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装疯37年,被权臣当傀儡拥立登基,上位第一道圣旨让百官呆住_宦官_宫中_就会

三国时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有云:“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自古以来历史上嫉贤妒能、残害人才的事情不算少见,特别是当一个人处于欲望和权力中心时,如果表现得太过耀眼,很可能就会招致祸患。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就会为了保命而故意伪装得庸庸碌碌,比如唐朝的唐宣宗李忱。

李忱初名李怡,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他的生母地位卑微,只是郭贵妃的一个侍女,故而李怡母子在宫中并不受重视。《旧唐书》记载,李怡“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就是说李忱不爱说话,宫中的人都觉得他呆头呆脑,肯定智商不高。

然而李恒死得很早,之后唐文宗和唐武宗相继即位,朝内明争暗斗得很严重。加上宦官马元贽、权臣李德裕等人势大,李怡的母亲郑氏就时常告诫李怡要小心谨慎行事,故而李怡伪装得更加密不透风,几乎不与他人交谈,更加显得木木呆呆。

展开全文

就这样隐忍到了会昌六年,唐武宗突然病重,马元贽等人把持朝政,为了更好地将权力抓在手上,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马元贽力排众议将“暗弱无能”的李怡捧上了“皇太叔”的位置,并为其更名为李忱。同年3月末,唐武宗驾崩,37岁的李忱正式登基为皇,此时他才能长舒一口气,将过往多年的阴翳统统拂去,展现出掩藏在表象下的锋锐光华来。

李忱一共在位13年,期间励精图治、孜孜以求,以成为一位明君为终极目标,最重要的是他为唐朝多年来的宦官问题作出了好的表率。虽然没能其完全肃清,但依旧拔除了很大一部分宦官的权力,朝野上下皆有赞扬。

就这样,依靠着“忍”这一个诀窍,李忱隐忍30余年而不发,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让人不得不对其耐力、恒心与毅力感到敬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