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燕政权为什么不在十六国之中?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谯蜀、前后仇池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十六国”_慕容_十六国_南燕

本文目录

  • 西燕政权为什么不在十六国之中
  • 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谯蜀、前后仇池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十六国”
  • 关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史料有哪些
  • 十六国是少数民族版的春秋战国吗

西燕政权为什么不在十六国之中

要说为什么西燕没有被计入十六国当中,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因为后世的史学家认为其不具备正统,不能够被算作是独立的国家,只能说是地方割据政权。

(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地图)

五胡乱华时期,其实并不止十六个政权存在,可为什么会有十六国这个统称呢?原因在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编著的《十六国春秋》这本纪传体史书。在这本书中,记载了从公元304年开始,到公元439年结束这将近135年中,包含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蜀(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这十六个国家的历史。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

当时由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国家,都以燕为国号。后人为了区分它们,按建立的时间及控制区域所处的方位大致上分为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以及西燕。

(慕容氏部分世系图)

按上图所示,红色的是前燕世系,黄色的是后燕世系,紫色的是南燕世系(部分),灰色的是北燕世系(部分),蓝色和绿色的则是西燕世系(部分)。

从图中我们能够知道,后燕的建立者慕容垂和南燕的建立者慕容德是亲兄弟,而他们的父兄则是前燕的皇帝,从法统上来说,他俩都可以继承前燕的正统(PS:慕容德是迫于北魏的压力才建立南燕的,当时慕容垂已经病逝,是他的儿子慕容宝在位,所以并不存在慕容垂与慕容德的法统争论。)

(慕容泓与慕容垂的艺术画像)

而西燕的建立者慕容泓,是前燕末代皇帝慕容暐的弟弟,同时也是慕容垂和慕容德的亲侄子,本来按血缘关系来说,他才是最高顺位的法统继承者,可惜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被部下借口德行不足杀害。其弟慕容冲被立为西燕之主,这时候按血统来说,西燕比起后燕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很快这个优势就被葬送掉了。386年,慕容冲被部下借口不肯东归杀害,之后短短一年时间内,西燕先后存在了4位君主,直到慕容永上位之后,局势在暂时稳定下来。而慕容永,按血统来说,只是慕容氏的旁系,此时的西燕,在法统上已经远远不如同时期存在的后燕了。

起初西燕和后燕都还相安无事,毕竟慕容弘和慕容冲是自己的亲侄子,慕容垂并没有想着去兼并掉西燕的土地,很多时候还主动帮助西燕稳定境内局面。等慕容永上位之后,时局有了很大的变数,他本身出自慕容氏的旁系,很是忌惮那些在西燕境内的慕容氏嫡系力量。很快,他迈出了毁灭自己的一步。先是拒绝对慕容垂称臣,之后又大肆杀害西燕境内慕容暐和慕容垂的子孙,彻底激怒了慕容垂,最终慕容垂西征,攻入西燕都城长子,杀死慕容永,吞并了西燕领土。

从慕容泓建国到慕容永作妖灭亡,西燕只存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先后有7个君主,统治区域最大时也只拥有山西八郡。不论是从存在时间上,统治疆域上,在当时那个乱世当中,都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地方势力,加上后期统治者在法统上的失利,以及西燕亡于后燕之手,种种因素影响下,后世的史学家自然是不会讲其列入正统的十六国当中。

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谯蜀、前后仇池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涵盖华北、华中北部和四川等地区的北方诸国的概称,相对于南方的东晋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古代修史者的一种断代习惯,选出较为强大的政权以及其对称性。冉魏、西蜀都只有一代,西燕虽由很多代但只存在了10年,翟魏也只有两代4年,无论存在时间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同时代的十六个国家相比,只能名落孙山了。

◆“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五族,代表统治北方诸国的民族。实际上,统治者还包含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卢水胡(北凉)与匈奴铁弗(胡夏)等族。而地方人民也遗留不少汉族,与统治民族形成合作关系。

▲东晋十六国形势

◆文献上,五胡之名最早出自苻坚之口,但当时没有明确定义五胡的内容。对于五胡这个名称的来源,学界有所争议。

◆王树民、孙仲汇、雷家骥等人认为,五胡即五部胡,源自刘渊领导的五部匈奴。但在这个时期的史书中,五胡常被当成所有胡人的泛称,未特定指某个种族,在谈到匈奴时,通常称其为匈奴,因此这个说法未得到学界一致认同。

◆陈寅恪认为,五胡之名,起自于五德终始说,是图纬符命思想下的产。周一良也支持这个说法。“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诸国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实际上,北方诸国还包括冉魏、翟魏、西燕等等国家蜀地还有谯纵的后蜀政权,也称西蜀。总之五胡十六国只是北方诸国的概称,并不是北方诸国只有五个民族统治,以及只存在十六个国家。


◆川本芳昭认为,在《十六国春秋》成书之后,中国传统史家依此思路整理史料,才开始将五胡的具体内涵确定下来。日本学者砺波护在《隋唐帝国与古代朝鲜》一书中,认为五胡十六国这个概念,是在唐朝初期编定正史时才形成的。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五胡乱华〉条中列举7个人︰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皝、苻坚、慕容垂。这7个人,分属4个民族,匈奴、鲜卑、羯、氐。因此五胡的内涵在南宋时可能仍未完全确定。

◆王应麟将五胡解释为“刘渊匈奴,石勒羯,慕容鲜卑,苻洪氐,姚苌羌。”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将五胡定义为“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个定义可能来自刘曜。在胡三省之后,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个定义开始被广泛接受。陈寅恪曾认为,五胡与十六国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可混合。杉山正明认为五胡十六国这个术语受中国传统史观与断代史观影响,容易造成误导。

综上所述,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古代修史者的一种断代习惯,选出较为强大的政权以及其对称性。冉魏、西蜀都只有一代,西燕虽由很多代但只存在了10年,翟魏也只有两代4年,无论存在时间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同时代的十六个国家相比,只能名落孙山了。

关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史料有哪些

五胡十六国的史料很多,然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其历史价,值最高,《十六国春秋》是记载西晋灭亡後中原地区先後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史称十六国。此书是记载十六国(304-439)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一百卷,另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此书後经散佚,只存廿卷,清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所辑史料力求信而有征,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晋书.载记》也是叙述十六国史事,清代史学家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其它的如《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等涉及十六国史实之书籍,大都以依据《十六国春秋》或《晉书.载记》辑补而成。

十六国是少数民族版的春秋战国吗

是不同的,春秋战国时代除了战争频繁,最关键的是思想文化的大爆发。在中国战争只是政治与文化的延续,而十六国,在没有文化底蕴情况下,只是野蛮的掠夺与杀戮,像样的思想体系都没有。就好比暴发户与贵族的区别,在气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