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观察:永康“五金”托起“共富梦”_永康_金城_摇钱树

1996年,首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举办。 永康五金城 供图

中新网金华2月9日电(奚金燕 叶懋嘉 蔡娅君)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数以万计的浙江永康人挑起行担,敲铜打铁走四方,足迹遍及全国城乡,“挑”出了永康特有的“行担文化”。

1992年,永康五金城首期市场开业。 永康五金城 供图

借着改革开放春风,30年前的长城乡成立永康五金市场筹建办公室,创办了“永康五金城”。祖祖辈辈“行担”走四方的永康五金人,在家门口做起了五金生意。

展开全文

现代化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 永康五金城 供图

那时便有一句传遍永康市的广告语:在五金城拥有一间店面屋,等于栽了一棵“摇钱树”。如今,永康万千规模的五金店依靠“摇钱树”承托起共同富裕的梦想。

“行担侬”变摊位主

1993年,打锡手艺人郎家庆向朋友借了2000元钱,他盘下了一间平顶房作店铺,成为第一批入驻浙江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以下简称永康五金城)的摊位主。

俯瞰现代化的永康五金城。 永康五金城 供图

在用铁皮和石棉瓦搭起来的简易棚里,摆个玻璃柜,配上煤气灶和钢丝床,郎家庆就开始做起了买卖。

早年间,由于永康当地没有货源,郎家庆每天要坐客车去义乌、温州进货。出发的时候,他在腰带里藏了一张张十元纸币,多达十多万元现金,将外套一裹登上了长途大巴。回程时,他要独自把重达30吨的货运回来,如此日复一日持续了3年。

1996年,永康五金行业迎来了一个特殊节日——首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一炮打响了永康五金在中国的知名度。随着五金城市场繁荣兴旺,往来客商络绎不绝,郎家庆的生意也日渐红火,常常一个正月就挣出了一年的房租。

欣欣向荣的行业生态给郎家庆带来了遍布大江南北的客户。彼时,为了便于客商贸易往来,原永康五金城管委会安装了一个公用电话,当来电话时,喇叭就会响遍市场各个角落:“五金南路87号郎家庆,快到广播室接电话”。

2000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郎家庆的儿子郎方毅接过了经营重担。郎方毅果断调整了原本畅销的产品种类,确立新的经营方向,创立自有钉枪品牌,如今店铺已从父亲留下来的1间扩展到了5间。

万千“摇钱树”托起“共富梦”

在五金城,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郎家庆”们数不胜数。从1992年到2022年,历经三十年风雨兼程的永康五金城,从一棵小小的“摇钱树”,扎根沃土,向上而生长,开枝散叶、繁茂成林,撑起一座繁荣兴盛、活力迸发的“共富城”。

据悉,永康五金城商铺从首期780个、1.7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3650间、80万平方米,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活力的五金专业市场,并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诚信示范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等荣誉。从“小摊位”到“大平台”,永康五金城不仅托起了万千商户“共富梦”,也是永康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手”。

永康五金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永康五金城将以永康五金产业为依托,围绕“八都”建设,做优五金会展博览之都、五金指数发布之都,做大中国五金物流港为核心的“一港多点”物流平台,探索更具永康特色的共富之路,以融入时代、敢为人先、敢于担当之举,推进共赢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金生产性服务业共富样板。(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