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腿大臣上奏皇帝要为张居正平反,可在多年前,两人还起争执结仇_张居正_万历_官员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权臣。他在职期间,协助万历皇帝,开创了著名的“万历中兴”,这也是大明朝最后一个盛世,就凭这个,张居正就算是一个有功之臣了。不过,万历皇帝对张居正,似乎不太喜欢,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要接受张居正的监督。

公元1582年,权倾一时的张居正去世了。这是万历皇帝,算是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过被人监督的生活了。不仅如此,或许是出于对张居正的打击报复,万历皇帝还把张居正的家都给抄了,不仅把所有的家产全部充公,还流放了他的所有家属,有的人甚至在路上,就被活活饿死。甚至一气之下,万历皇帝还差点对张居正鞭尸。

张居正生前,曾提拔重用了很多官员,而他们每个人,也都整天围在张居正身边,生怕受了冷落。可如今在张家陷入危难之际,他们不仅没有去向皇帝求情,反而此时还落井下石,给张居正列举了多条罪状。而当初和张居正不合的官员,这时候却恰恰相反,不顾危险极力去为张居正辩护。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算是相当罕见了。

让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位大臣,当年得罪了张居正而被打断了腿,可这时,却又冒死上奏,让皇帝为张居正平反。这就是明朝名臣——邹元标。

邹元标在少年时期,便聪颖好学,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万历五年考中了中进士,入职刑部,从此走上了官场。邹元标这个人敢于抨击时弊,遇见什么不顺眼的事情就喜欢插手。但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让他挨了张居正的杖刑。

展开全文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老父亲在老家病逝。古人对孝道是十分推崇的,大明律就规定,如果官员父母去世,那么该官员就必须要离职,回家守孝27个月,当时这种情况被称为“丁忧”。那么官员如果实在脱不开身了,该怎么办呢?大明律也同样规定,如果实在走不开,那么皇帝可以对官员下旨,继续工作,这种情况被称为“夺情”。

而事实上,“夺情”的情况,一般只会在守边的将领中才会出现,而文官,则很少用到。但是,张居正此刻的改革到了关键阶段,如果自己一旦离职,那么之前的心血,则全部付诸东流了。就这样,大权在握的张居正狠了狠心,请皇上降旨,让自己“夺情”。可没先到,圣旨刚下,以邹元标为首的官员,便直接上奏皇帝,反对张居正“夺情”。在他们心目中,父母为大,更何况张居正高居首辅,正是要为天下人做表率的。

张居正得知此事后,大为恼火,认为这些官员在有意阻挠自己的改革。就这样,这几个官员,轻则被降职,重则受刑被贬。而邹元标除了受到杖刑以外,还被流放到了贵州,并且在刑罚中,邹元标的一条腿也被打残了。可以说,通过这件事,邹元标和张居正基本上结了仇。《明史》当中,有过邹元标大骂张居正的记载“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则以为禽彘”这无疑是在骂张居正要是不回去守孝,就是禽兽了。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将凡是通过张居正升迁的官员,要么降职,要么弃用;而通过张居正贬斥的官员,则全部召回京城。就这样,邹元标又从贵州回到了朝廷。

明熹宗朱由校登基以后,邹元标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这时候,他看见朝廷里党派纷争不断,大臣们之间互相勾心斗角,社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不由怀念万历新政时繁荣,也感到张居正是难得的功臣。就这样,邹元标上奏皇上,为张居正平反:《明史》中这样记载,邹元标是这样评价张居正的:“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就这样,张居正获得了平反。

其实在一开始,邹元标是很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不过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他深深理解了张居正的良苦用心。对于他们之间的“仇恨”和“恩怨”,我们不能简单的去评断谁对谁错,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对社稷有功之臣,只不过各有各的想法和谋略,如果当时他们二人能够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沟通一下,想必当初也不会闹成那个样了。

参考资料:《明史》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