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若没死,会如蓝玉一样被杀吗?恐怕就没朱棣和朱允炆啥事了_朱元璋_明朝_投奔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京城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过世,这给已经年迈的朱元璋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也让他对大明朝的未来的安排被彻底打乱。

朱标死后,朱元璋经过了反复的权衡,选定了他的儿子朱允炆作为继承人,为了给这位年幼的继承人扫清登基的障碍,朱元璋开始大杀四方,将那些曾经跟他打天下的功臣们全都送上了西天。

这些人中骄横跋扈的蓝玉下场最惨,全家被灭。但是朱元璋如此苦心孤诣地筹划并没有生效,他死后不久,他那个无能的孙子朱允炆就被儿子朱棣打败,不知所踪。

后世的人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会感叹,要是常遇春没死就好了,那样的话,大明朝的江山就没朱棣和朱允炆啥事儿了。

投奔明主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老臣,出身也和朱元璋差不多,都是穷得吃不上饭的人家出来的苦孩子,但常遇春天生长着一副好体格,跟着乡中几位惜才的武师学了几年之后,终于练出了一身好武艺,这才让他在元末的乱世里有了一争之力。

当时常遇春的家乡里发生了兵乱,那叫一个死尸满地饿殍遍野,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就投奔了定远一带有名的绿林大盗刘聚,但常遇春跟着刘聚没几天就发现,这不过是个满脑子烧杀强烈的真强盗,根本就不是明主。

展开全文

常遇春就想着跳槽,他盯上的第一个人就是在红巾军内声名鹊起的朱元璋,百姓传言说这个人豪爽大方、又体恤下属,是个好将军。

但是常遇春已经吃过一次找错老板的苦了,他这一次就表现得很谨慎,装扮成老百姓亲自去打量朱元璋,结果发现传言还真没错。常遇春当机立断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本来还对这个盗匪出身的小贼没什么好感,可常遇春却对他说:“我投奔盗匪只不过是一时生活所迫,但看到将军您才觉得真正的英雄应当如此,因此我愿意为您效死。”

朱元璋听了这话之后觉得常遇春是个人才,就将他留了下来。常遇春投奔到朱元璋的麾下之后,亲眼见证了朱元璋在元末大争时的出色表现,认定他是个能够平定天下的天选之子,决定拼死相助。

在以后发生的每一场战争里,常遇春都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少战功,这让朱元璋对他另眼相看,逐渐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

战功赫赫

随着逐鹿天下之战的白热化,朱元璋遇到的对手也越来越多,每一场战役也越来越惨烈,但常遇春始终坚守着他当年投奔朱元璋时的承诺,奋不顾身的拼杀在战场第一线,为朱元璋效死。

朱元璋有感于他的忠诚,就授予他大将军的职位,给他的待遇尤为优渥。常遇春有感于朱元璋的知遇之恩,作战越来越勇猛。

在衢州大战时,他在敌众我寡的劣势下镇定自若,亲自带了数百骑兵发动奇袭,破开了衢州的城门,最终以多胜少,为朱元璋打下了这片军事重地。

大胜之后,常遇春心情激荡,居然还吟诗一首:“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这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英雄豪气,实在让人钦佩,也让朱元璋觉得常遇春是个脱胎换骨的儒将,实在是难得。

从这一战过后,常遇春就彻底放飞,大战九华山,攻占应天府,击破陈友亮,攻破元大都,甚至还在大战里救了朱元璋几命,把个朱元璋感动的眼泪汪汪,直接封他做了元帅,把他当成自己手底下的第一人才和心腹。

这样一路打过去,朱元璋的天下总算是平静下来了,他登基之后论功行赏,自然不会漏了常遇春这个宠臣爱将,封他为鄂国公、征虏将军,让他掌管几十万军权,对他可谓是信任无比了,这个时候,常遇春还不到40岁。

虽然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常遇春始终表现得十分谦逊,不肯接受别人对他的吹捧和巴结,也严格的约束家人不让他们仗着自己的名号肆意妄为,在朱元璋面前他更是不敢有一丝一毫逾矩之处。

这让朱元璋龙心大悦,称赞他是“功臣楷模”。但好景不长,这样无论是在打仗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完美无缺的常遇春却没能活过40岁。

在洪武二年七月七日病逝于凯旋回朝的路上,朱元璋对他的死极为哀痛,亲自给他送葬,还让他的儿子原样承袭了他的爵位,让他死后得以哀荣。

可悲可叹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里的大将里最年轻的几位之一,他的死就像朱标一样,打乱了朱元璋为大明朝规定的未来。

所以很多人都对他的死非常惋惜,觉得他如果活着大明朝一定会大不一样,可有些人也觉得常遇春死得早是好事,否则迟早像他的小舅子蓝玉一样被扒皮实草。

实际上后一种说法就明显是思维发散了,朱元璋之所以在后期大杀功臣,不只是因为他的疑心太重,而是因为太子朱标死后,洪武朝的功臣就已经无法压制。

他们野心勃勃,妄想再来一次从龙之功,干涉朱元璋对于下一任继承人的选择,这才让朱元璋无法忍受。

尤其是蓝玉,他简直是猖狂傲慢到了极点,仗着姐夫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常常以太子的舅舅自居,平日里飞扬跋扈,多有不法,惹得百姓怨声载道,他的猖狂不仅让他自己喜提扒皮大礼包,还连累了他的孙外甥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朱标的第三子,常遇春的亲外孙,本来按照嫡庶应该是由他作为皇太孙的,但是蓝玉实在是太猖狂了,朱元璋担心朱允熥得势之后他会无法抑制,于是就选择了跟他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朱允炆继位。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常遇春还活着的话,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以他谨慎小心的性子,他必定会规劝小舅子蓝玉低调做人,就算规劝不了也会以武力镇压,让蓝玉不至于落的个扒皮实草的下场。

这样的话朱允熥就不会受到外家的连累,十有八九会被封为皇太孙,这大明朝的天下就没朱允炆什么事儿了。

至于日后靖难起家、夺得天下的朱棣,有常遇春这个掌管天下大权的勇将在,他恐怕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也只能乖乖做个藩王为大明朝镇守天下。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历史也不能够任由我们假设,常遇春终究死在了洪武二年的凯旋之路上,无法再管他死后的洪水滔天。

最终他的一生心血被愚蠢的小舅子蓝玉彻底毁掉,大明朝也随之走进了充满着暴力和血腥的前进之路,实在是可悲可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