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的清朝大帝梦:权谋与奴性文化的复辟._二月河_历史_皇帝

清朝我们中国一段重要的历史,很多作家也对这段历史情有独钟,我们所熟知的金庸先生就是对于清朝这段历史的热衷者,他是康熙的粉丝,哪怕是在他脍炙人口的作品《鹿鼎记》中他也认为主角应该是康熙皇帝而不是韦小宝。

金庸先生的作品不用多说,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另一位作家,与金庸先生有着南北二侠之称的“二月河”。提起二月河,也是有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对于康熙的热衷直接从他的书名中就能体现出来-《康熙大帝》,而他所追寻的也有所不同。

(一)对康熙的崇拜,挥之不去的“大帝”梦

在二月河的思维里,康熙就是应该用大帝来形容的,他对于此的理解是爱国主义思想,二月河对于清朝康熙的统治年代十分向往,甚至在采访中他还表示如果可以生活在历史的一个朝代中,他会选择康熙的那个时期。

二月河被世人称之为帝王小说家,他的作品中无不歌颂清朝的各代皇帝,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他的小说曾在一段时间火爆整个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被世人所熟知,也将中国的皇帝展现在世界面前。

但是他笔下的皇帝和历史又是完全符合史实的吗?这倒未必,对于二月河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二月河的清朝“大帝”梦:权谋与奴性文化的复辟。他对于历史其实是冷漠的,所看到的也是片面的。

在二月河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所谓的朝堂败落的批判与反思,更多的是对于朝廷盛世的赞美,这是与历史所不符合的。他所看到的只是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丝毫没有考虑到清朝入关时的杀气腾腾,百姓血流成河。

展开全文

二月河

(二)二月河的“唯皇”,实际是权谋与奴性文化的复辟

二月河的文章里反对加入任何封建批判性的元素,几乎都是对于皇帝团结各族人民,统一国家的伟大壮举。他表示自己是知道康熙的一些狠毒手段,但是只是因为自己对于康熙的崇拜,便舍去了那一部分的批评。

对于畅销书来说,实事求是是很重要的,只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舍弃了真实的历史情况,这其实就是一种权谋与奴性文化的复辟。他所追寻的“大帝”,就是将历史完全以皇帝为中心,不禁让人感到唏嘘。

他对于皇帝的描写是将他们当成一切功劳的所有者,而那些痛苦不堪的历史史实则全部归于贪官,皇帝似乎都是完美无瑕的,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在二月河的作品中多的是对于皇帝伟大的描述,大家被感动的稀里糊涂,着实是很夸张了。

皇帝制度的最终取缔必定是有一定的道理,历史上许多皇帝都在只关注自己的安危而不顾百姓的生死,也因此许多文人都对帝王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是对于封建思想的批判,倡导科学民主的思想和管理方法。

在二月河的作品中,他为了能够突出帝王的丰功伟绩,不惜贬低许多功臣的价值,将其说的一文不值,实际上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没有情怀和人文色彩的,这种写法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扭曲更是对于知识分子的一种嘲讽。

(三)将自己腐朽思想传播给大众,丧失传播本身的意义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小说一定是要传播给大众一种正确的历史史实和价值观的,作为大众传播的产物,书籍和作品更应该是经过细细斟酌,能够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和意义的,这一点实际上二月河的作品并没有体现出来。

总体来说他的小说并不具备历史的价值意义,更多的应该被归纳为通俗小说,并没有记载历史的全面性也不具备艺术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二月河作品的畅销实际上是在迎合大众的审美,正是因为与一般的历史读物不同才能另辟蹊径。

但是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来看,他只是在边缘获取一些新鲜感而已,实际上就是对于价值观的一种偏离,将读者带到了一种边缘化的地方。对于没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价值观的读者则很容易形成误导。

二月河的帝王官场小说在一段时间内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内容的吸引足够让大众忘记真实的历史事实,毕竟只是一种撰写的小说读物,但是一旦出现“权谋”、“奴性”相关的字眼就变了味道,应该引起注意。

在记者对二月河的采访中,他曾表示自己并没有去刻意的赞颂皇帝和封建制度,他的主要思想只是对于当时那段历史的一种向往与惋惜,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现状,老百姓的疾苦,也因此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与批评。

在二月河的心里,读者是排在第一位的,为了能够迎合读者的爱好他表示愿意为此而舍弃历史的真实。读者喜欢看他对于帝王将相的描写那么他就不顾一切的去迎合,这在本质上就已经偏离了作为一位文人作家的定位。

就其本身的作品来说,我们无法去评价其文笔的好坏,大众对于二月河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对于其他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对于他的批判更多的是来源于他描述的片面性,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无法真正的深入人心。

中国的皇帝以及封建社会自从解放后也就不复存在了,对于这些东西的描写也更多的是在博眼球,大家一笑了之而已,而要把这些作为权重来大幅度的宣扬和赞赏,则偏离了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

金庸先生与二月河先生并称为“南北二侠”,虽然现在两位都已经去世,但是其作品却都活跃在我们的各种影视作品中,他们的文学作品抛开其他方面不谈,就其影响来说就已经是很有力度的了。

金庸先生

作为一名作家,他将自己的“大帝”梦融入进了自己的作品中,皇帝之于二月河就像武侠之于金庸,虽然人已经不在但是却一直影响我们至今,而对于权谋方面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对于作品我们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或许是二月河对于明清历史的悲剧性认知有误,或许是他确实是想单纯的宣扬皇帝丰功伟绩,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或许也会渐渐的淡去,人们固有的历史解读让二月河既幸运又不幸,或许这就是时代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