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并不介意二婚,当时“宜子妇人”受到关注也是王氏成功之因_皇后_改嫁_嫁给

对于汉景帝的王皇后(即汉武帝刘彻之母)的离奇婚姻经历,如果觉得匪夷所思,那说明人们对历史的理解还过于片面。古代的大部分时期,婚姻关系可并不意味着“封建礼教、三从四德”,本着务实主义,有时甚至比现代还要开明。

王皇后的名字“娡”出自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这里尊重史料称之为“王氏”或“王皇后”。王氏的婚姻之所以极具传奇色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有个更传奇的妈。

其母名叫臧儿,是西汉初年异姓王臧荼的孙女。虽然臧荼因谋反罪被杀,但刘邦并不像后世一些皇帝那样喜欢动不动“灭族”,臧氏后人倒也活得有滋有味。

臧儿成年后,先是嫁给了王仲,生下了一子二女;后来王仲病死了,臧儿便改嫁给了田氏,生下了两个儿子田蚡、田胜。

上述子女中,长女嫁给了金王孙,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有一天臧儿找人替子女算命时,得到了一个极大利好消息:“两女皆当贵。”臧儿大喜,她随即就干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她找到金家,要求女儿女婿离婚。

王娡

金王孙的日子本来过得好好的,自然坚决不从。但没办法,臧儿通过自己的关系、手段,生生把女儿王氏弄出了金家,并且送进了长安城的东宫,成了汉文帝太子刘启的嫔妃之一。到了这个时候,自知胳膊扭不过大腿的金家只能认栽。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下一年,王氏为汉景帝生下了他的第十个儿子,这就是刘彻。

刘彻四岁时被封胶东王,同时,他的异母长兄、栗姬所生的刘荣被立为皇太子。而当时的皇后,则是出自汉景帝祖母薄太后家族的薄氏。

到了汉景帝前六年(前1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薄皇后被废,皇后之位出现了空缺。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动了心思,她原本想母凭女贵,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刘荣;但太子之母栗姬早就不满刘嫖老是给汉景帝物色美女,竟然果断拒绝。

刘嫖一怒之下另寻目标,转而找上了王氏,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如下交易:刘彻娶刘嫖之女,刘嫖承诺帮助刘彻当上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展开全文

刘嫖

这俩女人果真有能耐。刘嫖“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而汉景帝本来就觉得王氏为人温柔、贤良淑德。正犹豫间,王氏想了个阴招:“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下一年,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栗姬愤恨而死;随后,王氏被立为皇后,而刘彻自然就成了太子。西汉初期这起轰轰烈烈的宫廷争斗中,二婚女子王氏成功笑到了最后。

问题来了:都说封建礼教冷血无情,强调从一而终、三从四德,为啥王皇后和她母亲可以大大咧咧地改嫁?当代男人尚且不喜欢二婚女性,为啥堂堂大汉皇帝竟然会宠爱一个再婚、已育的女子,甚至还把她立为皇后?

首先,对于婚姻,儒家虽然主张七弃、五不娶、三不去等等对女性严格要求的规矩,但在汉唐等朝代,这都属于一种提倡性建议,而非强制性的社会道德规范,并且作用的对象更多限于贵族圈。

然而,春秋战国的贵族早就不吃这一套了,比如齐桓公的夫人蔡姬因荡舟戏水惹怒夫君,被遣回蔡国(并未休妻);这让蔡侯很拉不下面子,随后就将女儿改嫁,结果引起了齐桓公大军征讨,差点导致灭国。

西汉疆域图

而到了西汉,传统贵族早就没了,西汉皇室、勋贵、官员基本都出自基层,普遍讲究的是务实,离不离婚不重要,关键看值不值得。

其次,在古代,婚姻并没有那么简单、单纯,跟如今一样,很多情况下都被当成一种利益的交换手段,如有需要,强制性改嫁也没啥大不了。

刘邦的功臣陈平,年轻时虽然长得高大帅气,但由于穷得叮当响,连老婆都娶不上;后来,他降低标准,娶了个嫁了五次人、客死了五任丈夫的张氏,原因无他:对方家里富得流油。有了老婆的资助,陈平从此改变了命运:“赍用益饶,游道日广”,这才有机会扩大人脉,在秦末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卓文君

还有个例子,卓文君的父亲是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她执意嫁给穷得叮当响但却又帅又有才的司马相如后,父亲赠送了百名奴仆、钱财百万,司马相如的人生从此被改变。

在当时,很多人把嫁女当作致富途径,“贞洁寡妇,遭直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聘币,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胁迫遣嫁”,很多寡妇被试图牟利的亲人强迫改嫁,导致了许多人命惨案发生。这就不难理解,为啥臧儿会霸道地从女婿金王孙家里夺走女儿,毕竟有机会改嫁给太子,这么多么有价值的投资。

第三,汉代人并不介意迎娶结过婚、甚至生育过的女子,甚至有些权贵还专门挑这种条件的女性结婚。

秦末汉初,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被刘邦封为赵王的一代大咖张耳,年轻时被一个外黄富商女儿看中。此女子长得非常漂亮,却嫁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于是她果断离婚,改嫁给了张耳;张耳可谓求之不得,从此走上了人生赢家之路;三国时期,曹操、曹丕父子大名鼎鼎,无须再提,但他们并非特例。孙权的徐夫人,本来是庐江太守陆康孙子陆尚的老婆,陆尚死后,她才改嫁给了孙权;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全公主),起先嫁给了周瑜之子、骑都尉周循;周循去世后,改嫁给了卫将军全琮。另一个女儿孙鲁育(朱公主),早先嫁给了左将军朱据,育有一女朱皇后;朱据去世后,她又改嫁给车骑将军刘纂。

至于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上述第二点提及的“富贵”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西汉后期的汉成帝刘骜,曾经被人劝说迎娶“宜子妇人”,意即生育能力强的女子。那时的医疗条件落后,生育伴随着高风险,而那些有过此类经验的女性因此更受欢迎。因此,嫁过人、生过娃的王氏之所以能进入东宫、并最终逆袭成为王皇后,想必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