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奢侈!元青花主人竟用它存米、腌咸鸭蛋_文物_鞍山_博物馆

元青花的原产地在江西景德镇,而在距景德镇数千里之遥的辽宁,竟有人用这旷世之宝腌咸鸭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

1977年,鞍山文化部门向全市征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

一天,一位30多岁、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来到文物站,从包裹里掏出一个老罐子,不太自信地问道:“这个你们要吗?值多少钱?”

负责征收文物的干部只看了这罐子一眼,就怔住了。

包裹里面是一件通体布满多层纹饰的大罐。腹部八面分别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

展开全文

当时负责接待的文物工作者十分惊讶,初步判断一定是个重要的文物,但它究竟是什么?出自哪个时期?还不能确定。因为在这之前,学术界还没有发现类似的物品。

市里的文物工作者马上将这个发现报告了省博物馆,但省里的专家似乎也不太确定这究竟是哪个时期的物品,又向国家博物部门的专家发起求助。

随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经专家鉴定,这件八棱罐是极为罕见的元青花瓷器珍品,全世界仅发现两件,除鞍山面世的这件以外,另一件在泰国古都素可泰塔基下出土。

元青花少见,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缺,据说全世界不足10个。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

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和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残件,即便如此,仍被视为难得一见的元青花珍品。

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

特别是首博的“凤首扁壶”,1970年于北京市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时曾碎为48片,因这种器型在出土的元青花中尚不多见,后经巧妙修补复原。

由此可见,在鞍山发现的完整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何等珍贵!

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

话说回来,这样一件稀世珍品为什么会在这位中年男子手中呢?

他又为什么把它卖了?

男子说:自己是关内人,后到鞍山定居。青花八棱罐是他家祖传下来的,由于体积大,放在家里嫌碍事,平时就把它当成腌制鸭蛋的罐子使用,但是因为太占地方了,好几次都想丢掉。

没想到1977年时,刚好碰上文物站收购,不如卖了换点钱花,于是就让儿子把瓷罐包好,送到市文物收购站。而市收购站也按照征集的一般文物价值给了相应的报酬。

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件完好无损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孤品。市文物收购站根据收购八棱罐时登记的原始资料找到了这名男子,想给他补点儿钱。

当男子接到电话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他在电话里疾声喊道:“咱们可是说好了这个价钱,你们可不能反悔。”

男子极力反对文物收购站的人找他,生怕不买这个八棱瓷罐。

文物站工作人员耐心地说明原由后,男子才同意见他们,最后文物站又给补了几百元钱。从收购到补钱,男子一共得到的钱大概1000元。

八棱罐在鞍山发现,但它最终却没留在鞍山。当时鞍山没有成立博物馆,没有保管的条件。按规定,这件宝物必须上交到省文化厅。但省文化厅对此文物调拨给省文物店还是省博物馆一直没做决定。

恰好当时北京在举办一个全国收购文物的展览,在省文化厅的同意下,省文物店将该八棱罐取走参展,结果震动考古界。八棱罐在北京展出结束后,被省文物店直接运回沈阳。后经省文化厅决定,拨给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馆里的镇馆之宝。

这就是八棱罐的故事,从默默的装东西的罐子,到震惊全中国的一路见证。

这件完好无损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孤品,已被收录进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之"陶瓷卷"中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