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最喜欢女人擅长这个技能_公子_昭君_丹青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

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

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

两情一命永相恋,从未解、秦朝楚暮。

这首饱含了对爱妻缱绻深情的《鹊桥仙》纵然不比秦观古作,读来亦依然令人震撼。

这是具有“民国四公子”之一美誉的袁世凯表侄张伯驹在年近八十的时候写给妻子潘素的。

张伯驹(1898—1982)是我国颇负声望的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和京剧艺术研究家,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爱国民主人士。

那么,如此才情卓荦、风流雅望的贵戚名少,喜欢何种佳人呢?想来,作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公子,封建体制下的包办婚姻自然不能成全他的“诗情画意”。在已娶过三房妻妾之后,他于灯影交叠的上海滩邂逅了他一生中最爱的女子——山水画家潘素。

潘素本不叫潘素。在张公子认识她的那一刻,她有一个千秋绝艳的花名,潘妃。“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为王安石写昭君的《明妃曲》,因少时被继母卖到青楼的她尤擅丹青、又善琵琶,因此被人唤了“潘妃”这样一个当比昭君的名字。

缘来不巧,二人一见倾心,却是他有妻妾、她有婚约。更为不巧的是,先他一步看上了潘素的,是当时国民党中一位“彪悍”的中将臧卓。那臧中将自觉美人心属他人,一气之下遣了部下将潘素软禁在了酒店。冲冠一怒为红颜,张公子二话未说,当下买通了人,亲自把情之所钟的姑娘救了出来。

自此,中国书画界的一曲旷世恋歌开启了传奇的序章。

展开全文

江南自古多佳丽,张公子与发妻及妾室解除了婚姻,在潘素的故乡苏州娶下了她,并在不久后携她一并在印光法师门下皈依佛缘,张法号“慧起”,潘法号“慧素”。潘素这个名字,自那以后深深镌刻进了丹青史话里。

潘素出嫁这一年,年方双十。她本出自书香世家,气韵

如兰,美人如玉。潘素自幼酷爱作画,不想这一爱好在婚后得到了张伯驹的大力支持,他为她引荐导师,他助她成就梦想。因张伯驹本是书画文物的收藏大家,她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府中所藏真品,因而潘素生活的日常便是潜心观摩家中收藏的那些书画真迹,悉心研习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的画法。张大千曾称赞她的画说:“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扬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这是多高的评价!

红袖添香,琴瑟和鸣,潘素用她大半生的漫漫时光陪着夫君游历名山大川,行走于山水之畔。疲了则支起画夹,就着眼前风光素手挥就。一时天高云淡,风烟静好。

若干年后,她的作品于画坛声名鹊起。潘素尤为擅长的是工笔重彩山水画,终以其高妙的画技和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保留珍贵艺术品的高风亮节成为了一代广受景仰的青绿山水画家。

1981年,也就是张伯驹逝世的前一年,张、潘夫妇的夫妻联合画展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办。岁月流霜,痴心如故。想来,有如此一位擅使丹青、情投意合的妻子陪伴终生,于他离开人世的最后一瞬,应也觉得此生无憾了吧。

正如我们反复咀嚼的那段话: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醉于深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