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经济发展由盛转衰从此变得一蹶不振_唐朝_安史之乱_安禄山

全文共172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导语:提起唐朝,我们总是会脑补起来当初万国来贺的场景。特别《马可波罗游记》里面对唐朝的描写,也让我们意识到,当初的唐朝是多么繁荣富强。任何的朝代,无论发展的如何繁荣,如何富裕,好像最终都逃不过没落的那一天。唐朝也并不例外,在安史之乱以后再也无法恢复之前在世界上的地位了。

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人无完人,在圣人的人物也避免不了犯错误。所以在其60岁的时候,喜欢上了自己儿子李瑁的妻子杨玉环。于是,他把杨玉环召进宫内,封为贵妃。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到,“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来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对于杨贵妃杨玉环的喜欢。正所谓爱屋及乌,出于对杨贵妃的喜欢,唐玄宗李隆基直接任命杨国忠(杨玉环的堂哥)为宰相。

杨国忠是一个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完全靠着杨贵妃才有了今天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他开始掌控朝堂,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而唐玄宗李隆基忙于和杨贵妃杨玉环亲亲我我,根本不在意朝堂之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展开全文

在安禄山几次去长安进贡的时候对杨国忠的行为颇为不满,并且对于政府的无能感到伤心。当杨国忠向他索要贿赂的时候,安禄山直接一口回绝。

而杨国忠反而诬告说安禄山有了造反之心,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并没有相信。杨国忠并没有死心,直接逮捕了安禄山的宾客,全部处死。这下彻底激怒了安禄山,引发了真正的叛变。

但是令杨国忠没有想到的是安禄山的军力如此强胜,居然可以一路上势如破竹,使得最终杨国忠一众等人在马嵬坡被愤怒的禁卫军杀掉。

安禄山兵变,最后导致唐肃宗李亨不得不向回纥汗国的可汗求助,并且答应,“收复长安以后,所有的美女和财产,任由回纥奸淫掳掠。”回纥汗国同意出兵,在其的帮助下,安禄山的兵变就此结束。

然而,在安禄山兵变以后,唐肃宗李亨计划秘密把史思明给杀掉,没想到消息泄露,最终史思明进行叛变。无奈之下,当时已经是唐代宗李豫只好用唐肃宗李亨同样的条件,请求回于汗国的帮助。

最终,史思明引起的叛乱也彻底结束。但是两场巨型的持久战,却历时九年,并且洛阳的百姓也是遭受重创,苟且偷生。而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第一,藩镇割据力量大

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得以平息,但是回纥汗国带给唐朝的伤害,也是无法比拟的。不仅如此,当初归顺于唐朝中央政府的地方节度使,在这种局势之下,都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在自己的割据的地盘上,任意妄为。把军事权利、财政权力甚至于行政权力通通垄断。这种行为,其实就是自己建立起来自己的小国家。看似属于唐朝中央政府的管辖,其实实际上也不过是个表面做戏。

特别是位于黄河以北的四个地区,他们拥有的重兵十分的凶悍。中央政府忍无可忍多少次派兵前去讨伐,无奈并不是对手,这四个战区还是独立存在。

除此之外,这四个战区也是越来越猖狂,不再听从中央政府的安排,直接开始了“世袭制”,当本地区的节度使死了之后,他们就拥立老节度使的儿子或者兄弟继位,这也让其他小的节度使纷纷开始效仿。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无数个“小国家”。

第二,西域丧失

其实在安史之乱以后,并不是藩镇割据着一个现象,还有严重的边境问题。在安史兵变以后,中央政府把部队调到中原地区开始作战,边界地带失去了防御能力。

这个时候吐蕃王国,立马抓住了机会,给唐朝来了一个突然袭击,并且吐蕃王国军队十分猛烈,打得唐朝军队节节败退,最终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全部落入吐蕃王国和回纥汗国的手中。

西边的防卫力量,一再缩水,经过这次沉重的打击以后,再也没有能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第三,宦官时代

其实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宦官的地位就看出来了。唐玄宗李隆基当时身边的贴身宦官高力士就是很好的证明,权势滔天。连公主驸马都尊称他是“老太爷”。

而在安史之乱以后,皇帝们不相信拥有军权的武将,反而纷纷开始信任和依赖自己身边的宦官。所以宦官反而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传话筒,所以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微乎其微。

如果说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开始走向衰败的诱因,倒不如说安史之乱揭开了唐朝繁荣背后的“黑暗地带”。正是因为发生了安史之乱,才会发现后面诸多的问题,“杞人忧天”虽然是不好的行为,但是有时候也不能光顾着贪图享受,而忘记了给自己留有后路。

参考文献:《唐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