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李元霸-秦武王,举鼎被砸死,绝非无脑之举_宜阳_秦国_公元前

说起英雄好汉,一定绕不过隋末唐初的少年无敌将军——李元霸,作为隋唐第一好汉,却举锤骂天,最后在雷雨霹雳中被自己扔的双锤砸死。

历史上有相似经历的,不止李元霸,秦国的秦武王也是如此。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赵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秦惠文王与王后所生嫡子,著名的宣太后是他后妈。

真正让秦武王出名的,是他“扛鼎”反被砸死的奇葩事迹,这个举动让他听起来颇为“无脑”,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一、少年登王,设计夺“铁都”宜阳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病逝。其子嬴荡继位,号秦武王,继位时年仅18岁。这位18岁少年君王,也没有辜负他老爹的期望。有一次竟然问老师:“九鼎有多重?”“我能举起与否?”这哪是“问鼎”,这明明是“问天下”。文武百官莫不对这位年轻的帝王心感佩服,都认为秦武王将来必有大的成就。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一说。

秦武王也确实如此,很快就盯上了韩国重镇——宜阳。

宜阳不但是认为秦国东出函谷关的咽喉关隘,也是当时华夏“铁都”,宜阳不但出产铁矿,起冶铁技术和铁器制造技术都是列国之首,韩国能名列七雄与宜阳息息相关。

然而宜阳地势山峦起伏,易守难攻,韩国派大军在此驻守。秦武王不愧为雄主之才,他与众臣分析形势后认为单靠秦国一己之力很难攻克宜阳,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联魏攻韩。

在成功说服魏国后,公元前308年,秦武公派名将甘茂发起宜阳之战。

公元前307年,甘茂率秦军攻破宜阳,韩国被迫求和,秦军大获全胜。

展开全文

二、力扛周鼎,意在“问鼎”天下

秦国夺取宜阳之战,令山东方六国震惊。此时的秦武王,已经瞄准了下一个目标——九鼎。

何为九鼎呢?当时天下被划分为九个州,即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每个州都有一个铜铸的鼎代表着,总共九个鼎,放于周朝宗室的太庙内。九鼎,实际就是天下的代表。

此时的周王室早已名存实亡,以强秦的实力夺取九鼎轻而易举。但是,毕竟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强夺则不合礼仪,也会给其他六国落下口实。

因此,秦武王想通过特殊的手段,拿到九鼎,让东方六国心服口服,从心里敬畏秦国。于是,他想凭借自己超群臂力来“扛鼎”,扛鼎意为得天下,足以威震六国了。

当时的周赧王听闻秦武王到来,立即遣使到郊外迎接,礼节极其隆重。秦武王来到洛邑,

直奔周太庙,完成自己的“扛鼎”壮举。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九鼎中最重的龙文赤鼎,在众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慢慢把龙文赤鼎举过了头顶。

如果一切顺利,秦武王将受到众臣的祝贺,同时也会令自己的威信更为地提高。可就在此时,悲剧发生了。由于龙文赤鼎实在太重,秦武王举过头顶后一时间没抓稳,龙文赤鼎从手中滑落,重重地砸在秦武王身上,重伤之下,年仅二十三岁的秦武王令当晚就不治而亡。

可叹秦武王一代雄主,年纪轻轻就创下了夺宜阳,震九州的伟绩,如果没有“扛鼎”意外,一起年纪轻轻就表现出的雄才大略,历史必将被改写,后世大名鼎鼎的宣太后、秦昭襄王甚至始皇帝嬴政恐怕都将“雨打风吹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