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王欲征服明朝,大臣:只需80人即可,国王:不行,至少4000_明朝_西班牙_马丁

事实证明,中西方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所以历史上常常出现因为它而导致的各种乌龙。就比如说明朝时期,郑和第4次下西洋,兴致勃勃地给明成祖朱棣带回了一只“麒麟”,当然它只是外国人眼中的长颈鹿。又比如说,欧洲国王曾以为有了4000人便可实施征服明朝计划。

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将中国本土的礼物送出,而外国的使者也常常登上郑和宝船,跟随他来到明朝土地上。这些使者在见证了明王朝的繁荣富庶之后,回去便会做称职的“人形宣传牌”,正合了明成祖朱棣扬大明国威的部分心思。

当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西方国家对明朝了解不够全面,不知道具体的军事、经济、文化情况,只知道东方有个富庶大国,所以总容易产生误解。但明朝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来自海外的传教士,虽然不如清朝的汤若望等人出名,但他们也是带着交流、了解的想法而来。

其中有个叫马丁·德·拉达的传教士,曾经为征服明朝所需要的兵力做了预判。马丁·德·拉达来自西班牙王国,当时的西班牙在一次战争中击败了荷兰之后,便开始极速扩张自己的海外殖民地,而且顺利占领了菲律宾。只是,当时的菲律宾无法满足西班牙国内的需求。

马丁·德·拉达很清楚,西班牙需要更多的财富,这样才能达到将欧洲土地纳于一旗之下的目标。因此,他在1569年给“新西班牙”总督去信,信中仔细介绍了自己对明朝的相关了解:“中国庞大、富裕、有高度文明,城市比欧洲大得多,有城墙加以保卫,如同堡垒一般。”

展开全文

只可惜,“中国人一点也不好战……他们完全依赖于人多和城墙来防御,如果堡垒被攻下他们就完了……上帝会帮助我们,只需很少的力量,他们就可以被征服。”马丁·德·拉达的想法无疑点起了火种,没几年,西班牙殖民船长迭戈·德·阿蒂埃达,对此加以了完善。

他的做法更直接:给国王腓力二世打报告。马丁·德·拉达只提出了理论,这位船长却制定了初步计划,他告诉腓力二世,只需80人,即可拿下明朝。腓力二世也有征服明朝、扩大地盘的想法,但他觉得80人恐怕不太现实,因此,他没有对船长的报告做出明确态度。

直到总督弗朗西斯科的计划呈送到了他面前。弗朗西斯科的兵力预估是4000-6000人,如果战事爆发,再从明朝邻国抽调一些“助手”,便可顺利拿下。这一回腓力二世拍案叫绝,他觉得用火炮弹药打开明朝东南沿海的缺口没问题,有了这基础,拿下明朝不是分分钟的事?

于是腓力二世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他又在此计划上增添了新内容:虽然4000人的兵力已经足够多,但以防万一还是派12000西班牙士兵好,外加少数印、日士兵。但腓力二世万万没想到,他的无敌舰队会在1588年输给英国,此后腓力二世再没心思对付明朝,自顾不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