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梁山三大女将之一的“母大虫”顾大嫂,你们觉得为什么她能得以善终?请问《水浒传》中,顾大嫂到底是谁的大嫂_大嫂_梁山_大名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顾大嫂 善终 大嫂 梁山 大名

本文目录

  • 作为梁山三大女将之一的“母大虫”顾大嫂,你们觉得为什么她能得以善终
  • 请问《水浒传》中,顾大嫂到底是谁的大嫂
  • 水浒传中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就是顾老大,孙老二,为什么她们连个名字都没有

作为梁山三大女将之一的“母大虫”顾大嫂,你们觉得为什么她能得以善终

水泊梁山三员女将中,孙二娘和扈三娘在南征方腊中都陨命沙场,唯独顾大嫂平安归来被授东源县君。所以题主说顾大嫂得以善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南征方腊,原梁山人马损兵折将伤亡惨重。这也许有宿命的因素,但令人蹊跷的是,在活着回来接受封官授禄的二十七人中,登州派系的就占了四位,分别是孙立、孙新、顾大嫂,邹润,这个比例真是令人惊诧。

那么,顾大嫂到底有什么神秘的呢?

、典型的女强人形象。

顾大嫂在登州是个出名的人物,她一个女人,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还开着酒店,赌场和屠宰作坊。不熟悉的人或许认为她有关系有靠山,其实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她的丈夫孙新不过是个帮手和配角,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顾大嫂操办和做主。

二、为人豪爽仗义,颇有男子汉之风。

顾大嫂的两个表弟解珍解宝被陷害入狱,顾大嫂找到在登州当兵马提辖的大伯哥孙立,提出了劫狱的主张。因为这是件掉脑袋的大事,没有孙立的协助,根本就无法办成。

没成想,孙立一是考虑自己的身份,二是考虑自己的前程,没有答应顾大嫂的主张。顾大嫂二话不说,拔出刀来就要和孙立拼命。孙立一看兄弟媳妇这个架势,只好答应了她的要求。顾大嫂先行潜入牢内策应,孙立带人劫狱成功,众人一起投奔了梁山。

、打入祝家庄内部,为捣毁祝家庄立下大功。

梁山两次攻打祝家庄受阻,孙立以祝家庄教师栾廷玉师兄弟的名义打入庄内,顾大嫂以家属的名义在庄内里应外合,配合梁山兵马捣毁了祝家庄,为这场耗时已久的战役取得全胜立下了头功。

事实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凭的并非全是本身的力量,孙立和顾大嫂等登州派系在里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四、武将被授文官,也算功德圆满。

南征方腊回朝后,原梁山人马仅存的二十七人中,只有顾大嫂这一个女将。别人被封授的都是武将,唯独顾大嫂被授予了东源县君,这显然是个文官。

估计朝廷考虑到顾大嫂是个妇女,这毕竟是正规军,不宜再担任武将,所以才安排她做了县君。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顾大嫂的能力、素质、性格和所作所为,与她能够得以善终是有一定关系的。

请问《水浒传》中,顾大嫂到底是谁的大嫂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顾大嫂和身边几个人的关系,然后才厘清彼此的称呼。

一、顾大嫂的丈夫是孙新。

顾大嫂作为女中豪杰,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是过家的好手。她既开杀牛宰羊的屠宰作坊,还开酒店和赌场,这在当时都是合法经营的行业,让顾大嫂经营得红红火火。

顾大嫂的丈夫是孙新,无论是武功还是过日子,孙新都在顾大嫂之下。他在家里不过是个帮手,大事小情都由顾大嫂作主。这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男权封建时代,无疑是道独特的风景。

二、解珍解宝哥俩儿是顾大嫂的表弟

解珍解宝兄弟的职业是猎户,在登州山上以打猎为生。有一天用药驽捕获了一只老虎,老虎挣扎着滚落山坡,掉落在当地大户毛太公的后花园里。解氏哥俩找上门去讨要,毛家不仅不归还,反诬他们私闯民宅损毁财物,贿赂官府把哥俩押进了登州大牢。

三、孙立是孙新的亲哥哥

孙立的职务是登州府兵马提辖,妥妥的朝廷命官,吃皇粮的。他是孙新的亲哥哥,自然也是顾大嫂的大伯哥。

孙立的夫人姓乐,叫乐大娘子。

四、乐和是乐大娘子的亲弟弟,也就是孙立的内弟。

乐和的职业是登州府监狱里的小牢子,通俗讲就是管犯人的。他看到解珍解宝被押进监狱,在给予关照的同时,马上赶到顾大嫂家里报信,顾大嫂赶紧和孙新研究,提出劫狱救出两个表弟的方案。

五、邹渊邹润是叔侄俩儿,和孙新是朋友关系。

邹渊是邹润的叔叔,俩人在登云山占山为王,和孙新是铁杆朋友。

当顾大嫂提出劫狱方案后,孙新说,仅凭咱俩肯定不行,要把我在登云山当山大王的两个朋友找来作帮手。

顾大嫂说那还等什么,赶快去找啊!于是孙新便上山把邹渊邹润找来了。

六、杨林邓飞石勇是邹渊的朋友。

邹渊和邹润来到,听了顾大嫂的意见后,说,劫狱倒是可以,关键是劫狱以后的去处需要作好安排。我有三个朋友,分别叫杨林,邓飞,石勇,目前已在梁山泊落草。那里现在兵强马壮招贤纳士,可否去投奔他们。

顾大嫂当即拍板:可以。

七、孙立带领人马,劫狱成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顾大嫂谎称患病,把孙立和乐大娘子夫妇骗来家中。孙立听说要劫狱,立马反对。说,我是朝廷命官,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顾大嫂当即拔出双刀,要和孙立拼命。

无奈之下,孙立只好同意。孙立是兵马提辖,他一出动,谁还敢阻拦。劫狱顺利成功,一行人浩浩荡荡,投奔水泊梁山而去。

总结:

通过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便梳理清楚了相关人员的彼此关系。

那么,顾大嫂到底是谁的大嫂呢?

孙新是顾大嫂的丈夫,孙立是顾大嫂的大伯哥,乐大娘子是顾大嫂的大伯嫂,解珍解宝是顾大嫂的表弟,邹润更是晚一辈的人,他们六个人,显然是不能称顾大嫂为嫂子的。

而乐和,邹渊,杨林,邓飞,石勇,是应该称顾大嫂为嫂子的。

其实,顾大嫂这个名称,是梁山好汉的一个绰号。从这个意义上讲,恐怕所有人都得叫她顾大嫂。

水浒传中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就是顾老大,孙老二,为什么她们连个名字都没有

《水浒传》中写了很多女性,偏偏是梁山上的三员女将没有大名,只有一个貌似表明其家庭地位的“小名”。而那些有劣迹的女性反倒有名有姓的,比如潘金莲、金翠莲、潘巧云、阎婆惜等等。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呢?梁山的三员女将为什么没有名字呢?

古人怎样取名

古人取名,一般都是到了学龄启蒙的时候取大名,也有叫取“学名”。取名时,一般包括姓氏、名、字,比如东坡居士姓“苏”,名“轼”,字“子瞻”。名,是其在社会上的特称。字,是解释或者补充名的。苏轼的“轼”,出自《左传·长勺之战》“登轼而望之”句,“瞻”与“望”的意思相近,是“轼”的解释或者补充。现在我们都把表示个人称号的信息叫做“名字”,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字”的概念。

《水浒传》中,几乎所有的梁山好汉都只有名而无字,历史人物同样也极少提及他们的字。这大概是因为书中人物众多,梁山好汉的星号、绰号一长串,每个人再加上个“字”就麻烦了。

古代女子也有取大名的,比如班昭,字惠班。宋代女子也有大名,比如李清照、朱淑真等。不过,这两个女词人都只有姓名而无字。大多数女子是不起大名的,一般就以家中排行名之,比如孙二娘、扈三娘之类。这样姓名大概可以归之为“乳名”或者“小名”。小名或者乳名不仅女子有,男性同样也在其启蒙入学时有一个小名或者乳名。比如,李十二就是李白的小名,这是因为李白在他的家族字辈中排第十二位。一般到了启蒙年龄,有钱读书的孩子就得取名字了。没钱入学的,干脆就以小名加个姓氏,就是其大名了。

孙二娘、扈三娘行几?

孙二娘、扈三娘这两个姓名很像是家中的小名或者是乳名,小时候就这么叫,长大了也不再取大名。不过,从书中看,这两员女将的姓名又不是因排行得名的。

孙二娘应当是家中的独生女,因没有兄弟姐妹,孙老头就把张青招赘为婿,成为孙家的掌门。扈三娘倒是有一个哥哥扈成,即便是兄妹一起排行,也只能是扈二娘。那么,这二人是否也与李白一样,是按照家族同字辈姊妹的行序得名的呢?书中没有交代,或许她们叔伯家中也有女儿,然后分别得了孙二娘、扈三娘之名吧。

遗憾的是,从后来的情节来看,施耐庵没有这个意思,孙二娘、扈三娘的名并非是按照家族同辈女性的行序而得的。

顾大嫂为何是“大嫂”?

母大虫顾大嫂是小尉迟孙新的老婆,孙新还有一个哥哥孙立,孙立的老婆是乐和的姐姐乐大娘子。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二嫂,偏叫做“大嫂”。大概顾大嫂并非是孙家人所称,而是孙新的朋友们叫出来的。孙新只有兄弟二人,家人不可能称其为“嫂”,更不可能称其为“顾大嫂”。

书中介绍,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入了死囚牢。兄弟二人在狱中认识了孙立的大舅哥乐和,便请乐和告知顾大嫂来相救,解珍说:“我有个姐姐,是我爷面上的,却与孙提辖兄弟为妻,现在东门外十里牌住。他是我姑娘的女儿,叫做母大虫顾大嫂。”

原来,“顾大嫂”在娘家就叫开了。大嫂,原本是已婚女性才有的称谓,尚未嫁人,怎么就叫人叫做“大嫂”了呢?看来,顾大嫂这个称呼还真的很奇怪,很有些讲究了。那么,施耐庵这样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以数字为大名确实有轻蔑的意思

前文所述,李白叫李十二,这是家族中的名字。好在李十二是望族,启蒙后有了大名,文人好友之间再呼其小名,是很雅致的。但是,很多底层百姓长大以后便不再取大名,一直就以小名名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至少可以说明,没有大名的人,恐怕没有读过书,或者没有进入过私塾学堂。

《水浒传》中,有很多这样的底层百姓,他们是没有大名的。比如,东京大相国寺附近的那帮泼皮,为头的两个就叫张三、李四,他们的绰号也很低俗,分别叫做过街鼠、青草蛇,与其大名很匹配。林冲在沧州牢城遇到了昔日救助的李小二,也是没有大名的下层人。

梁山上阮氏兄弟也是以数字做大名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三兄弟生活状况不太好,也没有读过书。而且,石碣村不像东溪村,好歹有个学究,可以给其个学名。这种情况在七十年代之前还存在,农村小孩起名,大都是寨子里有点墨水的人,按照家族字辈免费提供取名服务。阮氏兄弟既没有文化,也不出去混江湖,一直用小名也就不奇怪了。女性以家中排序而得的小名,也是其终身大名,同样有蔑视女性的意思。宋代对女性比较尊重和宽容,所以,很多女性是有大名的,尤其是自小受到文化教育的人。而没有大名的女性,却不一定享受这种待遇。

不过,《水浒传》中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却没有轻蔑的意思,而是作者另有所指。

梁山泊三员女将很另类

水泊梁山总共108将,一概被称为“好汉”,显然,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不属于“好汉”之列,她们是梁山中的另类。

于是,施耐庵别出心裁,按照三员女将的年龄顺序,给她们各自取了个大名。这就如一个私塾先生给女学童取名字一样,施耐庵给了她们应有的地位,她们也是上应星辰的“好汉”。

所以,顾大嫂为长,是大姐,孙二娘是二姐,扈三娘便是三妹了。宋江称扈三娘为“贤妹”,也是表明扈三娘在梁山女将中年龄最小,恰好符合“三娘”的大名。

这几员女将因施耐庵的特别取名法,反倒显得提高了地位,在梁山泊与男人们享受同样的“好汉”待遇。而《水浒传》中那些有名有姓的女子,反倒是遭到了施耐庵的批判甚至于贬低。

潘金莲、潘巧云据说是为了鞭笞张士诚手下两个姓潘的判将,金翠莲则是潘金莲的前身写照。阎婆惜、白秀英这两个女子则是风月场上之人,为标名挂牌,自然得有姓名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