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 乌克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是怎样的)_乌克兰_波兰_白俄罗斯

本文目录

  •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是怎样的
  •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文化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呢
  • 历史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属于波兰还是俄罗斯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是怎样的

1647年底,赫梅尔尼茨基率领一支哥萨克部队在第聂伯河下游集结。1648年1月,这支部队袭击并击败了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的波兰驻防军。哥萨克人推举赫梅尔尼茨基为黑特曼。赫梅尔尼茨基在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招募了一支约为8000人的队伍,并与答应派出5000部队的克里木汗伊斯兰·吉列伊结为盟友。同克里木汗的结盟保证了哥萨克后方不受鞑靼人的侵袭。

1648年春,赫梅尔尼茨基所部前去迎击波军的几支先头部队,当时,波军主力正在切尔卡瑟和科尔孙集结。同年5月15~16日,乌克兰哥萨克于热尔特耶沃德击败波军。对波兰人的首次大捷,在精神和政治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胜利使乌克兰人民的解放斗争活跃起来了。

赫梅尔尼茨基对下一步行动作了几天准备后,便派本部军队和别伊的鞑靼部队前去抗击波军主力。5月25~26日,科尔孙会战展开。此战以波托茨基和卡利诺夫斯基两位黑特曼的被俘及其部队全军覆灭而告终。在乌克兰人民战争初期所取得的胜利的影响下,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直达喀尔巴阡山脉。

1648年9月,解放军已达7万人左右。还有一些游击队活动在尚未解放的乌克兰领土上,其中最大的是克里沃诺斯、甘日和莫罗津科的几支游击队。在白俄罗斯,农民起义也扩展起来。克利沃沙普卡、涅巴巴和加尔库沙等人率领的起义队伍与波兰地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俄罗斯农民和顿河哥萨克也积极地参加了武装斗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起义队伍的行动都有助于乌克兰解放军夺取新的胜利。同时,受贵族残酷剥削的波兰农民的反封建运动也日益强大。

这一时期,规模宏大的波兰农民起义在克拉科夫和卢布林两地区爆发。事态的发展使波兰和乌克兰大地主胆战心惊,他们纠集起一支12万人的部队,集结于兹巴拉日和旧康斯坦丁诺夫地区。赫梅尔尼茨基获得这一情报后,决定对敌实施急遽突击,在9月13日的皮利亚夫齐城下之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从而为其部队打开了直取华沙的道路。

乌克兰解放军对敌实施追击,首先逼近利沃夫,随后兵临扎莫希奇城下。起义席卷了整个东加里西亚。白俄罗斯的起义队伍相继攻占莫济里、戈梅利和平斯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的斗争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

1649年2月,波兰政府同赫梅尔尼茨基进行谈判,企图赢得时间,为继续作战作准备。赫梅尔尼茨基也进行了新的作战准备。伊斯兰·吉利伊汗三世率克里木鞑靼人前来援助哥萨克人。1649年春,波军又一次侵入乌克兰境内,但却被困于兹巴拉日城下达3个月之久。波兰国王卡吉米尔二世亲率一支波军大部队,从卢布林前来增援被困部队。赫梅尔尼茨基留下一支小部队继续围攻兹巴拉日,而将主力部署在波军开进途中,以阻止波军前来解围。8月15~16日,兹波罗夫战役展开,波兰贵族部队被击溃。但是,由于波兰国王贿买的伊斯兰—吉列伊的叛变,贵族部队才免遭全军覆灭。波兰贵族失败后,同赫梅尔尼茨基缔结了兹博罗夫条约。

1651年2月,波兰地主部队再度侵入乌克兰境内。别列斯捷奇科城下一役,乌克兰部队战败。赫梅尔尼茨基被迫同波兰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白教堂条约,双方间的关系由此愈加恶化。1652年,赫梅尔尼茨基开始进军摩尔达维亚,以防摩尔达维亚公与波兰贵族共同对其采取行动。赫梅尔尼茨基部队在进军途中与波军遭遇。巴托格附近一战,乌克兰部队围歼卡利诺夫斯基黑特曼指挥的波军主力。此后,乌克兰人民屡获大胜,其中有1652年11月在卡梅涅茨地区歼灭波军4万人和1653年在日瓦涅茨城下围困波军重兵集团的胜利。

在抗击波兰的同时,赫梅尔尼茨基就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为一个国家的问题同莫斯科政府进行了谈判。这一谈判符合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的愿望。

1653年10月1日,全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通过决议,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并对波宣战。缙绅会议的决定受到乌克兰人民的普遍赞同。1654年1月18日,在佩列亚斯拉夫召开了人民大会。会上,乌克兰各阶层的许多代表都一致赞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佩列亚斯拉夫大会成为乌克兰人民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大会的决定表达了乌克兰人民多年来的要求和愿望。不久,俄波战争爆发,结果是双方缔结安德鲁索沃条约。波兰承认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次战争与16~17世纪遭到波兰镇压的数次起义不同,它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行动坚决的特点。这次反波兰封建主的解放斗争是由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天才的军事首领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他认为乌克兰人民只有同俄罗斯人民联合起来,才能拯救自己。

1647年底,赫梅尔尼茨基率领一支哥萨克部队在第聂伯河下游集结。1648年1月,这支部队袭击并击败了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的波兰驻防军。哥萨克人推举赫梅尔尼茨基为黑特曼。赫梅尔尼茨基在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招募了一支约为8000人的队伍,并与答应派出5000部队的克里木汗伊斯兰·吉列伊结为盟友。同克里木汗的结盟保证了哥萨克后方不受鞑靼人的侵袭。

1648年春,赫梅尔尼茨基所部前去迎击波军的几支先头部队,当时,波军主力正在切尔卡瑟和科尔孙集结。同年5月15~16日,乌克兰哥萨克于热尔特耶沃德击败波军。对波兰人的首次大捷,在精神和政治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胜利使乌克兰人民的解放斗争活跃起来了。

赫梅尔尼茨基对下一步行动作了几天准备后,便派本部军队和别伊的鞑靼部队前去抗击波军主力。5月25~26日,科尔孙会战展开。此战以波托茨基和卡利诺夫斯基两位黑特曼的被俘及其部队全军覆灭而告终。在乌克兰人民战争初期所取得的胜利的影响下,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直达喀尔巴阡山脉。

1648年9月,解放军已达7万人左右。还有一些游击队活动在尚未解放的乌克兰领土上,其中最大的是克里沃诺斯、甘日和莫罗津科的几支游击队。在白俄罗斯,农民起义也扩展起来。克利沃沙普卡、涅巴巴和加尔库沙等人率领的起义队伍与波兰地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俄罗斯农民和顿河哥萨克也积极地参加了武装斗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起义队伍的行动都有助于乌克兰解放军夺取新的胜利。同时,受贵族残酷剥削的波兰农民的反封建运动也日益强大。

这一时期,规模宏大的波兰农民起义在克拉科夫和卢布林两地区爆发。事态的发展使波兰和乌克兰大地主胆战心惊,他们纠集起一支12万人的部队,集结于兹巴拉日和旧康斯坦丁诺夫地区。赫梅尔尼茨基获得这一情报后,决定对敌实施急遽突击,在9月13日的皮利亚夫齐城下之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从而为其部队打开了直取华沙的道路。

乌克兰解放军对敌实施追击,首先逼近利沃夫,随后兵临扎莫希奇城下。起义席卷了整个东加里西亚。白俄罗斯的起义队伍相继攻占莫济里、戈梅利和平斯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的斗争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

1649年2月,波兰政府同赫梅尔尼茨基进行谈判,企图赢得时间,为继续作战作准备。赫梅尔尼茨基也进行了新的作战准备。伊斯兰·吉利伊汗三世率克里木鞑靼人前来援助哥萨克人。1649年春,波军又一次侵入乌克兰境内,但却被困于兹巴拉日城下达3个月之久。波兰国王卡吉米尔二世亲率一支波军大部队,从卢布林前来增援被困部队。赫梅尔尼茨基留下一支小部队继续围攻兹巴拉日,而将主力部署在波军开进途中,以阻止波军前来解围。8月15~16日,兹波罗夫战役展开,波兰贵族部队被击溃。但是,由于波兰国王贿买的伊斯兰—吉列伊的叛变,贵族部队才免遭全军覆灭。波兰贵族失败后,同赫梅尔尼茨基缔结了兹博罗夫条约。

1651年2月,波兰地主部队再度侵入乌克兰境内。别列斯捷奇科城下一役,乌克兰部队战败。赫梅尔尼茨基被迫同波兰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白教堂条约,双方间的关系由此愈加恶化。1652年,赫梅尔尼茨基开始进军摩尔达维亚,以防摩尔达维亚公与波兰贵族共同对其采取行动。赫梅尔尼茨基部队在进军途中与波军遭遇。巴托格附近一战,乌克兰部队围歼卡利诺夫斯基黑特曼指挥的波军主力。此后,乌克兰人民屡获大胜,其中有1652年11月在卡梅涅茨地区歼灭波军4万人和1653年在日瓦涅茨城下围困波军重兵集团的胜利。

在抗击波兰的同时,赫梅尔尼茨基就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为一个国家的问题同莫斯科政府进行了谈判。这一谈判符合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的愿望。

1653年10月1日,全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通过决议,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并对波宣战。缙绅会议的决定受到乌克兰人民的普遍赞同。1654年1月18日,在佩列亚斯拉夫召开了人民大会。会上,乌克兰各阶层的许多代表都一致赞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佩列亚斯拉夫大会成为乌克兰人民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大会的决定表达了乌克兰人民多年来的要求和愿望。不久,俄波战争爆发,结果是双方缔结安德鲁索沃条约。波兰承认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

乌克兰与俄罗斯两民族的重新合并,对乌克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巩固了为争取民族和社会解放而共同抵抗外来敌人的两兄弟民族间的联盟和友谊。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文化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呢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文化的相似性来自于共同的斯拉夫历史和东正教信仰。苏联统治时期的强制城市化和现代化增加了许多共同因素。

至于差异,它们来自我们的文化差异。地理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俄罗斯

俄罗斯是由居住在伏尔加河支流的正统斯拉夫人口组成的。这条大河的中下游长期以来一直由土耳其人控制。这就是为什么伏尔加河突厥遗产在俄罗斯非常突出的原因。

在约基帝国统治下的两个世纪,以及随后通过库马尼亚大草原向东扩张的过程,影响了我们对权力、家庭、服装和内部装修的观念。再加上奥斯曼帝国的魅力,神圣的君士坦丁堡的守护者,你可以看到前帝国时代的莫斯科的榜样。

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我们的统治者也让我们经历了几次现代化和西方化浪潮。现在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高雅文化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

乌克兰

乌克兰是由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的斯拉夫人组成的。他们横跨波兰和黑海北部的市场。他们深受波兰人和克里米亚土耳其人的影响。因此他们的无政府主义和反叛倾向。难怪叶卡捷琳娜二世(Empress Ekaterina II)在18世纪决定将乌克兰的哥萨克人强行安置在帝国最南端的边境。小心驶得万年船。

乌克兰部落经常在奥斯曼人、立陶宛人、克里米亚人、波兰人和莫斯科人之间转移忠诚。他们没有参与东库马尼亚大草原或西伯利亚的殖民。他们对俄罗斯国家地位的宏大而浮夸的叙述仍然感到陌生。他们保留了更多瓦朗日时期的非正式自治传统。

另一方面,正统信仰使他们免于被波兰人同化。宗教分歧最终将乌克兰人逼入了罗曼诺夫家族的阵营。然而,尽管俄罗斯化进程持续不断,他们仍然保留了大部分民族的自我意识。在苏联统治的最后几十年里,乌克兰民族主义被认为与犹太复国主义一样危险。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人是在波兰和立陶宛的统治下形成的正统少数民族。就像乌克兰人一样,是正统信仰使他们免于被波兰同化。由于土地的低生育率,白俄罗斯从未吸引过许多天主教移民。波兰-立陶宛的统治地位是由一层薄薄的贵族所保证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很少经历像波兰-乌克兰大屠杀那样致命的种族间暴力。

由于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他们几乎没有自己国家的历史。作为一个立交桥国家,他们对自己的地位相当满意,顺应主流文化的潮流,无论是波兰人还是俄罗斯人。经过几十年的苏联现代化和二战的大规模人口损失,他们正走向被现代俄罗斯文化同化。

下面是俄罗斯本土主义者Pavel Ilyin创作的一幅画,画中三个东斯拉夫民族被描绘成三兄弟。中间和前面,是一个俄罗斯人在魔术的衣服和巫师的权杖,这象征着我们作为兄弟国家的领袖魅力的角色。他精致的发型和精心梳理的胡子显示出许多复杂,他的胡子的长度让我们认为他是最年长和最聪明的一个。

右边是一个乌克兰人。他的标志性风格是Khazarian莫霍克发型和下垂的胡子。他的部落纹身和野人项链表达了他原始的无政府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缺乏。他看起来还是半裸的。这位艺术家可能暗示了现代乌克兰正在经历的贫困,以及那里温和的气候。

左边的白俄罗斯人戴着角和熊皮。这位艺术家认为这家伙一辈子都住在森林深处,不知道该怎么做。

历史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属于波兰还是俄罗斯

都不属于!
欧洲中世纪到沙俄崛起之前,东欧地区有很多相对独立的“大公国”,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当时各自都是独立的大公国,既不属于波兰也不属于俄罗斯。而俄罗斯在当时,也只是莫斯科大公国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