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提分宝典!有了它,孩子阅读+写作能力双提升_作文_孩子_点评

不知你在学生时代有没有为作文发愁?有没有为了凑够字数绞尽脑汁?尤其在考试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笔下却不知该写什么,心里着急又慌张。写作文真的太难了,好歹熬过去了。

可是,现在又开始为孩子的作文发愁。

当看到孩子一下午写不出一篇400字作文的时候,当被老师喊去说要引导孩子多写多练的时候,当孩子每次测验作文都扣掉大把大把分数时,作为家长,心急火燎却又手足无措。

如果是数学题,我们还能用尽洪荒之力为他讲解,可偏偏是作文。

每次给讲解怎么写文,就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错觉,说不清道不明,讲不出个一二三来。给买了各种作文秘籍、作文大全,可是从内容到点评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太多效果。

如果是名家名作,再有名师点评那就好了。孩子不仅能在名作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能在名师一针见血的点评中弄懂文章的筋骨,清楚为什么这么写。

这也是《丰子恺给孩子的阅读写作课》一面世就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说起丰子恺,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漫画鼻祖”,其实,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中,有的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文,有的频频出现在中小学语文考卷中,如果能学习到丰子恺散文的精髓,那孩子的写作水平肯定会大有提高。

展开全文

这本书分为写景、写人状物、记事、游记和生活启示五大分类,这都是中高考作文的常考类型。

而且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点评,点评老师张伟锋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从中小学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角度来点评,学生读起来更容易活学活用。

我和孩子目前正在读《丰子恺给孩子的阅读写作课 写景卷》,每一篇读来都赏心悦目,每一篇都在美景之后受益匪浅。

春天原来还可以这么写

大部分孩子描写春天,都是千篇一律的春风和煦、欣欣向荣。但我们都知道,春天并非只有温暖和草长莺飞,就像丰子恺先生笔下的春天,也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

见惯了草长莺飞的描写,这样“三分春色二分愁,更是一分风雨”春寒料峭的景致,竟是另一番意境。暮春之后,则又是一番景象,青山绿野,天地为之一新。

通过张伟锋老师的点评,我们得知丰子恺先生写这篇《春》,用了不少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有了对比、引用诗句、神之转折、浅埋伏笔、前后对应等,仿佛现在就是乍暖还寒的春天。

点评中,张伟锋还延伸到《论语》,孔子与学生“浴乎沂”,正是暮春时节。延展阅读,穿插学习,在大语文的乐趣中提高孩子的作文写作水平。

如何从秋天写到人生

与春对应的则是秋,在丰子恺的《秋》中,开篇不见“秋”,只写“我的年审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另外,作者用比喻的修辞,将三十岁的心理感受比作被阳伞笼罩后暗淡色的阴影,不见秋字,却处处是秋。

秋天,和自己心境上越发调和,秋风、秋雨让作者着迷,甚至还能融化于秋日的天朗气清中,与秋物我两相忘。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枯荣,与其赞美贪婪的生与荣,不如叹悟达的灭迹。

为了阐释丰子恺的这段深意,张伟锋还给孩子们拿出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解读中我们重新认识秋天的美,了解人生的过程。一边读美文一边分析解读,仿佛自己也体味到了人生静美的秋韵。

文末,还有“写作贴士”以及“扩展阅读”,并以写秋独辟蹊径的《秋词》为引,引导孩子写出不一样的秋天。

一棵树也能写出新立意

如果有什么能从春到秋,见证时间的话,那便是植物了。

在《梧桐树》一文中,春尽夏初,丰子恺亲眼看见梧桐冒新叶,嫩黄的小叶子像一堂树灯,又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夏天,它又像猪耳朵一般,重重叠叠。转眼秋天,绿色变墨绿,又成焦黄,北风一吹,梧桐叶便大惊小怪地闹起来,一片片飞落。

最后只剩枝干,“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可是它们的主人并没有看见它们的枯荣全貌,更无法感知它们。

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尽了一棵梧桐树的一生。最后升华文章主题,“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不能。”点评中选用苏轼《前赤壁赋》的话来说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当然,最后还不忘附上一副丰子恺的梧桐树主题的画作,让孩子展开想象,尽情挥洒文字。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理解为什么命名为阅读写作课。大师名作、一线高级教师干货解读,阅读、积累、练笔三位一体,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孩子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诀窍。

另外书中配图都是丰子恺漫画,甚至有众多未公开出版的画作,与其说它是本书,不如说是带有绝版漫画的手账,让人爱不释手。

如果你也想给孩子选一本作文提升的书籍,不妨跟着考点的方向走,看看这本《丰子恺给孩子的阅读写作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