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副司令员张宗逊为何只授上将军衔?_集宁_大同_我军

1946年10月,解放战争已经爆发了三个多月,老蒋正在积极推行自己的全面进攻,虽然屡屡受挫,却也是乐此不疲。

此时,马歇尔正在尝试着自己最后的努力。在马歇尔的斡旋下,老蒋虽然不愿意停战,但也不得不给美国人面子,于是勉为其难地签署了第三次停战令,和平的曙光再次显现。

停战令一下,华北地区的一位国军将领却不满意了,心说我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继续进攻呢,你这不是当头泼冷水吗?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国军在华北地区的第一号人物:傅作义。

傅作义为何对停战协议不满,难道他是战争狂人吗?当然不是,傅作义虽然也算是好战分子,但绝对谈不上是战争狂人,但之所以对停战不满,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占据着华北战场的主动权,有着夺取华北重镇:张家口的天赐良机。那么,良机从何而来呢?

良机正是傅作义自己争取来的。这要从一场战役开始了,这场战役,对于华北乃至西北地区的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影响到了我军一位名将的最终军衔,甚至还间接对东北战场的形势,产生过微妙的影响,这场战役就是大同集宁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我人民军队在晋北地区与傅作义为首的国军进行的一场大战,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一度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在兵力上也处于优势,但最终却让傅作义占了先机,攻下了集宁。这也是傅作义对停战不满的原因所在,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轻松攻下张家口。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战役敌我双方的参战兵力吧,我军参战部队包括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教导旅、炮兵团、独立第十二、第十三团、第二纵队第四旅、第四纵队第十旅,以及晋绥军区的358旅、骑兵旅、独立第一、第三旅,共计十万余人。

按照最初的设想,我军的战略目的是攻占大同,巩固我军因为晋北战役胜利,而在晋北地区取得的战略优势。大同的守将是晋绥军将领楚溪春,他手下的主力部队是暂编第三十八师,以及骑兵第五师、第六师。暂编三十八师是步兵师,属于晋绥军中比较能打的部队,但骑兵第五、第六师是原来马占山的部队,组织松散,战斗力一般。

展开全文

所以,攻下大同的难度,看起来不是很大。此战我军由聂帅、贺总统一指挥,担任前线指挥的则是张宗逊和罗瑞卿。战役开始后,我军却对敌人的顽抗准备不足,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946年7月20日,我军迅速出动,攻打应县,8月我军兵临大同城下。楚溪春在城中望穿秋水,却没有坐以待毙,他在负隅顽抗的同时,迅速派人向傅作义求援。

此时的傅作义,已经不是之前甘当阎锡山小弟的晋绥军干将了,此时的傅作义,因为在抗日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已经在华北独当一面了,阎锡山这位老长官,已经无法再命令傅作义。面对楚溪春的求援,傅作义未作任何回应。傅作义内心有着自己的打算:大同又不是我的管辖范围,我凭啥为他阎锡山拼命呢?

看到求救傅作义无果,楚溪春遂改变目标,向坐镇南京的老蒋求援。老蒋对傅作义的如意算盘看得倒是非常透彻:傅作义不就是想要大同吗?给他!只要他能为我所用,给他多点地盘又如何呢?还不都是俺蒋某统一管辖嘛。

就这样,老蒋亲自拨通了傅作义的电话,承诺如果保住大同的话,就将大同纳入他的第12战区管辖。

接到老蒋的电话,傅作义强压内心的激动,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委员长放心,为党国出力,属下责无旁贷!”

此时,我军与楚溪春在大同的战斗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双方你来我往,大打出手,我军大兵压境,越战越勇,楚溪春节节败退,已经逐渐抵挡不住了!

傅作义喊来自己的心腹爱将孙兰峰、董其武等人,下达了自己的命令:第35军、暂编第三军、骑兵纵队全体听我将令,全军开拔,进攻集宁!

其他将领面面相觑,不明白傅作义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孙兰峰和董其武却是马上心领神会:傅司令这是要围魏救赵,用攻打集宁,迫使对方来救援,以解大同之围啊!妙计妙计!

就这样,孙兰峰、董其武等人步骑协同,挥军进攻集宁。集宁是我军在晋北的重要战略要地,但此时因为我方全军攻击大同,集宁守备兵力空虚,城内只有绥蒙军区的地方部队,给了国军可乘之机。战略要地,不容有失!在请示了聂帅和贺总后,张宗逊火线分兵,救援集宁。

董其武、孙兰峰率领的骑兵部队,行军太过迅捷,成功打了我军的时间差。在傅作义的统一指挥下,国军兵分三路,分进合击,向集宁发起了总攻击。由于国军占据着制空权,我军的作战处处受制,难以适应,在激战中,董其武部一个团的兵力率先从东南角攻进了集宁城内,形势对我军已经十分不利了!

驻守集宁的我绥蒙军区部队,虽然并非一线主力,作风却是十分顽强,他们与傅部在城内展开了巷战,双方在集宁城内几次拉锯,始终处于均势。

此时,战役已经进行了40多天,傅作义部由于是后投入战场的,精力上处于绝对的优势,而我军在大同屡攻不下,形势对我军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避免遭遇更大的损失,聂帅、贺老总一声令下,我军放弃了集宁,并从大同撤围,保存实力,徐图后举。

拿下集宁后,傅作义豪情万丈,在他看来,张家口已经尽在自己的掌握中了。但此时,社会各界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和平的努力,在马歇尔的斡旋下,第三次停战令签发,国共双方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

傅作义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停战让他失去了进攻张家口的良机。实际上,傅作义想多了,区区张家口一地之得失,并不会影响解放战争的进程。短短几天的停战期限刚过去,傅作义马上集结兵力,进攻张家口,亲手打破了和平的局面。

国军再次破坏和平,引发了舆论的强烈批判,社会各界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国军主动挑起战争的行径。著名的爱国人士梁漱溟先生,此时正在为实现和平而积极奔走,当从报纸上看到傅作义占领张家口的消息后,他心如死灰,痛心疾首地说道:想不到啊想不到,为和平奔波数月,这一觉醒来,和平就已经死去了!

大同集宁战役的胜利,以及顺利攻占张家口,让老蒋对华北战场的形势陷入了盲目的乐观之中。到了辽沈战役前夕,我军要攻打锦州时,老蒋从华北战场抽调三个军、一个师的兵力,从葫芦岛增兵,对锦州进行救援,此举也一度使得林帅陷入了犹豫:明明做了一桌菜,却来了两桌客人,这饭可怎么吃得下。

当然了,经过反复斟酌,最终我军还是坚决执行了主席定下的先攻锦州的战略,在我军的浴血阻击下,侯镜如率领的援军被阻击在塔山,寸步难行,锦州顺利解放,东北战场的形势一片大好。

可以说,傅作义在大同集宁的胜利,才让老蒋有胆量从华北抽走三个军,但老蒋没想到的是,他这一举动坑惨了傅作义。我华北野战兵团抓住敌人兵力减弱的机会,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一举解放了石家庄,使得傅作义在华北陷入了不利局面。到了平津战役时,坐困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只能做困兽之斗了。

除此之外,大同集宁战役还影响到了张宗逊的授衔,这次战役之后,彭老总来到西北,主持西北野战兵团的战事,张宗逊改任副司令员,协助彭老总指挥,到了五五授衔时,张宗逊只获得了上将军衔。如果大同集宁战役战役胜利的话,张宗逊将铁定继续担任野战军司令员,到了五五授衔时,不说元帅,大将军衔还是很稳的。

傅作义在大同集宁战役之后进攻张家口、主动挑起战争,结果不到三年时间,他即主动打开北平城的大门,举行起义,迎接人民军队的入城,这是他在挑起战争时绝对想不到的事情。而他进攻张家口的行为,也葬送了社会各界为和平进行的最后努力,正如梁漱溟老先生所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