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林丹汗-清太宗皇太极统一内蒙古之战_努尔哈赤_太极_蒙古

自努尔哈赤建号后金到宣统帝溥仪逊位,有清一代一共经历了十二任帝王。但在这十二任皇帝中,只有“三祖一宗”备受后世子孙尊崇,他们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世祖章皇帝福临,圣祖仁皇帝玄烨。这其中按照封建礼制,本来玄烨不该称祖,但他的儿子世宗宪皇帝胤禛出于私意非要这么加谥他的父皇,朝中众臣不便多加反对,因此清王朝便多出一祖。为此,清高宗纯皇帝弘历在其生前便直接颁布诏令,言其百年之后不敢称祖只能称宗。这样一来,他的继承人仁宗睿皇帝颙琰只能照办,自此清王朝便再无称祖的皇帝了。

在“三祖一宗”中,统一辽东并建立后金政权的是努尔哈赤,但巩固已有胜利成果并奠定入主中原却非皇太极莫属,而这其中基础的基础就是皇太极三征林丹汗,把内蒙古纳入大清版图之战。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残存的蒙古贵族退回大漠,他们继续打着元王朝旗号与明王朝相衡(史称北元),其势力分别是瓦刺和鞑靼。

为了对付北元政权,明成祖曾经三次亲征蒙古并把首都迁到北京,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防备蒙古的再次崛起。

到了明英宗之时,瓦刺逐渐坐大,并在英宗亲征时全歼明军二十万同时俘获了明英宗本人。

到了明朝末年,被称为鞑靼的蒙古势力崛起,自其掩达汗统一漠南以后,蒙古末代大汗林丹巴图尔即位伊始,这个野心勃勃的大丹便着手整顿其境内的各部势力。林丹汗最强盛时,其领土实力“东达辽东,西至洮河。共拥有部众四十万,麾下有八大部。”

展开全文

因为林丹汗的先祖曾经灭掉过由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所以他从心往外更看不起由努尔哈赤新创立的后金政权。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林丹汗应明朝之邀曾经傲慢到致信努尔哈赤,恫吓他不要进攻明辽东的广宁城。信中他自称自己是“四十万蒙古之主”,而把努尔哈赤呼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但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把林丹汗放在眼里,他在如愿地拿下广宁以后,又把手伸向了蒙古诸部落,经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以后,蒙古的科尔沁、喀尔喀、扎鲁特部落先后倒向后金政权。

恼羞成怒的林丹汗乘着努尔哈赤宁远之败,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他曾亲率大军征科尔沁部,但最终被后金之兵所败。

努尔哈赤去世伊始,新继汗位的皇太极在审时度势之后,他在派二大贝勒敏东征朝鲜的同时,开始着手解决林丹汗的问题。

皇太极就是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在沈阳举行了盛大的仪式,然后与蒙古各部落一起组建起反林丹汗同盟军。

在这之后,蒙古各部落联军再次在呼和浩特大败林丹汗所部。

1628年(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2月,皇太极率军亲征林丹汗。双方军队在察哈尔发生大战。是战,皇太极大败林丹汗所统多罗特部。战后,八旗光俘虏就抓获了十余万人。

过了四年,皇太极再次会盟蒙古各部落发起了第二次西征。这次林丹汗再也不敢与之争锋,而且逃往河套地区获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皇太极进入呼和浩特城作了两个月的短暂休整以后便再次出兵进攻河套地区,已成惊弓之鸟的林丹汗只好率残部远遁青海。

他到了青海以后还试图联合当地藏族部落组建“反黄教联盟”,但由于他得了天花而死去,这个联盟便不了了之。

林丹汗死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又返回河套地区,由于他们手中握有元朝的传国玉玺,所以漠北的车臣汗便想把他们接到他们的辖地掌控起来。

皇太极闻迅后立即派遣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人率八旗军进攻河套地区。到了这个地步,走投无路的林丹汗妻子只好带着传国玉玺向皇太极请降。

皇太极通过三征林丹汗基本完全控制了内蒙古地区,在这之后,他又组建了蒙古八旗军,这一切都为日后的八旗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倘若不是皇太极在1643年猝死于盛京皇宫,他的皇帝庙号必定是清王朝的某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