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副司令员张宗逊,为何仅被授予上将?_毛主席_军衔_野战军

1955年举行的授衔仪式,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大授衔,共产生了十名大元帅十名大将。

在这次授衔的评定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小插曲,首先是毛主席让出了大元帅军衔;随后周总理等人主动放弃了军衔。

其中还有人觉得自己的军衔评定得高了,要求降级,比如徐海东和许光达。

另外也有人认为自己的军衔评低了,心里感到不平衡的,许世友就曾经嫌给自己评的军衔太低,去找周总理诉说委屈。

然而,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大家都觉得他应该能被评为大将,然而最终却被授予上将,这让好多人都想不通。

那么张宗逊为何与大将军衔无缘呢?

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

张宗逊于1908年2月7日出生在陕西渭南赤水镇,1926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展开全文

在学校里与共产党人开始了密切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7年7月的时候,张宗逊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连长。

本来,警卫团是准备参加南昌起义的,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未参加。

同年9月,警卫团改编为任中国工农革命军,张宗逊被任命为第1师第1团的参谋,随后跟随部队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当时,按照上级的安排,张宗逊率一个连的兵力,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的进攻和撤退,连续与敌人进行了十多天的激战,终于胜利的完成了任务。

当时领导秋收起义的是毛主席,张宗逊在战斗中出色的表现毛主席全部看在了眼里。

当时由于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起义军的指挥人员大部分没有实战经验,起义军人员伤亡很大。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主席毅然做出了战略性转战至江西省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

起义军在休整的过程中,毛主席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张宗逊被任命为特务连的副连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带领一个排的兵力贴身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张宗逊可以说是毛主席首任卫士长。

当时起义军的处境充满艰险,反动武装和穷凶极恶的土匪相当猖狂,同时,部队不时会出现动摇分子和叛徒的滋事,张宗逊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所以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敌人多次针对毛主席制定的暗杀计划,都被张宗逊识破,无数次地帮助毛主席脱离了险境。

张宗逊的功勋

1928年4月,毛主席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之后,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张宗逊被任命为第四军连长,之后又兼任了江西永新县游击大队大队长一职。

在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那个阶段,张宗逊一直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国民党反动派经常对井冈山进行大扫荡,为保卫毛主席和革命根据地,张宗逊率部与敌人展开了无数次的硬仗恶仗了,曾经多次身负重伤。

不久后,他就被升任为红1军团第12军36师师长,在几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后来,由于王明等人的胡乱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张宗逊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途中,张宗逊受彭老总的直接指挥,在强渡湘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夺占娄山关的战役中,都能看到他奋勇激战的身影。

1936年的时候,历经了千难万险之后,红军终于胜利地走完了万里长征。

张宗逊来到陕北之后,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局长,当时的参谋长是叶剑英。

能被安排到如此重要的领导岗位,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张宗逊是非常的器重和信任的。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宗逊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120师358旅旅长,率部赶赴山西抗日前线与敌作战,随后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在吕梁山、五台山、大青山 和冀中平原等地,张宗逊率领358旅与当地群众紧密配合,利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日伪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在北上岗的伏击战中,歼灭了敌军的一个骑兵中队,并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一次,张宗逊协助傅作义的部队作战,在滑石片地区对敌军进行伏击,歼灭日军近千人。

1939年,日军突然对抗大二分校所在地陈庄进行了突袭,张宗逊按照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的指示,在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

当敌人进入埋伏圈后,张宗逊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士们歼灭了这股日军,贺龙对张宗逊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赞赏不已。

紧接着,张宗逊又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给日寇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不久后,张宗逊又担任了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一职,继续率部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1942年,日军设计了一个大阴谋企图摧毁西北抗日根据地并企图连三五八旅一起消灭,张宗逊识破了日军的诡计,将计就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同时,让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1945年7月中旬,胡宗南突然对了陕甘宁边区南端关中地区淳化县的爷台山等地进行了发动了袭击,一部分地区失守。

毛主席亲自任命张宗逊为爷台山反击作战指挥部司令,命他去率部从敌人手中夺回失地。

张宗逊通过周密的部署安排,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收回了失地,入侵的敌军全部被歼灭,漂亮地完成了任务,毛主席对他出色的指挥能力非常满意。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军组建了晋绥野战军,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贺龙担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张宗逊被任命为副司令,成为了贺龙的副手。

1946年,蒋介石背信弃义,向我解放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张宗逊率晋绥第一纵队急速回到了延安,担负起了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任。

在蒋介石的督促之下,胡宗南调集了34个旅的兵力,凶猛地向延安扑了过来,明显是要彻底摧毁我党的中央机关。

在这危急时刻,毛主席果断地做出决定,不与敌人硬碰硬,暂时先撤出延安。

为了统一协调管理,党中央决定把现有的部队进行整合,改编组建成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兵团总司令,张宗逊任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主要任务是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

张宗逊指挥着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和毛主席撤退的任务,只有又在延安保卫战中与敌人激战了七天七夜,粉碎了蒋介石摧毁延安的美梦。

1947年,西北野战兵团又改为西北野战军,张宗逊又指挥着一纵取得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

随后毛主席对彭老总和张宗逊在指挥作战时的出色表现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最后决定让张宗逊去做彭德怀的助手,任野战军第一副司令,不再兼任第 1 纵队司令员。

之后,张宗逊开始协助彭老总指挥作战。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西北野战军又改为第一野战军,张宗逊被任命为副司令员。

之后他又配合彭老总指挥了扶郿、兰州等一系列的大战役,为大西北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大将无缘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宗逊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及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1955年,大授衔时,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

对于自己的军衔,张宗逊从未表示过不满,然而,却有不少与张宗逊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为他鸣不平,觉得凭张宗逊将军的资历怎么也够得上大将的资格,上将军衔太委屈他了。

那么张宗逊与大将军衔的差距在哪儿呢?

毛主席曾经对张宗逊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优点是厚道稳重,不足之处是该厉害的时候厉害不起来,这回到了彭老总身边,多向彭老总学习一下!

其实毛主席这句话,重点就是那句“该厉害时厉害不起来”,是在说张宗逊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够,所以让他去给彭老总当副手,向彭老的学习。

也正是因为张宗逊“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够,所以张宗逊基本上没有独自指挥过大型战役,大都是辅助指挥作战。

纵观张宗逊担任的职务,基本上都是副司令,主要是协助别人。

其实,在1946年的时候,张宗逊被任命为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是大同集宁战役的总指挥员,然而,这一战役打得非常不理想,让上级领导挺不满意的,觉得他确实在独当一面上能力不足。

而大将的评定标准,在关键时刻能独当一面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毛主席和上级领导看来,张宗逊恰恰就缺少这一点。

那肯定就与大将无缘了。

对于自己的军衔,其实张宗逊将军从来没有过任何的怨言,建国后,他自始至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上。

老将军不但自己为国家和军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入部队继续去为保家卫国。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他又鼓励儿子到战场上去英勇杀敌。

老将军这种淡泊名利,一心为国为民的精神确实值得所有人学习。

然而不幸的是,1998年,张宗逊将军因病医治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