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敌军围困,粮饷短缺,军心不稳,他妙计破敌解危难_快嘴_将军_令狐

古时候,西北大旱,盗贼蜂起,叛军攻城掠地,官军节节败退。最后,两军对峙在黑蛇关,相持不下。叛军的轻骑绕过黑蛇关,切断了官军的供应线。黑蛇关里,官军的粮草不足一月,如果不想办法扭转局面,只能坐以待毙。

守将令狐西月将军忧心忡忡,关内涌入太多散兵,是守兵的两倍多,不但难以管理,还得供应粮草,没吃饱他们还大声骂街。特别是大量的伤兵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他们横卧街头,满腹牢骚,甚至还抢劫过一次官库。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不安定的气氛。

这一晚,令狐西月将军站在关上,仰望天象,接着蹲在地上写写画画,然后策马回到将军府,传令军需官来见。军需官来后,令狐西月将军说道:“传我命令,这个月的饷银暂停发放,一个月后补发,集中所有的银两,我另有急用。”

军需官走后,令狐西月将军传令,让火头军小头目朱快嘴来营帐听令。朱快嘴这人,心里装不下东西,不管听说了什么,都会添油加醋传得满城风雨。

朱快嘴到了中军大帐,久等不见将军,忽然听见后面传出声音,凑近一看,原来密室的门出现一条缝,令狐西月将军正在和副将们密谋。只听令狐西月将军说道:“真是天助我也,昨晚无意中读到有关黑蛇关的记载,原来汉朝之时,面对匈奴的进攻,官军守不住黑蛇关,把金银埋在黑蛇关两旁的山上。只要我军上山挖掘,定能找到藏银,解决军资问题。”

朱快嘴一惊,消息太重大,赶紧走开。令狐西月将军散会后,找到朱快嘴,说道:“本将军委任你一个新的任务,负责打探游兵散勇们的动向,一旦苗头不对,赶紧向我报告。”朱快嘴唯唯诺诺而退。

第二天很晚,令狐西月将军才起床,发现军营里空空荡荡的,一打听,除了守关部队,其余的竟然都跑去挖金银了。一夜之间,朱快嘴把消息传遍了军营。

当天晚上,令狐西月将军召集游兵散勇,说道:“你们这样盲目地挖掘,如何能挖到金银?”在他的提议下,将所有的游兵散勇编成两队,每队分成两班人马,轮流到黑蛇关两边挖掘金银,所得金银五成上交,自己落五成。游兵散勇们同意了,就这样,平时不听命令的游兵散勇们,变得规规矩矩起来。

展开全文

不时地有人挖出金银,消息传开,士气大涨,他们顾不得饥饿,奋力挖掘。砍伐下的树木,官军们截成筒木扛进关里,以备守关之用。

对于朱快嘴泄密之事,令狐西月将军当然不会轻饶。他让亲兵把朱快嘴捆来,喝问:“朱快嘴,泄露军事机密,想死还是想活?”朱快嘴大叫饶命。令狐西月将军说道:“想活容易,按照我的命令行事,戴罪立功,否则,违令当斩!”

朱快嘴跟着令狐西月将军来到关后,一个几十亩大的土坑里,装满泥巴。土坑旁,站着精挑细选的强壮兵丁两百多人。朱快嘴的任务,就是带领这两百多人练兵。每两人一组,左右脚各绑上同一块宽大的木板,在泥巴里同步走。木板的作用,就是防止人陷进泥巴里。

朱快嘴带领两百多士兵,练习了五六天。然后,令狐西月将军让他们拖着筒木在泥巴上快速行走。这一练,就是十多天,他们可以踩着木板,拖着筒木,在泥巴上健步如飞。而黑蛇关两边的山,早就被翻挖了一遍,筒木堆在关里,像几座小山一样。

这一天,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没有停息。黑蛇关两边的山土,被雨水冲刷,形成庞大的泥石流,顺着关前的官道流下。官道依山而建,倾斜度大,泥石流冲到叛军大营前,淹没了叛军大营。叛军们行动不便,苦不堪言。

第四天清晨,雨水刚停,令狐西月将军一声令下,朱快嘴带领两百勇士,拖着筒木,在官道上的泥巴里,铺建成一条木头通道。官兵们扛着筒木,顺着木道推下,一直推到叛军大营前。弓箭手们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站在木道上射击叛军。一时间,叛军惨叫连连,却束手无策,好多人陷入泥巴里,动惮不得,成为活靶。

就这样,官军们不断延伸木道,最终将叛军大部歼灭。一个月后,朝廷援军到来,各个击破,最终平定叛乱。

叛乱平定后,那些游兵散勇各自回归原部队,令狐西月将军官升一级,依然镇守黑蛇关。有一些官军,依然会悄悄到山上偷挖金银。没办法,令狐西月将军只得召集官军,讲述了这是一个计谋而已,所谓的金银纯属子虚乌有。

那些挖出的金银,都是将领们奉命悄悄埋下的,目的就是让游兵散勇们组织起来,挖动山上的土石,获取筒木。如果明着命令游兵散勇们,他们必然是一盘散沙,号令不动,只能利用贪财的心理,将他们组织起来。

至于暴雨,每一年这个时节,黑蛇关都会下连阴暴雨。那一晚,令狐西月将军夜观天象,已经看出端倪。

末了,令狐西月将军说:“这中间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朱快嘴,我利用了他那张破嘴。”

官军们哈哈大笑起来。

令狐西月将军说道:“为了奖励朱快嘴,现提拔他为植树队队长,负责给黑蛇关两边的山上种满树苗。”

朱快嘴喊道:“将军,你尽吩咐我苦差事,我还不如当火头军小队长呢。”令狐西月将军说道:“你不管好你那张破嘴,以后有的是苦头吃!”

台下又爆发一阵大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