

扩展资料: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是由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娱乐所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以该公司出品的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的剧情为历史背景,依托魔兽争霸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魔兽世界有着完整的历史背景时间线。

据说颜良​武力值不次于关羽,为何会被一招毙命

谢谢悟空的邀请啊!

颜良在历史上确实有勇猛的评价,比如曹操阵营的孔融,对,就是让梨的那个,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而袁绍阵营的沮授也说,“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所以,抛开性格问题,颜良的武力值是得到袁绍和曹操两个阵营的承认的。

那这样的高手,为何会被一招毙命?

咱们做一下类比就明白了。

格斗、武术这类事情本质上也是一种体育对抗。单挑可以看做类似羽毛球、乒乓球的两个人对抗。

以著名的“大魔王”张怡宁为例,她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蝉联单打冠军,同时再次成为奥运会双冠王。

在决赛中,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张怡宁,可是在先失一局的,之后她连板四局,以4-1(8-11、13-11、11-8、11-8、11-3)击败王楠实现卫冕。

这说明这类对抗竞技类的体育运动,只要双方的实力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即使一方是世界第一,也无法阻止或防备对方的先手、得分或反击的。

如果把乒乓球拍换成刀剑,显然,张怡宁虽然是世界第一高手,但一上来就被王楠给干掉了。

除非是张怡宁打哭福原爱那种水平上的碾压,才能剃对方光头。

也就是说,如果把乒乓球拍换成刀剑,张怡宁对福原爱这样水平照自己有相当距离的对手,才能保证无伤干掉对方。

再举个例子,2016年里约奥运会击剑女子重剑个人赛,中国选手孙一文以15-13击败法国选手朗比,夺得铜牌。而匈牙利的以15-13击败意大利名将罗塞拉-弗莱明戈,夺得金牌。

也就是说,这两个胜者是刺中了对手15次,但也被对手刺中了13次。

这种情况在实战中,基本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大家要明白,人体面对刀剑枪矛这类冷兵器,其实是非常脆弱。中国武术界有句话叫:“杀人不过四两力”。这是说,如果使用利器的话,想杀死一个人根本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毕竟你块头在大、功夫再高,再大也扛不住利刃的劈砍捅刺,甭管多大块头,挨上一记劈砍或者捅刺都会非死即伤。这也是“功夫再高,也怕菜刀”的俗语的源头。

所以真正的实战中,高手对决,几下就解决对手了。因为只要保证有效击中对方一次,就能干掉对方。而如前面所说,即使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高手,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是自己先得分,即先有效击中对手。毕竟两个同水平的高手对决,运气、心情、状态、疲劳程度等等,影响因素太多了。

简单说,冷兵器格斗,特别是无甲冷兵器格斗,容错率非常低。就算你是第一高手,也无法保证自己不犯错,所以真打起来,武林第一高手,也难保不被对方干掉。

当然,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是有盔甲存在的。而盔甲就是为了增加战士们的容错率。盔甲相当于被攻击时的无效区域,试想一个精锐武将全身穿甲,戴着只露两眼的头盔,连咽喉四肢都覆盖着铠甲。这样的武将,自然不太害怕,自己被敌人先击中,因为你就击中我一下,我未必有事。而我水平高,击中你的机会要比你击中我大得多。这就意味着,拼概率,我就能干掉你,而不是无甲状态下,我可能一个不小心就被你干掉了。

因此,我们才能在历史记载中看到,一些猛将能对着素质不高的杂兵放无双。

回到关羽干掉颜良的那一仗。当时根据记载,“(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显然,当时颜良是坐在指挥车上的,不是临战状态,身边没有长兵器,是否穿甲也不好说。也来不及上马。

这样情况下,颜良被关羽突击到近身,根本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就好比王楠穿着高跟鞋和礼服,拿着信用卡当球拍,要跟准备充分的张怡宁争夺冠军。这肯定没得打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