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美男_慕容_的人_独孤

古代中国最有名气的美男,有潘安、宋玉、子都、卫玠、宋文公、韩子高、兰陵王、嵇康、慕容冲、独孤信等人,这些人既然能在历史上留下声名,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而且他们的外貌到底给他们带来什么遭遇,是祸还是福,最后的下场如何,作为现代人其实也值得思索一二。

这十人中,宋国人就占了2位,分别是宋玉和宋文公,所以就从这二人说起。

宋玉

宋玉和宋文公并非同一时代的人,宋国最开始也是周朝的诸侯国,在现在的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当时还是等级最高的五个诸侯国之一。宋国是殷商后裔,历史悠久,有很多大贵族,自然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孔子、墨子都是宋人。宋国地处中原交通要地,天下做买卖的富商巨贾在此云集,因此宋人因势便利,多从事经商。

宋玉与另一美男潘安齐名,“颜如宋玉,貌比潘安”说的就是此二人。但宋玉是个更有才华的人,虽是宋国贵族后裔,却生于楚国,是战国著名辞赋家。宋玉到底长得如何俊美,史上并没有直接描写,但从他身边的人和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宋玉有一篇很有名的作品叫《登徒子好色赋》,里面很多典故都沿用至今。《登徒子好色赋》里讲了一个小故事,就是说有个叫登徒子人向楚王进言,说这个宋玉长得太好看了,又很有口才,还很好色,大王千万不要让他到后宫去。言下之意就是说宋玉一旦进了后宫,那些妃子说不定会被他引诱。这从侧面证实了宋玉超凡的魅力,登徒子的话也泛着一股酸酸的味道。

而宋玉是这样给楚王答辩的,他说:外貌是天生的,口才是跟老师学的,而好色是绝对没有的。楚王又问如何见得你不好色,宋玉说这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女了,楚女中最美的就在我家乡,而我家乡最美的那位就住在我隔壁,这位美女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这样一位美女,在墙头偷看了我三年,我也没理她,而登徒子的老婆蓬头垢面,牙齿歪斜,走路一瘸一拐,身上又生疥又生疮,这么丑陋的女人,登徒子还很爱她,还跟她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到底是谁好色呢?

这番话,放在现在来看,有点诡辩的感觉,不过宋玉敢于如此吹捧自己的吸引力,想必也是十分自负的。然而宋玉是以辞赋成名,并非占了外貌的便宜,虽说有人因他的美貌妒嫉他,他也没受到什么真正的伤害,因此他算是没享受到美貌的好处,也没受到什么坏处的美男,他在楚亡后终老于楚,享年七十六岁,为善终。

展开全文

宋文公

宋文公是比宋玉更早的春秋时代的人,他算是因外貌改变了命运的,他本名叫子鲍,《左传》中记载公子鲍“美而艳”。改变子鲍命运的贵人是一名妇人,叫王姬,是宋襄公的夫人,也是当时周天子周襄王的姐姐,出身名门。

宋襄公十四年时,宋襄公死,他的儿子子王臣继承王位,为宋成公,这时候王姬相当于太后了,可能对寡居的生活不那么满意,她看上了子鲍,喜爱他的美貌。有传闻说,她想让子鲍做他的面首,而子鲍拒绝了,这种说法可能不实,毕竟王姬相当于子鲍祖母辈的人物了。不管如何,王姬对子鲍是相当支持的,帮助他开仓赈灾,救济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名声。后来宋成公死,子鲍的哥哥继承王位,为宋昭公,宋昭公不太得人心,在王姬的协助下,子鲍造反杀了亲哥,做了王,便是宋文公了。

如果没有王姬的另眼相待,子鲍是做不了王的,所以他的美貌给他带来了好运。宋文公也算是一个有才干的君王,证明王姬的眼光是很不错的。宋文公在位二十二年后去世,也算是善终。

潘安

中国名气最大的美男是潘安,他就有点泛娱乐化了,很有现在一线明星的感觉。

潘安是西晋年间河南中牟人士,按《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之貌已美名远扬,他每次出行,都会被爱慕他的少女们围观,少女们还情不自禁地往他车上投掷水果,所以潘安每次出行,车上都会满载水果而归。

向爱慕的男子投掷水果,不知是什么风俗,大概是想引起潘安的注意。在现代,粉丝最多也只会给明星献献花、送送小礼物,不知路边的少女们是如何保持手边总是有水果的?潘安带这么多水果回家还能吃得完?看来《世说新语》这种记载多半是有少许夸张了。

我们无法知道潘安是否享受这种万人迷的状态,但是潘安作为流量明星,有2点是现在的明星怎么也比不上的。一是他有才情,很有文学造诣,《晋书》中说潘安“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他一生写过许多著名诗赋,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是个才貌双全的人物。

二是他作为玉树临风的美男,却并不花心,史上也没有关于他花边新闻的记载,潘安12岁时,便与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杨氏定亲,两人婚后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妻子早逝后,他专门为妻子写了几首《悼亡诗》悼念,此后也再未结婚,可见潘安是个一往情深的人。

但是潘安这样一个“好男人”却走上了歪路,《晋书》中记载潘安为人势利,投靠当时的权臣贾谧,谄媚贾谧,后在政治斗争中遭人陷害,被灭三族,未得善终。

卫玠

卫玠也是西晋时的人物,只比潘安晚出生了几十年,按现在的审美,应是属于一位花男型的美男。像潘安一样,出门总是会被人围观,年幼时有一回出门,引来众人围观,被称为“璧人”,这说明卫玠皮肤雪白,光滑细嫩。

当时的社会风气流行“清谈”,文人之间不谈俗事和政务,崇尚老庄思想,辩论之时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语句,富有哲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卫玠正是清谈中的高手。这种清谈,需要才思敏捷,往往一开始便很难停下来,有时通宵达旦,但是卫玠自小体弱多病,他母亲经常禁止他参加清谈。

以卫玠的俊美和清谈带来的名声,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多次招他为官,开始时被卫玠拒绝,不过后来卫玠还是入朝为官了。永嘉四年(310年)时,中原战乱渐起,为避乱卫玠迁往豫章(今江西南昌),因不喜豫章的镇守大将军王敦,认为他不是忠臣,又欲迁往京城建邺(今江苏南京)。在进入建邺时,引起轰动,京城的群众都去围观这位美男,挤成人山人海,可见他的名气之盛。可就在进入建邺没多久,悲剧发生,卫玠死了。人们说他是被人“看死”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卫玠应是因为舟车劳顿,加之身体一向不好,劳病致死。

从卫玠对王敦的评价来看,卫玠确有聪明才智,因王敦后来的确是起兵造反了。卫玠以外貌获得了名声,但因体弱如林黛玉,无福消受,并无太大成就。

嵇康

如果用一句话描述嵇康,那就是一名狂放不羁的才子。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法则,尊重人的天性,而且对养生颇有研究,这些思想看起来更接近现代人。

嵇康长得有多帅?《晋书》中这样描写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还说有一次嵇康在山中采药,一个樵夫见了他,以为他是天上的仙人,可见嵇康的帅气是浑然天成,不做作。

当时嵇康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但却不愿从政为官,崇尚道家的自由思想,只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司马氏政权的不满。他本人多才多艺,本应就是个公子哥,但他又喜欢打铁这种体力活,能文能武,确实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人。由于嵇康在文人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引起马氏政权的猜忌,后来用一个冤案将嵇康处死。

临刑那天,嵇康于刑场上要来了一把琴,从容弹奏他的名曲《广陵散》,弹罢叹道:以前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总是不舍得,现在《广陵散》就要失传了”,嵇康死时年仅四十。

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是北齐宗室,因曾受封兰陵郡王,也称之为兰陵王。《北史》记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也就是说他的样子是偏女性化的柔美,声音也很好听,但内心却是不折不扣的男子汉。

高长恭其实是一名武将,还颇有战功,可能嫌自己的样子在战场上不够杀气,就做了一个凶狠的面具在战场上戴着。河清三年(564年)高长恭率兵与北齐作战,取得邙山大捷,将士们甚至作了一首曲子来歌颂高长恭,这便是《兰陵王入阵曲》,此曲在唐朝仍广为流传,后来还被改编为戏剧。不过此曲在中国曾失传千余年,幸好在日本保存了下来,现在日本广岛县的严岛神社仍供奉着兰陵王。

高长恭善待手下,再细小的事都亲力亲为,就算是一个瓜也要和将士们分着吃,这样一个有名望又有战功还是皇族的人,很容易就引起了北齐皇帝的猜忌,因此武平四年(573年)五月,齐后主派人送毒酒给高长恭赐死。

兰陵王本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人,却未得善终。

子都

子都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美男子,全名叫公孙子都,是郑国大夫。《孟子·告子》写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就是说天下谁都知道子都长得俊美,见过子都却不知道他俊美的人,是瞎了眼。子都深受郑王的宠爱,多半是因为他的外貌。

但是这个子都,人品却不太好,心胸狭窄,他的劣行记载于《左传》之中。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712年夏,郑庄公与鲁隐公讨伐许国,出征之前在大宫分发兵器,有一辆战车引起了子都和颍考叔的争抢,颍考叔抢了车就跑,子都拔出战戟狂追不舍,但是最终还是没追上,这样子都和颍考叔就结下梁子了。从此事的细节可以看出,子都这个人仗着郑王的宠爱,抢不过别人,就拨戟追杀,行为比较张狂。

后来在战场攻城时,颍考叔冲锋陷阵,扛着大旗冲上了许国的城墙,眼看胜利在望,后面飞来一支冷箭把颍考叔射死了,幸好旁边的瑕叔盈接替颍考叔扛起大旗,攻城终于成功。这一箭是子都射的,在战场上暗杀自己的战友,实在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但是事后郑王或许是因为太宠爱子都了,并没有处罚子都,只是在祭祀时诅咒那个射死颍考叔的人。

至于子都后面的人生如何,历史上再无记载,有传说他因愧疚自杀。子都的故事还衍生出一部戏剧叫《罚子都》,在戏剧中子都被颍考叔的魂魄索走了性命。比较奇怪的是,子都的后人突然改了姓,以子都的名为姓,全姓”都“,这可能证明子都确实是自杀了,因为死得不光彩,所以后人就改姓了。

韩子高

韩子高是南北朝时代的人,也因外貌俊美闻名,他大概是十大美男中唯一出身寒微的人。

据载韩子高十六岁时,喜欢扎着2个羊角一般的发髻,容貌艳丽,纤妍洁白,美如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无不啧啧称奇。有一天韩子高在还乡的路上遇到了临川王陈蒨,陈蒨一见他就十分喜爱,收韩子高为贴身侍从。韩子高如此一个美貌男儿,本名却有点粗俗,叫韩蛮子,现在跟了陈蒨,再叫这个名就不合适了,于是陈蒨给他改名叫韩子高,从此,韩子高因其外貌改变了命运,走在了飞黄腾达的路上。

韩子高为人恭谨,人也机灵,总是能捉准陈蒨的意思,自然越来越受陈蒨宠爱。韩子高成年以后,陈蒨也让他学习骑射,韩子高也展现出自己是个颇有胆量的人,后来陈蒨提拔了他做将领,配有士卒,不过陈蒨依旧留他在身边服待,把其当作心腹亲信。

再后来,陈蒨继位为帝,史称陈文帝,韩子高也水涨船高,从一介寒微平民,做到了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只不过好景不长,陈文帝病重,韩子高亲自入宫侍奉老主子汤药,没多久陈文帝病逝,陈废帝即位。

当时的权臣陈顼其实有心谋反,像韩子高这样一个前朝宠臣,现在位高权重,又忠于陈朝,自然是个绊脚石,于是诬陷韩子高谋反,将其处死,韩子高此时年仅三十二岁。

韩子高因美貌飞黄腾达,但也无福消受。有传说陈蒨与他是同性之爱,但此说来源于文艺创作的小说,并不足以让人相信。韩子高虽生命短暂,却有一个赏识他的贵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许韩子高也不枉此生。

慕容冲

慕容冲的身世非常坎坷,一生起伏跌宕,足可以写成一本小说,拍成一部电影。慕容冲所在的时代是十六国时期,天下群雄纷争,他是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的儿子,前燕是由鲜卑人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国家,因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

公元370年,前燕被苻坚的前秦所灭,这个苻坚,就是成语”风声鹤唳“中讲的那个苻坚。苻坚把鲜卑慕容部人迁往关中,慕容冲及其家人也在其中,当时慕容冲12岁。慕容冲的姐姐生得貌美,被苻坚收为妃子,而苻坚见慕容冲也是如此俊美,竟将其收作娈童,非常宠爱他们姐弟二人。这等荒唐事传遍长安城,吃瓜群众怎会放过这种花边新闻,还编了个歌谣唱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大臣王猛对此看不过眼,也忧苻坚因色坏了治国大事,于是劝谏苻坚,慕容冲这才得以出宫,被封为平阳太守,这时慕容冲也就十几岁而已。

苻坚这一放慕容冲,等于是放虎归山,后来苻坚也不由得后悔了。慕容冲本是出身富贵,经此惨痛经历,可能对他的身心成长造成极负面的影响,多少有些性格扭曲。

苻坚于淝水之战大败后,对境内各族的号召力减弱,以前臣服于他的各族纷纷造反,慕容冲也在平阳起兵,国恨私仇,使得慕容冲疯狂攻打苻坚。公元385年,慕容冲在阿房城称帝,而对苻坚的长安争夺战仍在进行着。慕容冲由于性格扭曲,统治非常残暴,很不得人心,群众都向着苻坚。

在攻占长安城之后,慕容冲变得骄傲自满,更加赏罚随性,恣意妄为,又贪图在长安的享乐安逸,而慕容冲的部下都希望回归鲜卑旧地,因此军心思变,越来越不满慕容冲。公元386年,左将军韩延兵变杀了慕容冲,拥将军段随为燕王,慕容冲死时年仅27岁。

看慕容冲的一生,此人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受美貌所害,成为别人的玩物,而自己才能有限,最后也不能善终。

独孤信

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拜大司马,他的祖先有匈奴血统,他还是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独孤信的父亲叫独孤库者,从小勇武豪迈,很讲义气,深受族人敬重。

据记载独孤信“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喜爱修饰,穿着也很讲究,后来他投奔北魏权臣尔朱荣,尔朱荣见他一表人才,又善骑射,很是喜欢,便提拔他做了别将。这时他才二十来岁,但已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武将,大家都叫他”独孤郎“。独孤信还有过单身生擒渔阳王袁肆周的英勇事迹,因此在军中也是步步高升。

在东西魏分家之后,独孤信还出任了地方官,任秦州刺史。在治下的十年里,秦州井井有条,国富民安,显示了他文武双全的才能。由于他本人的仪表出众,俨然成了当地的潮流风向标,有一回他打猎归来,迎风疾驰,一不小心帽子被吹歪了一些也不知道。可是在城里的街道上被市民看到了,觉得独孤信这样歪着帽子太好看了,以为是独孤信故意打造的新潮流,所以到了第二天,独孤信发现满城人都歪着戴帽子,这件事也让独孤信的名声更盛。

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后,封独孤信为卫国公,邑万户,也是八柱国之一。当时晋国公宇文护大权独揽,此人颇有野心,同为柱国将军的赵贵想联合独孤信铲除宇文护,但此事走漏了消息,宇文护抓了赵贵,逼独孤信在家中自尽。

纵观这十大美男,各有各有遭遇,他们的外貌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名声,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也有助推作用,但这些人其实并非虚有其表,其中大多都有自己的才能,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应该有才能加持才行,如果只是空有外表,只会沦为花瓶而已。不过这十人中有八个都不能善终,可见美貌在古代那个环境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