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于谦,土木堡之变中守住了北京城,后来皇帝为何杀死他?_明朝_皇帝_于谦

明朝皇帝一直以昏庸而闻名,但是要说对明朝祸害最大的皇帝,不是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皇帝,而是英宗皇帝和崇祯皇帝。

崇祯这个咱今天就不说了,专门来说说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九岁登基,其后国事基本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中,张氏重用仁宣以来的大臣,也就是被后世称为“三杨”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使得朝政还算安稳。

小皇帝朱祁镇没人搭理,就整天跟太监王振玩耍,到张太后驾崩后,三杨也逐渐离世,朱祁镇也逐渐长大,掌握朝政。

明朝皇帝祖上虽然是草根出身,但是个个都有当将军的瘾,想要去御驾亲征,朱元璋时期那没办法,到朱棣时期更是几次亲征漠北,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但是到了朱祁镇时期,基本已经没有什么仗难打到需要皇帝御驾亲征了。

朱祁镇最重新的宦官王振就怂恿朱祁镇像他爹朱瞻基一样御驾亲征,展示一下国力。

当时的明王朝在军事实力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家底的,毕竟当时朱棣死了也没有多久,朱祁镇很轻松的凑了二十万大军,开始御驾亲征。

展开全文

其实朱祁镇很明显犯了兵家大忌,中原王朝想要跟游牧民族作战,不是靠兵力多,而是出精锐骑兵,跟他硬碰硬,如果你用步兵为主,后勤根本就跟不上。你也无法深入草原作战。

所以当朱祁镇将军队开到大同的时候,也就三百多公里,粮草就已经供不上了,这还没到更西北的地方。

当时军心已经动摇了,明英宗就想要撤军,为了给王振长脸,明英宗还想要带领大军从王振家里走过,就这个智商还出来打仗,后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刺军队赶上,掐断水源,最后对明军进行围歼,朱祁镇被俘虏。

在中国历史上,被俘虏的皇帝并不多见,可以肯定的是,都是一些智障型的人物,明英宗的尴尬是,被俘虏后就连瓦刺都认为他没有用,不如把他放回去祸害明朝吧!

当时很多人都建议迁都,避瓦刺锋芒,只有于谦站了出来,建议当时的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这样瓦刺就不能拿朱祁镇来威胁明朝了。

这种计策虽然很好,但是对于养尊处优的朱祁镇来说,却是一种羞辱。

这就好比,我们被人绑架了,贼人向我们的家长勒索,要十万块钱,结果我们的家长却说,那你撕票吧!

瓦刺由于没能打下北京,后来就把明英宗给放了,但是人家朱祁钰已经登基,就不可能把皇位再让给朱祁镇,事情没有这么办的,而且说实话,朱祁镇还真不如朱祁钰。

朱祁钰没有杀掉朱祁镇,而是将他放到南宫,待了整整七年,结果后来朱祁镇趁着朱祁钰生病的时候,发动了夺门之变,来了一场复辟,这种笑话,估计也只有明朝会有,也只有朱祁镇有脸干。

虽然朱祁镇忘了这件事,但是对于于谦,他却十分愤恨,复位当日就逮捕了于谦,以及在北京保卫战当中拥立朱祁钰为皇帝的那些人。

当时有人劝朱祁镇说,如果不杀了于谦,那么你复位说不过去,只有将于谦当年拥立朱祁钰定性为谋逆,你的复位才在法理上能够说得过去。

于谦对明朝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于谦,大明江山倒塌都说不定,而之所以那些人要杀于谦,就是因为于谦为人刚正,得罪的人也不少,大概明朝的政治生态也就如此了。

后世的张居正,执政时期将明朝带向一个较为良好的局面,结果死后被人抨击的啥也不是。

于谦的悲哀,不止是朱祁镇的悲哀,实则是明朝的政治悲哀!这也是我不喜欢明史的原因,勾心斗角的事情很多,但是在抵御外辱的时候,一点本事都没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