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们,对比民国打工人,你幸福吗?_工人_精盐_工资

打工人

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立了久大精盐公司,开启了中国人吃精盐的历史。

在此之前,中国土法制作的粗盐,杂质含量高,氯化钠含量不足50%,按当时的国际标准,这种粗盐喂牲口都不合格。

为改善国人吃盐的品质,响应实业救国的号召,范旭东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精盐企业。它采用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纯度,生产的精盐纯度达90%以上,物美价廉,畅销全国。

范旭东与久大精盐公司

经过10年发展,久大精盐公司的资本从最初的5万元发展到250万元,年产精盐约50万担,工厂分设塘沽各地,分销店和分销网络遍布南北各省。

久大精盐公司的发展无疑很成功,更厉害的是,它还有个名气更大、段位更高的姊妹公司——永利制碱公司,这是载入中学教材的企业,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近代中国重化工企业的典范。

永利制碱公司的总工程师,是大名鼎鼎的侯德榜。

展开全文

范旭东管经营,侯德榜管技术,两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都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作为打工人,久大精盐公司经营得成功与否,并不是打工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公司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这个问题,当时的学者给出了答案。

1927年4-7月,社会学家林颂河在久大精盐厂和永利制碱厂待了86天,调查了177名住厂工人和80家住家工人,写了长篇报告《塘沽工人调查》,目的是对工人的生活实况做一个系统的记载。报告只陈述事实,不加以评论。

通过这个报告,我们可以清晰了解久大精盐厂工人的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生活水平。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以及生活水平,和当时的工人做个对比。

01

工作时间和假期。

1927年4月,久大精盐总工厂(以下简称久大)有556名工人,其中技术工人75人,普通工人481人。

因为行业性质的关系,工人全是男性,久大喜欢招吃苦耐劳的农民,以山东人居多,1927年二三月间,久大想招两三个工人,消息传出,一下涌来了四五百个山东人,可见当时失业破产情况多么严重。找不到工作的人,大多去闯关东了。

久大的招聘程序很简单,工厂不发招聘广告,而由本厂工人介绍,20岁左右的小伙子,身体健康,户籍清楚,没有传染疾病,就可以录用,三个月转正,享受正式工人的待遇。

以前,久大的普通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技术工人10小时。

从1927年3月1日起,久大采用了8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倒。

从实际效果看,8小时工作制并没有影响产量,反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前工人上班打瞌睡,状态很差,现在多了4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可以休息、娱乐、学习、社交,精神更加饱满。

全厂职工每年休假8天半:春节5天半(初四下午上班),端午节1天半,中秋节1天半。

锅炕灶工(艰苦岗位),每三个星期歇大班一次,可休息32个小时。

久大工人5种情况下可以请假:婚、丧、病、伤、事。

其中,婚丧假30天,不扣工资,逾期按照事假处理;病伤假不扣工资,不限日期,由工厂附属医院根据病症确定病假日期;事假根据请假天数,扣工资,超过一个月的,不仅扣工资,还要从年底双薪中扣除相应部分,超过两个月的,默认辞职。

以上制度针对正式员工,没转正的员工,不论什么理由请假,都要根据天数扣工资。

02

工资待遇。

久大的工资体系有5类:工资,申薪、奖金、溢盐金、加工津贴。

工资,即基本工资,每年增加,只是增加幅度比较小。

申薪,13薪,也叫年终双薪,凡进厂满一年的工人,不论勤快懒惰,业绩如何,都有年底双薪,不满一年的工人,按到厂月数,折合申薪,照数发放。请假超过一个月的,会根据超出的天数,扣除部分申薪。

奖金,就是年终奖,每年除夕前三四天发放,根据全年考勤和表现,确定奖金等级。

久大认为,奖金是酬劳,不是红利,不管公司经营情况如何,每个工人都有奖金,三四角到二三十元不等。

溢盐金,根据精盐产量增加情况而定,生产的越多,给的越多。

举个例子,给厂里每口锅设定最低产盐两,超过最低额的,每多生产一袋精盐,奖励这口锅的锅工、炕工、灶工、推煤工每人1角,上不封顶,产得越多,奖得越多。

加工津贴,就是加班工资。加班一天,按本人工资的2天计算(2倍工资),加班4小时或6小时,按一天工资算,不足4小时或6小时,按半天算。加班工资第二天发,从不拖延。

每月月底前一天,发放本月工资,工人带上工牌,去工务处领取发薪的名牌,然后去发薪处排队,出示名牌,领取工资。

根据等级不同,普通工人的工资从8.25元到16.75元不等,技术工人的工资从8.75元到31.75元不等。

据林颂河估算,一个进厂一年的普通工人,每月基本工资7.5元,一年90元,节赏物品(过节福利)折现9元,年终申薪7.5元,奖金14元,共计120.5元,工厂最忙的3个月,一般都有溢盐金,每月5元,又有15元额外收入,这样下来,一年收入为135.5元。

至于加班工资,很少,不是工人们不愿意加班,而是久大不需要加班。

三班倒了,还加啥班,除非工人请假、辞职需要有人替补,但是这种情况很少。

03

住宿和吃饭。

久大有免费宿舍,每个宿舍住12个人,上下床,可以选择和关系好的工友住,关系好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住宿环境,久大鼓励工人与同乡、亲戚住一起。

宿舍有管理和考核制度,每月评比打分,表现好的宿舍,宿舍长可获得现金奖励,宿舍可获得一件公共物品奖励。表现最差的宿舍,宿舍长和宿舍成员都要罚款。

现实情况是,几乎没有被罚的宿舍,工人们都比较讲究卫生和秩序。

宿舍只适合单身工人,有家眷的工人,需要到工厂外面租房,由于租房的人多,租金蹭蹭上涨。普通单间小屋,房租竟要大洋1元5角。

为了解决租房难、租金贵的问题,1926年久大购买了35间旧房,低价租给工人居住,每月租金5角到8角。房屋日常修理、维护、筑炕等费用,工厂全包。

1927年久大在工厂空地上盖了33间大土房,做工人住宅,并计划修建更多房屋,逐步形成久大工人村。

早期,久大提供饭食,后来工人越来越多,不提供饭食,改折工资。工人们合伙向厨房包饭,或者自己煮饭吃。

1923年,久大设立了工人食堂,雇佣厨子,购买食材,制作馒头、窝窝头、小米粥、油条,按食材价格卖给工人。馒头和窝窝头每个2分,小米粥每碗1分,油条每根1分。

每天用多少面粉,做多少馒头,平均每个馒头的分量,都要写在黑板上,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监督,取菜的地方还放有小秤,工人觉得馒头或窝窝头分量不够,可以要求换——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偷工减料或者馒头大小不一,有人吃亏。

食堂可容纳400人同时就餐,有长桌长凳,长桌上有免费咸菜。工人们吃馒头就咸菜,再喝一碗开水,就是一顿。

蔬菜不提供,要吃的话自己去买去做,一般工人很少吃菜,主要是怕花钱,菜种类也很少,就小葱、豆腐、萝卜、白菜。

此外,工厂还设有一座小食堂,工人可以自带食材在里面做饭,燃料、水、调料都免费。

月底,如果食堂有结余,会做一次特别食品,如糖肉包子,免费提供给工人。

总之,食堂是不盈利的。

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八月十四,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久大会拨一笔钱,做糖肉包子,肉鱼菜蔬,以极低的价格(2~4分钱)卖给工人。

04

其他福利。

早期,久大每年五月发5个粽子,八月发半斤月饼,夏天发4两酸梅,半斤白糖,冬天发腊八粥钱1角。后来这些福利没了,改折现了。

盐厂,吃盐也是不花钱的,凡久大工人及家属,大人每月发精盐1斤,小孩半斤,父母兄弟姐妹按小孩算。

此外,每年农历五月节前,发节赏大洋2元2角,蓝布裤褂1套,草帽1顶;八月节前发节赏大洋2元2角,裤褂1套。

1927年3月起,这些福利都不发了,也改折现了。

衣帽节赏与应节食品,折合下来,每年每人大洋9块。

久大规定:凡勤劳做工,并无过错,在本厂工作10年以上者,如因病或年老离职,公司给50~150元养老赏金;因公致残者,给与20~100元抚养费;因公死亡者,给60~200元抚恤金。家境贫寒的工人,家属病故,可以请求工厂施舍一口棺材。

值得一提的是,久大的工人多是年轻小伙,且工作安全风险不大,所以年老辞职、因公致残以及因公致死者很少。

除了工厂的抚恤之外,工人们还组织了互助会,入会的会员每人交大洋3角,此后职工每人每月会费1角,工人每月会费5分。这笔钱取之于工人,用之于工人。

互助会章程规定:工人结婚,互助会给10元;工人父母或妻子丧事,给10元;工人病故,有遗孤或者年老的父母,给30元,否则给15元;工人残废或病重回家缺乏路费,临时决议。

05

教育和医疗。

1924年,久大与永利制碱厂合办了工读班,要求25岁以下的工人进工读班,学习最基础的国文、算术、英语、图画。成绩优异者给奖金,无故缺课罚1角/次。

1925年,范旭东个人出资,设立了明星小学,工人子女免费入学,工人弟、妹、侄、侄女入学,学费每年6元,文具自备。

早期,久大与京奉铁路医院建立了委托关系,工人生病,送往京奉铁路医院治疗,久大按月结算医药费,工人看病不花钱。

后来随着工人越来越多,体检和治病需求增加,久大决定自己建立医院。

1924年久大与永利制造碱厂合办了一所附属医院,医院开办经费3000元,每年运营经费5000元,聘请西医,购买医疗设备,不仅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可以化验痰血粪尿,做一般的手术。工人和家属免医药费。

此外,工人及家属每年免费体检1次,明星小学的学生每年开学体检1次。医院还会不定时进行卫生宣传,强制工人接种牛痘,指导工人预防传染病。

久大内部还有图书馆、工人活动室、健身器材、理发店、公共浴室等设施,除理发需要自己付钱之外,其他设施免费开放。

06

1924年至1935年,久大精盐公司发展势头不减,产品远销南洋、朝鲜、日本。

此后它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公私合营······直到现在,久大精盐公司还在。

久大精盐公司的待遇,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民国时期工人阶级的实际情况。(勿杠)

毫无疑问,久大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企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农村青年能够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何其幸也!

范旭东

这一切,得益于范旭东先生卓越的经营才能、博大的胸襟和情怀,他创办了很多企业,赚了很多钱,但这些钱没有进他的私人口袋,他一生简朴,去世后,家人的生计出现了困难。

之所以把这些梳理出来,就一个目的: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今天的处境,或好,或不足,或幸福,或惭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