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的政治危机,语言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_老残游记_晚清_小说

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里,先后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所在。而当人们把焦点聚集在明清小说时,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其次便是《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却鲜有人提到《老残游记》。平心而论,在群星闪耀的明清小说这片天空中,《老残游记》算不上最亮的那几颗,但却散发出了它独有的光芒。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成书于清光绪年间,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中长篇小说,与《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国势危殆、政治动荡的社会现实,对昏官酷吏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是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与同时代其他小说不同,刘鹗批判的对象不是贪官污吏,而是以玉贤和刚弼为代表的“清官”,更具讽刺意义。透过作者勾勒出的故事,读者可切实感受到晚清时“清官”之害甚于贪官。鲁迅在评价《老残游记》时写道:“摘发所谓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

《老残游记》

其次,《老残游记》真实描绘了晚清山东一带的市井风情,是一部了解晚清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跟随书中主人公老残的足迹,人们可以领略到大明湖、千佛山在一百多年前的壮美景象;可以透过“高升店”、“日升昌”、“有荣堂”等古老商号,一窥晚清工商业的兴衰变迁;还可以借助王小玉的唱腔,感受到清末曲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和中华曲艺文化的博大精深。《老残游记》就如同是一台时光机,可以将读者带回到百年以前,感受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最后,《老残游记》语言生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堪称语言运用水平最突出的小说之一。读罢《老残游记》的读者,无不被刘鹗高超的语言功底所折服。在文中,作者将白描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恰到好处,特别是对大明湖、王小玉说书、黄河冰封等部分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文字给内心带来的震撼与冲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该书“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在文学的漫漫长河中,《老残游记》并不显眼,但却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批判性、写实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相信再过一百年,依然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