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漫画第三部,步惊云天下无敌,为什么败给圣王?项羽是不是天下无敌_步惊云_剑法_项羽

本文目录

  • 《风云》漫画第三部,步惊云天下无敌,为什么败给圣王
  • 项羽是不是天下无敌
  •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 中国武术那么多拳种,练哪种拳才能天下无敌
  • 人不要脸会天下无敌吗
  • 项羽为什么天下无敌
  •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遇到不要脸的人该怎么办
  • 阿青的越女剑法天下无敌,为何韩小莹的武功却仅有二三流水平

《风云》漫画第三部,步惊云天下无敌,为什么败给圣王

《风云》漫画第三部中步惊云将龙元和逆乾坤力量融合在一起,功力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后来他又在沙漠中得到了一套名为无求易决的武功,这套武功跟步惊云完美契合,能让他爆发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我们都知道步惊云本就是武林最顶级高手,得到这套武功后实力更上一层楼,整个武林几乎没人能打败他,号称与他在伯仲之间的聂风这个时期更是被甩出了两条街,说此时的步惊云天下无敌并不为过,然而他遇到圣王的时候,却是直接败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步惊云的实力都是吹出来的?

一,步惊云并非最佳状态。

掌握了无求易决的步惊云实力强大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武无敌也不会直接认输了,既然如此步惊云为何会败给圣王呢?要知道圣王虽强,但是想要打败无求易决状态下的步惊云依旧是不可能的,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和圣王战斗的步惊云并非最强状态,他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严重而且还受了伤。

①.对战圣王之前,步惊云消耗严重。

我们都知道步惊云对上圣王前,已经跟聂风大打出手了,理由就是聂风的儿子杀了步惊云的儿子,步惊云要报仇,而聂风不让,聂风在《风云》第三部的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跟步惊云更是没法比,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武林顶尖高手,就算是步惊云想要对付他也要花费大量精力。而且这一战步惊云可是认真的,跟平时两人小打小闹可不一样,毕竟步惊云这辈子最疼爱的儿子就这么死了啊,你说他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虽然聂风也是步惊云的最爱,但是气头上的步惊云可不管这些,在我看来这一战步惊云就算没有出全力,起码也用了九成力量,九成力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步惊云功力深厚也撑不住这样的消耗。

虽然从这一战结束后到步惊云对上圣王这段时间里,步惊云有时间调息,但事实上步惊云并没有进行任何修正,因为步天的尸体被人带走了,他急着去找回尸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步惊云还遇上了另一位强敌唐手,唐手虽然不是聂风圣王这种级别的绝世高手,但也绝不是步惊云随手就能打发的货色,更何况他还服下了神医的逆乾坤,功力倍增,这一战虽然步惊云胜了,但是又耗费了自己大量的功力,而这之后步惊云才对上了圣王,就算步惊云功力深厚,但是经过了两次消耗,他想要击败圣王已经很难了。

②.步惊云被唐手所伤,留下了破绽。

关于上文写到的唐手,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他不仅让步惊云损失了大量功力,更是让步惊云受了轻伤(这里佩服唐手一秒,毕竟能伤到步惊云的绝对是高手了),这份伤很轻微,以步惊云体内的龙元之力,几乎是在瞬间就治愈好了,然而治好了伤,并不代表这份伤没有对步惊云造成影响,龙元恢复的只是皮肉之伤,但是唐手打入步惊云体内的内劲却不是龙元能够祛除的,步惊云自然有能力逼出这股内劲,但是他急着找寻步天,根本没时间这么干,因此只能暂时让这股内劲肆虐与手臂中,而这也成为了他的破绽,圣王身经百战眼光何等毒辣?他在交战的时候就发现了步惊云这个破绽,因此在最后一刻瞄准这个破绽,击败了步惊云。

二,圣王做了充足的准备,知道该如何打败步惊云。

圣王是一个心机深沉野心勃勃的人,他为了破除自己的命格,数十年前就开始进行算计了,而邀请风云二人助他夺得东方苍龙力量这件事他可是足足准备了十年,十年是非常漫长的,如果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那么无论这件事多难也无法阻挡他获得成功,圣王打败步惊云在这里我只能说这是他应得的。

①.圣王特意修炼了能克制步惊云的武功。

圣王为了确保自己能打败风云,花费了大量时间修成了“三绝”和“三分归元气”,“三绝”是雄霸纵横天下的三种武功,步惊云的排云掌和聂风的风神腿都是其中之一,而且“三绝”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互相克制,天霜拳克制排云掌,排云掌克制风神腿,风神腿克制天霜拳,而圣王了为了对付风云二人,将“三绝”全部修炼到了极其高深的地步,熟练度完全不下于风云二人,而且他还自行领悟出了“三分归元气”,“三分归元气”是“三绝”的升级版本,它不仅具备“三绝”的优点,更是能够完美克制“三绝”。

圣王对战步惊云的时候,天霜拳和三分神指齐出,完美压制了步惊云的排云掌,直到步惊云用出最后一招愁云惨淡才勉强破局,我们都知道步惊云的排云掌是他最大的仪仗,一旦排云掌被制,步惊云的实力就会大幅度下滑,和圣王一战正是这种情况,步惊云在排云掌被限制的情况下,很难击败圣王,然而步惊云步惊云号称掌剑双绝,就算掌法被破,他还有剑法啊,岂会轻松被击败?按道理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圣王这十年时间不仅研究出了破解排云掌的方法,更是研究出了化解步惊云剑法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步惊云的云十剑是他在无名的指点下,融合了自身驳杂的武功最终自创出来的剑法,是一套足以媲美万剑归宗的绝世剑法,就算再《风云》第三部依旧是排得上号的,而且最可怕的是这套剑法没有破绽,步惊云出道数十年从没有人化解他的云十剑,然而圣王做到了,他研究多年终于发现只有云十剑才能破解云十剑,因此他在修炼“三绝”的同时还修炼了云十剑,步惊云的确很强,但是在掌法和剑法都被敌人化解的情况下要怎么赢呢?

②.圣王十年前就开始调查步惊云,他知道步惊云所有情报,而步惊云对圣王一无所知。

从圣王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圣王研究步惊云已经研究了十余年,他的武功经历都被圣王熟记于心,说不定圣王比步惊云更了解自己,毕竟圣王连雄霸没有将愁云惨淡这招传给步惊云他都知道,中国有一句古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圣王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修炼了克制步惊云的武功,更是熟知了步惊云所有的招式路数,再夸张一点说不定圣王连步惊云什么时候会出什么招都知道,而步惊云这边则对圣王一无所知,无论是武功还是性格,诚然步惊云是那种实战型的天才,但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就算步惊云实战能力再怎么强也无济于事,因为双方在情报上的差距太大了,大到了天赋无法弥补的地步。

③.圣王以步天设局,破掉了步惊云完美无缺的心境。

步惊云逢战必胜固然是因为自己实力强悍,但是跟他强大的实战能力也脱不开关系,而实战能力则是建立在处变不惊完美无缺的心境上的,步惊云经历诸多苦难,心境早已圆满,轻易不会被敌人所动,然而和圣王一战,他的心境却出现了瑕疵。

《风云》第三部中步惊云只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步天,步天一旦出事,步惊云绝对会心神动摇,而圣王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不仅在战前用阴谋诡计害死了步天,还在战斗过程中扔出了步天的手臂,以此来打击步惊云,步惊云虽然波澜不惊但是终究还是被影响到了,心境出现问题的步惊云虽然依旧强大,但是并不像之前那样完美无缺,而是有了破绽,而这个破绽自然会被圣王牢牢抓住。

三,圣王隐藏实力,且使用阴谋诡计,打了步惊云一个措手不及。

圣王虽然看似光明磊落,但实际上一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虽然他有实力和步惊云正面对垒,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隐藏实力,使用各种手段迷惑步惊云,然而趁步惊云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出击打败了步惊云,虽然我很不齿这种行为,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战的确是圣王赢了。

圣王一开始的时候展露了自己的“三绝”和“云十”剑,引起了步惊云的高度重视,然后又说出自己修炼多么多么艰苦,让步惊云认为这就是他的绝招了,然而趁步惊云防备“三绝”和“云十”剑的时候,突然变招,全力出手,打了步惊云一个措手不及,而且他攻击的位置是之前唐手伤到步惊云的位置,这里防御薄弱最好攻破,而他用的武功则是五行天锁,一种能锁住敌人内力的武功,这一招圣王之前从未用过,步惊云在措不及防之下直接中招,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就被圣王擒下了,如果步惊云有防备的话,圣王还真未必就能抓到步惊云,不过事已至此就算是步惊云也无话可说。

总结:为何步惊云在第三部天下无敌还是败给了圣王:

一是因为步惊云和圣王战斗的时候并非最佳状态,他先是被聂风耗费了大量功力,后又被唐手打伤了,虽然仅仅是轻伤,龙元一眨眼的功法就帮他治好了,但是步惊云却没有时间将唐手打入他体内的真气逼出,以至于被圣王抓住了这个破绽。

二是因为圣王为这一战准备了十年,他不仅了解步惊云的武功路数和性格,更是研究出了化解排云掌和云十剑的方法,而步惊云对圣王一无所知,一开始就落入了下风,另外圣王为了击败不经步惊云还特地害死了步天,用步天来破解步惊云完美无缺的心境。

三是因为圣王虽然实力强劲,但骨子里是一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了打败步惊云,他用花言巧语迷惑步惊云,让步惊云防备他的“三绝”和“云十剑”,然后背地里突然变招,用五行天锁锁住步惊云的内力,让他直接落败。

项羽是不是天下无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至此,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可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项羽虽然厉害,但论计谋他不如张良,论战略部署他不如韩信,论脸皮厚他又输给刘邦,而项羽能称得上无敌的地方,就只有他的武力,在秦末汉初,就武力而言,项羽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项羽)

有人可能会问,项羽都无敌了,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不善用人

韩信起初,也是跟着项羽的,只因得不到项羽的赏识,最后选择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而去,范增虽是项羽最看重的谋士,但他却轻信谗言,中了陈平的反间之计,致使君臣失和,范增一气之下离他而去,最后死于归乡途中!

没有眼光

项羽鸿门宴放走刘邦,致使刘邦龙归大海,这是项羽一生最大败笔,以至于最后人家刘邦得意的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而他却只能在那里问虞姬,我该咋办呢!

曾有人劝说项羽,说关中这块地,物产富饶,又有山河作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可建都成就霸业,而项羽却回道: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能知道?

自尊心太强

到了后来,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边上,有亭长摇船而待,本可渡江再图后势,项羽却言:此天亡我也!我渡何为!况乎,当初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来,如今无一人而归,我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即是江东父老怜我而王,我也无颜相对,纵其不言,我我也心中有愧。

结语:纵观项羽一生,虽有勇武无敌之称,但他在性格上,却有着很大缺陷,他不仅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而且还意忌信谗,目光短浅,而这也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写了三十多年礼帐,遇到过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村干部,让人恶心。

他家办喜事儿时,别人随他二百元礼钱,等到人家有事时,回礼时他只还人家一百元。

人家随他五百,他回二百。肯定打折还礼。

因为村里大多数办喜酒都是我写礼帐,我对这个村官的德行太了解了。

开始我认为,他打折回礼是他作为一个芝麻官的特权,认为别人都要敬他三分!

这是他对待一般的普通村民,是这样随礼的。

村里好不错的屯大爷家有事,他不敢苛扣,会按帐簿礼金如数奉还。

他也有大量的时候,要是村里有点地位的,子女在外混得好的有点门势头的人家办喜事,他也会下大注,加倍还礼了。

人家到他家随二百他会还礼五百的,随五百他还一千。

我这才弄明白,在他眼里,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层,他是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能分出来主次轻重来。

屯大爷的礼金,他碍于影响,如数奉还,不赔不赚。

他是把从普通村民苛扣的礼金花到有些身份地位的家庭。结果还是不赔不赚,也符合礼尚往来的规则。

我了解了他的人品以后,他家有事我再也没去过。

中国武术那么多拳种,练哪种拳才能天下无敌

传统武术目前被国家认可的有129种,其中以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较为出名,少林入门基本功最好从少年开始练习,需要童子功,又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如小洪拳、大洪拳、炮锤等,少林拳体系庞大,练到最后要练习心意把和易筋经才可以达到上乘。武术中有“十年太极不出门,一年形意打死人“的说法,形意拳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称和战绩,形意拳出功夫可以短期内应用于实战中去。民国时期形意拳的高手辈出,擂台上前十名中有四名形意门的弟子,神拳李洛能、半步崩拳打天下郭云深、单刀李存义、铁脚佛尚云祥等等都是有绝对的战绩。没有哪种拳可以天下无敌,只有刻苦练习,有明师指点方能达到高水平。形意拳高手在实战搏击中,是从不轻易表露战机的,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能根据交手时的具体情况来迅速捕捉战机,出手接招果断快速,急如闪电,令对手猝不及防,一招治敌。这就要求招法必须纯熟,每发必中,连续不断,变幻莫测,让对手无法逃脱,这也正是传统武术有别于其它搏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人不要脸会天下无敌吗

能!网络上就有这样一个自称的,也得到大家公认的善于道德绑架,政治要挟,口号爱国的“天下无敌“的人!

项羽为什么天下无敌

有勇无谋,不视人才,不会用才,再霸气也从多是的诸候之人,不可见江东父老是知罪之人,可敬,但可悲。

不是雄霸天下的主。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遇到不要脸的人该怎么办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说的就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活着要有人格,一个失去了品德,缺失了价值,无疑就是失败的人生。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无论人生有多少的站点,都要有阳光的心态注视这个世界,以积极豁达的心境欣赏沿途的风光!

人的价值导向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味。人格魅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的学识,修养,思想境界密切相关。

诚然,世界是物质的,决定物质世界的是经济基础。抛开了物质,不可能存活在意识领域中。这就产生了人对物质世界的梦想与追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的人为了猎取物质利益,丧失了做人的原则,视国法为枷锁,置亲情于不顾,泯灭了人性,违背了道德。还自以为是,宣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有些人丝毫不顾及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大众公约,规章制度。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不仅是严重的自由主义,而且还处于狂妄自大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有一些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以权谋私,拉帮结伙,欺行霸市。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美名其曰:宁让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

还有一些人心理阴暗,见不得阳光。不是光明正大,而使阴谋诡计。对待领导阳奉阴违,唯唯诺诺,没有担当。对待同事,巧舌如簧,暗箱操作,下套使绊,踩着别人的肩膀登高望远。

我说的这些现象只是社会上的一点皮毛而已,各种坑诓拐骗,各种利欲熏心举不胜举。

就应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类人历朝历代都有,有伤风化的人渣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很难根除。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估计,会越来越被人们所唾弃!

面对这类人该怎么办呢?古语讲,近君子,远小人。及早识破他们的伎俩,避免与这类人打交道。

死不要脸的这类人是没有处事原则或道德观念的,他们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德道德之上。所以不要脸则无敌。

你只有这么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让这些无敌的行尸走肉见鬼去吧!

阿青的越女剑法天下无敌,为何韩小莹的武功却仅有二三流水平

在金庸武侠里看到“越女剑”三字,自然而然会想到的两个人就是阿青和韩小莹,“越女剑”之名就是从阿青而来的,而韩小莹则有“越女剑”的名号。不过,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后来韩小莹所练的“越女剑”,已并非是当年阿青所留下的剑法。实际上,从阿青与韩小莹的身上,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剑法是死的,人生活的,阿青在剑术上的成就,并没有被捆死在一套剑法之上,阿青所练的是剑意,而韩小莹所练的却是剑法,这也是她们两人武功天差地别的原因。

韩小莹所继承的“越女剑”,并非原来越国处女所留下的古剑法,经过了改变和创新。

“越女剑”的故事,并非金庸先生所创,正史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都有,且历来传颂非常悠久。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当年吴越相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有报复吴国之谋,问计范蠡,如何增强越国将士的作战能力,范蠡跟勾践推荐了南林处女,说她过人剑术,能教士兵,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这南林处女的剑术,乃是一个白猿所化自称“袁公”的老翁所教。勾践赐封处女,号曰“越女”,命一个侍卫高手跟她学剑,然后教授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因之灭掉了吴国。

金庸先生就是以这段记载为原型,将南林处女创作为越女阿青,写出了短篇小说《越女剑》。值得一提的时,金庸先生创作《越女剑》时,《射雕英雄传》早已创作多年,已是他在写自己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的时候。因此,金庸先生是先创作了韩小莹,后来才创作了阿青。但韩小莹的“越女剑”,的的确确是继承于当年越女所传下的剑法,毕竟先有越女,后有“阿青”,“越女剑”本来就是历史原有的。

不过小说中韩小莹所继承的“越女剑”,已非原来越国处女所留下的古剑法,是经过改变加创新的。这里新旧版小说的设定又有不同。最初的连载版小说,是韩小莹学得这门古剑法之后,自己潜心钻研,依据这套剑法的要旨再加补充,形成了更有变化的新剑法。

韩小莹学会这套剑法后。潜心钻研,在原来三十六路大变之外,更加创了四十九路小变。原来越国少女当日传授给兵卒的三十六路大变,上阵决胜,斩将刺马,很是有用,但与江湖上武术名家争斗,就嫌不够轻灵翔动。韩小莹依据这套剑法的要旨,再加补充,锋锐之中另蕴复杂变化,所以江湖上送她一个“越女剑”的名头。连载版《射雕英雄传•第九回》

不过后来修订出版时,有鉴于连载时把韩小莹的武功设定过高,与后面略有矛盾,再加上已经写出了《越女剑》,金庸先生剥夺了韩小莹的创新专利,改为唐朝末年嘉兴的一位剑术名家所创新,并点明了韩小莹的造诣未精。新修版小说也延续了这样的修改。

......到得唐朝末叶,嘉兴出了一位剑术名家,依据古剑法要旨而再加创新,于锋锐之中另蕴复杂变化。韩小莹从师父处学得了路,虽造诣未精,但剑招却已颇为不凡,她的外号“越女剑”便由剑法之名而得。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二回》

不过,无论是旧版小说还是新版,韩小莹都是继承了剑法,而且还都是仅限于剑法,只不过是多求剑招上的变化而已。这也是同练“越女剑”的韩小莹,不可能达到阿青的境界,与阿青的实力天差地别的原因。因为阿青所练的不仅是剑法,更是领悟了剑意。

白猿并没有传阿青剑法,阿青的剑术有成,是她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越女剑讲的是剑意而非剑招。

《越女剑》小说中的设定跟历史和传说一样,越女阿青的剑术是跟白猿所学的。不过白猿并没有一招一式的在教阿青,也没传阿青一套招式清晰,点明套路与攻防的完整的剑法。他的传剑方式,是用竹棒与阿青进行对打,起初阿青总打他不着,但是天天这么打,阿青的剑术越来越精熟,数年之后,阿青已能打到他,但白猿却再也打不到阿青了。

阿青道:“本来是不会的,我十三岁那年,白公公来骑羊儿玩,我不许他骑,用竹棒赶他。他也拿了根竹棒来打我,我就跟他对打。起初他总打到我,我打不着他。我们天天这样打着玩,近来我总是打到他,戳得他很痛,他可戳我不到。他也不大来跟我玩了。”《越女剑》

以《吴越春秋》的记载,那白猿可开口说话,或许还能说是传剑,但以小说中白猿看到阿青打他,他也拿竹棒回击的情节来看,与其说是传剑,倒不如说是在与阿青斗气。只是这白猿乃是灵物,出招有术,阿青刚开始打不过他,但后来随着与他的交手深入,阿青逐步掌握到了用剑之道,招随心起,出招越来越快。从打不着到能打到他,从有攻有守,到白猿再也打不着她,阿青的剑术最终臻至大成。而后来白猿几天才跟阿青打不一次,其实就是想新的“剑招”,但他依然还是不能打到阿青。他之所以想杀死范蠡,很大可能就是不满范蠡看到了他败在阿青手下。不过阿青为救范蠡,打断了他的双臂,白猿再也不能跟她比剑了。

可以说,白猿并没有传阿青剑法,阿青的剑术有成,是她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而她所用的剑法,纯属是她在与白猿对打的过程中,逐步领悟了用剑之道,在实战中磨合出来的克敌制胜之法。阿青所练的本来就不是剑法,也没有剑法,而是剑意。她所使的剑法,是来自她的剑意,运使出来的招式,她出手有招,其实根本无招,有的只是自然的克敌之法。

这一点从《越女剑法》的出现,也可得到印证,在小说中,其实阿青从未传过越国士兵剑法。范蠡见识到了阿青的剑法之高,本想请她教越国士兵练剑,但是当他看到阿青与白猿的对打之后,就知道阿青的剑法,并非别人有招式教她的,而是她自己悟出来的,她根本教不了别人。于是范蠡只能让越国剑士在与阿青的对战中,去模仿她的剑法。

第二天早晨,在越王的剑室之中,阿青手持一根竹棒,面对着越国二十名第一流剑手。范蠡知道阿青不会教人如何使剑,只有让越国剑士模仿她的剑法。《越女剑》

前后四天,八十名越国剑士都败在了阿青的棒下,而且谁也没能学到阿青的一招剑法。只是他们都见证了阿青神剑的影子,这八十人将一丝一忽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旁人,单是这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越国武士的剑法便已无敌于天下。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越女剑法”,但也仅是阿青出招时的神剑影子而已,并非她剑术的绝诣。

因此即便是后世继承此门剑法的韩小莹,将此剑法练至最精,唐朝的那位剑术名家,将此剑法创新得多有变化,都并非真正的“越女神剑”。而且专注于剑法本身,只力求剑招的多变,并未领悟“越女剑”之剑意,其威力就仅有神剑之皮毛而已,如此又怎么能与阿青相比较呢?

其实在“剑魔”独孤求败的身上,也可看到阿青的影子。独孤求败的剑法无敌于天下,但实际上根本无招,所谓“无招胜有招”,他所讲的同样是剑意。后来从神雕那里学到“重剑剑法”的杨过,所学的同样不是剑法,还是剑意。杨过与神雕的过招,实际上跟阿青与白猿过招,是如出一辙的。领悟剑意,招随心起,念起而力至,才是用剑之道的最高境界。因此,拘泥剑招的韩小莹,纵是高手,也难至绝顶。而以独孤求败的另一个武学理念“内功”来说,同是拘泥于剑招,郭靖使“越女剑”的威力,也定会在韩小莹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