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包庇,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结果会怎样?_汉武帝_自己的_大将军

引言

常胜将军霍去病,一世英明,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他的事迹被后人称颂。以至于后面英年早逝后,人们还感慨:真是天妒英才啊!在霍去病的身上,鲜少有污点。但历史上有一事件争议颇大,就是他在皇家猎场上亲手射杀了皇帝亲封的关内侯李敢。有人认为是他居功自傲,年轻气盛,冲动之下才会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事情;也有人认为李敢被杀,实属其罪有应得,因为是他先一下犯上,冲撞了大将军卫青的,霍去病杀他没有错。

这其中,还有汉武帝的干涉。在得知霍去病射杀了李敢后,汉武帝没有立即将霍去病拿下,按照朝廷律法处理,而是“指鹿为马”,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以此为霍去病掩去了罪名。汉武帝再怎么宠信霍去病,也不至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包庇吧,个中缘由又是如何?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捋清楚,答案就明了了。

一、前因:李广与卫青的恩怨

相传,在元狩四年,飞将军李广父子分别跟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漠北。此时的李广已经将近七旬,年纪有点大了,然而,他还非常的自傲,在出征的时候,还请求让其担任前锋位置。汉武帝看在他是资深老将军的面子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为了大局,他在大军出发前就嘱咐过卫青,在两军交战之时,尽量避开李广,毕竟他的运数不太好,而且也上年纪了,卫青点头表示明白了。

展开全文

在大将军卫青带领大军出了定襄之后,查到了匈奴单于的所在位置。卫青采取分兵迂回的战术,让飞将军李广和赵食其带领各自的兵马从东侧迂回包抄匈奴单于,想要把匈奴主力全部歼灭,擒获匈奴的单于。其实卫青的这个战术实属正常,是他经常用的战术,这样的部署可以令我方军队获得最大的胜利。但是李广看不懂卫青的良苦用心,他觉得这是卫青在故意支开他,心里其实是并不服气的,但是不得不听从主将的安排。

本来就带着怨气的李广,做起事情来愈加的不称心,再加上他自带倒霉体质,在途中居然迷路了,耽误了行军,最终没有按照事先部署的那样与大军在指定位置包抄单于的主力军,也没能拦住逃脱的伊稚斜,这一趟相当于无功而返。

当卫青率领大军在漠南遇到他们两人的大军时,派人去询问李广是什么原因没能按约定与大军会合,李广因为心有不甘而恼羞成怒,没有回复。卫青不了解情况,想赶紧了解清楚好跟皇帝汇报,就找了李广府上的士兵来问话,没想到此举刺激到了李广,他觉得自己一世英名,全被这件事儿给毁了,然后不甘受辱,便自杀了。

其实整件事情,根本没必要走到这一步,虽然卫青有那么一点私心,他是把汉武帝的话听进去了,担心李广的倒霉体质影响到全局,便有心想把他支开。但是这是在保证最后大军可以获得最大的战果而下的决定,谁都没有想到李广会在半路迷路了。李广也是觉得这件事让自己的老脸都丢尽了,最终选择了自刎,让人猝不及防的。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二、 霍去病为什么杀李敢

1.李敢以下犯上,有错在先

在李敢得知自己的父亲李广已经自杀后,心中愤怒不已,以为这是因为大将军卫青的缘故,自己的父亲才会自杀的。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当时,人们特别重视孝道,听到自己父亲的死和卫大将军有关,李敢几乎已经失去理智了,忘了自己的身份,跑去质问卫大将军。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的父亲,甚至不听解释,出手把卫青给打伤了。卫大将军心里知道这件事自己确实有理亏的地方,本来就心存愧疚,所以在挨打的时候并没有还手,事后也没有将此事上报,而是选择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

此事本来呢就是李敢做得不对,他区区一个关内侯竟敢以下犯上,殴打身为大将军的卫青,如果真要追究起来,他的罪名可不轻。所以霍去病觉得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把李敢这种私心报复的人杀了,是在给舅舅卫大将军报仇雪恨。

2.卫青之与他,亲如父亲

霍去病是私生子,从小就被母亲安排在他的舅舅卫青身边长大,卫青对其关爱有加,又是教他做人处事,教他习武练剑,教他兵法,就像是父亲一样的存在。霍去病从小就非常崇拜和尊敬他的舅舅卫青。

在听到自己敬爱的舅舅居然被自己的下属打伤了,他感觉就像自己被打了一样,觉得自己的舅舅被侮辱了,非常气不过。但是因为卫青并没有要追究李敢的意思,而且汉武帝也告诉过他让他不要冲动行事,所以他也不好明着来对付李敢。但此时,他内心已经有了想要除掉李敢的想法了,就差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于是,在后来甘泉寺狩猎时,他就抓准时机,射杀了李敢。

3.自身战功赫赫,皇恩护佑

年少成名的霍去病,他除了亲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以外,最大的靠山是他的亲姨父汉武帝。对于霍去病,他们两人都甚是宠爱。霍去病对汉武帝来说,是一个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是大汉未来的护国大将军,再加上他年少时就在外征战,身上战功赫赫,小小年纪就已经是皇帝亲封的骠骑将军了。

所以,只霍去病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情,汉武帝都不会轻易处罚他的。霍去病心里当然也清楚这个,只要自己的杀人理由足够充分,汉武帝绝不会对他处以重罚,更不会处死他。被宠得有恃无恐的他,当然敢将李敢置于死地。

三、 汉武帝为什么会包庇霍去病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其实究其根源就是李广和卫青之间的恩怨造成的。李广的死,汉武帝有间接责任,这一点他心里也是清楚的。所以在得知李敢当众打了大将军卫青之后,他也没有追究李敢以下犯上的责任。毕竟受害者本人都不追究了,他更乐的撒手不管。卫青其实有一点是在为他背黑锅来着,他才不想被人发现中间还有自己插的一脚。

但终究,对于李敢打伤卫青这件事,汉武帝还是非常不高兴的。若要真追究其罪责,比死罪也差不到哪儿去。所以,他认为霍去病之所以会射杀李敢,也是因为李敢有错在先,霍去病想要给他舅舅报仇,情有可原。再加上他自己肯定也不想事情闹大,就想法帮霍去病打掩护。

在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之后,他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所以他第一时间跑去跟汉武帝说出来事情的经过,称自己是不小心才误杀了李敢。是“失手”错杀,而不是他故意要杀的。既然是误杀,那汉武帝也不好追究他的责任。就算他知道霍去病说的并非全是真话,但是比起一个不是那么重要的关内侯李敢,他更想保住自己从小培养成才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并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外甥。于是他选择了为霍去病打掩护,帮他躲过了罪罚。

当时的太子刘据,他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嫡子,太子东宫有一个宠妃是李敢的女儿,本来利益就是环环相扣的,要是撕破了脸,直接将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情曝光,那么卫霍一族与李氏一族就真的闹掰了。这不是汉武帝想要看到的,所以他当机立断,帮霍去病掩盖了其罪名。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总有一天会败露。所以,霍去病不能在长安继续待下去了,汉武帝后来把霍去病调去朔方驻守边关,名为远调,实则是为了保护他。

四、霍去病射杀李敢后,付出的代价

在霍去病被调任朔方驻守边关后,没过两年,就突发疾病,不治身亡。这对整个大汉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于霍去病的突然离世,历史上有很多猜想,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说霍去病从少年时期就跟卫大将军在外四处征战沙场,他使用的又是非常激进的作战方法。长年累月下来,落下了一身的伤病。再加上战场上条件艰苦,他从来就没有能好好的养过伤。身上的旧伤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才可以痊愈,否则只会越来越严重,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本来他可以留在长安安心养病一段时间的,谁知道因为李敢事件又被迫调任朔方,继续驻守边关。进而没能好好休养自己的身体,最后终于积劳成疾,得不到很好的救治而病逝了。所以说,霍去病因为射杀李敢这件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惨痛代价。虽然没有直接被处置,但是被调离长安,使他失去了良好的休养条件,导致自己最后暴病而亡。

还有,霍去病的舅舅卫青还有个外甥是太子刘据,李敢有个女儿是刘据的宠妃,跟太子刘据几乎形影不离,将来很可能当皇后。两家的利益本来是休戚与共的,按李敢的能力和家世声望,将来绝对是一方主将,而且李敢还有个叔叔李蔡是丞相。结果霍去病干掉了太子的老丈人,卫霍一系和陇西李氏反目成仇,次年李蔡也被逼自杀。霍去病被汉武帝赶出了京城只是前奏,后来这直接导致了卫青死后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没了依靠,在巫蛊之乱中双双惨死。这是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间接造成的结果。

结语

一场误会,使年近七旬的飞将军李广羞愤自刎;一个“孝”字,让前途一片光明的李敢不惜以下犯上也要找卫大将军寻仇;同样也是因为一个“孝”字,少年英雄霍去病设计射杀关内侯李敢,最终闹得自己也没有好结局。回过头来分析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真的像一场“闹剧”,涉事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好过。李家父子双双身死,卫大将军自责愧疚,汉武帝更惨,失去了相继失去了两员大将之后,还要把自己自小就宠爱的霍去病远调边关,最后还永远失去了他。

归根结底,到底是谁的错?早已说不清楚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