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陕西行| 秦始皇坑儒“西安临潼洪庆堡”_遗址_始皇_石像

洪庆堡遗址地图

洪庆堡遗址

展开全文

洪庆堡遗址

洪庆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洪庆堡村南侧壕沟中,面积约1万平方米,当地人称此地为“鬼沟”。现遗址为一深3米的濠坑,地面发现零星碎陶片,难以断定年代,坑内现为耕地和果树林。1958年村民修房时曾挖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儒生石像,系唐代造像,现存临潼区博物馆。坑内中心区有一1994年所立石碑,遗址内原有宋刻旌儒庙碑,毁于20世纪60年代。

遗址自西南向东北

遗址自西向东

洪庆堡遗址与《唐书》、《太平寰宇记》、《明史》所载秦始皇坑儒谷地望相近。汉代于此设愍儒乡,唐易名旌儒乡,并修有旌儒庙。(参见《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6期)。

该遗址为临潼区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安市临潼区发现的一处较为重要的秦代遗址,对研究秦史有很重要的价值。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以外的儒家经典,遭到一些儒生的诽谤,秦始皇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去之。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谣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使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苦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儒林外传》唐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说:“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老相传以为秦坑儒处。”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说:“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冬瓜於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儒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也。”《关中胜迹图志》:坑儒谷“在县西南二十里有马谷,谷西岸有坑,传为秦始皇坑儒”《旧唐书》:天宝元年(742年),改骊山为会昌山,仍于坑儒之所立祠,以祀遭难之儒。”贾至撰旌儒庙碑说:“开元末,天子在骊山之官,登集灵之台,考图验地,周览原阴,见乡名坑儒,颓堑犹在。慨然感亡秦之败德,哀先儒之道丧。乃诏有司作是新庙,牲币有数,以时飨祀,因祠名乡,号曰旌儒。”

始皇帝坑儒漫画

1949年前洪庆堡村出土一躯唐代文人石像,由于当地土瘠民贫,常年缺吃,以为石像夺去了他们的口粮,于是将头砸掉,像今藏县博文人石像的出土,唐有旌儒庙属於史实。洪庆堡村名几经更改,宋名横坑村,清改灭文堡。皆与秦始皇坑儒关系甚密。此地乃秦芷阳县辖地秦名坑儒乡,汉名愍儒乡,唐改旌儒乡,说明洪庆堡就是秦坑儒地的方。(供稿/临潼区博物馆)

[责任编辑:梁纪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