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物主义(你能通俗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吗)_马克思_唯物主义_辩证唯物主义

本文目录

  • 你能通俗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吗
  •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 什么是唯物主义世界
  • 谁能说得清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到底是什么关系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 哲学是什么唯心,还是唯物主义
  • 什么是唯心和唯物主义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有什么特征
  • 什么是唯物主义

你能通俗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吗

你能通俗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吗?

回答:唯物主义是自然的本源客观事实与科学的无神论,对世界的观察和探索,它是人类灵魂物质与科学对世界和物质的实践探索理论,他是改造世界,探索未来的唯一实践理论。

唯心主义就是脱离客观以迷信和神的方式,对自然和世界以违背科学的有神论去发现和探索。他是脱离了科学对物质的探索理论。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唯物主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二.它的实践性,是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唯心主义指的是坚持反对“实事求是”,否定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而不承认的统一规律。

总的来说: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凡是认为存在第一,认为思维第二的,就叫唯物论。凡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决定存在的,叫唯心论,这就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思维对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世界

在这世纪之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命运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哲学家或在会议上发言,或写作文章,来反思它的过去,考察它的现在,展望它的未来。人们发表了十分分歧的意见,其中不乏根本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几乎成了许多观点围攻的中心。那么,他们立论的根据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大致有:

1.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哲学。马克思的确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有的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斯大林的哲学体系,有的人承认它是恩格斯的哲学,但很多人都不承认它是马克思的哲学。那么,马克思的哲学是什么呢?有各种回答:或是实践唯物主义,或是实践哲学,或是人本主义,或是实践人本主义,或是辩证方法。现在流行着一个口号:回到马克思,或是走近马克思,其潜台词是:恩格斯以来,离马克思越来越远了。有的人说的马克思实际是青年马克思,按照这种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离他自己越来越远了。

2.辩证唯物主义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认为它是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哲学,七八十年以来世界形势已经大大改变了。它没有反映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的科技革命。现当代西方哲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较起来,现当代西方哲学是与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而辩证唯物主义是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的。那么,有些什么地方格格不入呢?根据近期发表的文章,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由于这些说法出自许多人之口,难免有不少重复或交叉之处。

第一,西方哲学史已经有几次形态转换,而辩证唯物主义还停留在本体论形态。关于西方哲学史有几次研究对象、研究方向、表现形态的转换的观点现在颇为流行,谈的人很多,说法各异,其中比较完整的观点认为古代的哲学是本体论,近代的哲学是认识论,现代哲学是实践论,当代哲学是人学。第二,古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二分,现当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主客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属于主客二分。第三,古近代哲学研究实体,现当代哲学研究关系。马克思的哲学属于现当代,而辩证唯物主义属于近代。第四,唯物主义见物不见人,而现当代哲学的研究对象离不开人,马克思虽然自称是唯物主义者,却不属于见物不见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转向的思想影响下,有不少人认为哲学的对象不再是无所不包的客观存在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物质世界及其一般规律,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有的人说哲学的对象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或者说是知识,或者说是实践,或者说是人或属人世界,还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它只是唯物史观。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思维方式,它就是方法论,不是世界观。总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被取消了,这就完全与当代西方的实证主义的“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潮合拍了。

3.哲学不是知识,不可能成为科学,而是个性化的思想意识。这可以说是最极端的观点。大家知道,科学是有客观标准的,因而是能达到共识的,科学家有个性,他的思想无疑也有个性,但他的科学思想则具有高度共性,如果科学都个性化了,没有共性了,科学就不存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获得哲学史上人数最多的共识,就是因为它的科学性,如果它日益个性化,像宗教信仰那样自由,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被消解了。

持以上观点的学者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哲学家,有的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数十年的资深学者、教授。这种现象在贯彻“双百方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出现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百家争鸣不等于是非不分,真假不辨。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不可不分辨清楚。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第一创始人,如果辩证唯物主义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它就没有资格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首先应考察一下它同马克思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人们没有异议。有一种说法: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中的推广和运用。人们从这里推出一个结论:先有辩证唯物主义,后有唯物史观。但唯物史观出现于1845—1846年,辩证唯物主义是后来才有的。据考证,狄慈根首先于1886年在《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中的漫游》中提出这个概念,后来,普列汉诺夫于1890年在《黑格尔逝世60周年》中第二次提出这个概念。他们的称呼符合恩格斯的思想。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基础地位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基础和认识论基础。第一次以“辩证唯物主义”名称推出的是德波林的文章(1909)和书(1916)。苏联20年代末就出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大致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到30年代不断完善。斯大林于1938年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当时通行的哲学体系的简本。因此,说这个体系是斯大林创造的是不对的,它起源于恩格斯,完成于苏联哲学家。中国解放前后均采用此体系,只是解放初期苏联专家采用过斯大林简化的体系。问题是:

2.辩证唯物主义是否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关键问题有三:(1)马克思是否同意物质本体论或自然本体论,亦即马克思讲的“唯物主义”中的“物”是否只是人类社会或实践,而不是自然物质?(2)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否只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只是头脑里的而不是外部世界的,只是方法论而不是世界观?(3)认识、思想是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回答是:马克思对辩证唯物主义这些基本观点都是同意的,有两种根据:

一是文本上的根据: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页上,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征,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这完全是对物质世界观、自然本体论的肯定。在第77页在谈到劳动是现存世界即地球的变化的基础后,他说:“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而整个这一点当然不适用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这是指对于最早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人们,劳动并不是现存世界的基础。后面他指出今天的地球绝大部分已为人类的实践改变过,但也承认还有些地方完全是原来的状态。显然,他决不怀疑地球本身的客观存在,地球以外的广大宇宙的优先存在。

马克思对于辩证法的客观存在也是完全肯定的,马克思明确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P112)这就是说,辩证法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的反映,这不仅承认了客观辩证规律,也承认了反映论。

在第1卷第76页上他也明确强调了反映论的观点。与现今一些人用实践观点来否定反映论不同,马克思强调应该客观地反映外部世界由于实践而发生的变化,费尔巴哈的缺点正是他忽视反映实践引起的变化,而不在于他承认人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马克思说:“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此外,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后面将对这一点作更清楚的说明——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这种观点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条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去理解。”这句话往往被人们误解为否定认识的客观性,其实他只是认为它的缺点在于忽视实践,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只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是说不应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他批评费尔巴哈看不见主体在客体中的作用,并不是批评他肯定反映论,肯定认识的客体性,肯定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总之,从文本上认为马克思否定物质本体论、客观辩证法和反映论,是难以成立的。

谁能说得清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到底是什么关系

应该可以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一个建构于分析(与综合相对)基础之上的、阴阳整体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宛似日光日影须臾不可截然分离而如影随形、立竿见影、形影不离的整体思维关系体系。

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你高谈阔论唯物主义(形而下,物质实在)的时候,必然地恍然可见而不脱唯心主义(形而上、精神虚在)的影子。或者说,二者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阴阳整体关系。

对于我们已经烂熟于心的所谓“一分为二”思想,严格地说,应该是一个“一分为二”而不失其本的“一分为三”的“阴阳合”的先分而不忘后合(和)的关系。

作为一种思想,唯物、唯心主义是各自独立存在着的。然而,作为一种务实而需要践于行、行而动的理论指导,分析与综合几乎等同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从来都是一个阴阳整体关系。

渴望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入探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唯心主义哲学从我或心灵或精神出发,从而把事物精神化。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哲学是什么唯心,还是唯物主义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遍的问题。在思惟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的看法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建立了唯一的科学的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心和唯物主义

唯心和唯物是一对双胞胎,同一个母体。一个生性聪慧,一个生性稳重。唯心用心感悟世界,唯物见物不见心。唯心感悟到物是能量,唯物只看见物质(也知道物质是能量),喜欢从物质去感悟世界。唯心、唯物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世界还是世界,因观察人的角度而产生偏差正常!这就是中国哲学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也是中国哲学的阴阳说!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有什么特征

这种二分法已经有些过时了,现代科学已经开始探索物质与精神的边缘了,傻乎乎的物质是否能决定精神,虚无缥缈的精神是否能决定物质,这种问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成傻乎乎的问题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普遍存在意义方面上的一种认识观念,在主.客观规律相互作用前提下,理解社会.分析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唯物主义产生于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马克思学说理论一整套哲学阐述有序或不规则的链接,唯物与唯心争论前后经过二百余年历史,至今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其实主要根源在于人类文明进程已经不再象过去那么僵化守旧,激进主义诱导下的随从或附庸昭然若揭,当然,我们只讲唯物主义。

历史变迁,时代变化,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充分说明,唯物论概念维系着的哲学思想不会彻底灭亡,所有存在人类理性世界的各种实有虚无,不断取得后方能豁然清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