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一位诗人的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谁提出的_白居易_乐府_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一位诗人的主张

这句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来的,是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从字面意思来看,在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时事,符合当前的社会现状,而诗歌的创作要基于现实情况。此句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当时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希望广大的文人墨客写作要基于现实。

据相关史料记载,杜甫是新乐府运动的开创者,他一生写了许多描述民间疾苦的诗词,后来到了“元白”时期,新乐府运动也被推向了高潮。新乐府运动的发生背景,当时唐朝刚刚结束安史之乱,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一方面藩镇割据严重,并且社会混乱,许多普通百姓都流离失所,,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对普通百姓增加赋税,压榨更加的严重。

在这样的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当前的社会弊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所以他们就希望统治阶级能通过改良政治,出台利民的政策,关心百姓疾苦,从而缓和当前的社会矛盾。于是这批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们,开始发表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及言论,尤其是白居易主张,写诗歌文章要“为君、为民、为臣、为事”,不能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诗歌要注重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要有一定的纪实性,不能单纯的描述一些虚无缥缈的些风花雪月、岁月静好,整日里无病呻吟。

因此,白居易发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样的倡导,也为后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基础。他之后的文章中也将这个理论贯彻到底,描写了中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谁提出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晚唐张为著有《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六类,其中白居易被列为第一类诗人之首,号为“广大教化主”。他对白居易的这一评判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

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因其注重发挥文艺的基本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获得后世广泛的共鸣,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白居易的理论观点

白居易论诗文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与元九书》中,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以自身创作实践为依据,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主张,如认为诗歌应“经之以六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此句出自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所作的《与元九书》,原句是:“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白话文意思是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是一篇书信散文,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当时四十四岁的自居易正在江州司马任上。从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后,经过十多年的宦海风波,被贬到江州当一名有职无权的司马,经历了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内心充满愤慨和忧伤,思想上也不免矛盾和彷徨。

这时收到时任通州司马的好友元稹寄来的《叙诗寄乐天书》,乃思前想后,有感而发,在寒冬腊月的偏僻小城里,写下这封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长信。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这篇文章是在吸取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的纲领,总结他创作政治讽谕诗的经验,观点鲜明,文字生动流畅,有较强的说服力,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